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尉氏五题 其三 蓬池

尉氏五题 其三 蓬池

宋代 黄裳

旷野饮绿水,往往如具区。尉氏得此景,赐民非自娱。

想成独乐戒,故能与民俱。阮籍方外豪,徘徊顾梁都。

亦恐感嘉惠,岂特怀壮图。逸兴果何类,茫茫谁与拘。

度量贮天汉,岂不容葭芦。兴废未始定,陵谷俄已殊。

昔为凫鹥乡,今为狐鼠庐。厚泽瘗膏壤,能复滋耕夫。

得利已足喜,怀古安用吁。

诗人黄裳的古诗

访曾君施不值

宋代 黄裳

有怀高论已经年,不落中间与两边。世路几人机寂寂,春风何处韵翩翩。

四声险韵应寻句,一炷清香想看禅。我更欲劳三吐哺,周公今付伯禽贤。

寄王之道

宋代 黄裳

兰陵为别又多时,花月妖中想见几。乡国可怜犹间隔,客途何故更分飞。

身边无事乐虽乐,堂上有亲归未归。欲寄新文将远信,尚须勤苦到精微。

俞法曹挽辞 其二

宋代 黄裳

樽前故旧欢尤少,世上光阴惜未终。去岁书来曾说梦,攀龙应御九天风。

延平阁閒望 其一

宋代 黄裳

歌管东西谁共乐,水云高下自相通。吟看忽到难吟处,望断天南色入空。

建溪舟行

宋代 黄裳

两岸青山倒影浓,一江秋色两山中。扁舟不怯溯流水,天意借人帆上风。

荔子 其一

宋代 黄裳

须知陈紫入吟看,能坐诗人碧玉盘。六月香肌无点汗,绛纱囊破水精寒。

悼陈伯修殿院 其三

宋代 黄裳

少年科第少能攀,未及登庸梦已阑。岂意盖棺尤有地,于飞同在戏鱼山。

次张太保杜门自乐之韵

宋代 黄裳

杜门无事日华长,应是狂歌入醉乡。闻得后园尤好景,不妨多计为春忙。

满江红(东湖观莲)

宋代 黄裳

绿盖纷纷,多少个、云霄仙子。应是有,瑶池盛会,靓妆临水。无奈轻盈风信急,瑞香乱翟红相倚。谁共吟、此景竹林人,桃溪士。时雨过,明珠细。朝雾染,香腮腻。轻舟破乱径,烦襟都洗。每一朵须寻华池景,寿觞边偶得龟千岁。乘兴泻、云液落新荷,休辞醉。

方祖仁都门阻雨

宋代 黄裳

未蒙官放此身休,空恨茶园失旧游。将谓天边鸿共发,岂知门外雨相留。

一襟凉过人归室,万朵香残菊送秋。兄弟急难君有义,白衣东下更何尤。

与子侔始会于常学后为礼部同官感旧

宋代 黄裳

始观文彩慕声名,三十馀年梦可惊。真幻自从窥至理,是非谁复较浮荣。

别来方策迷情断,老去园林逸思生。叙旧幽轩时一笑,更宜茶鼎作蝇声。

观潮 其一

宋代 黄裳

吴国人从越国回,两舠旗鼓急相催。悠悠二气已交感,隐隐一声还到来。

银汉风波生沆瀣,玉龙雷雨出蓬莱。周天安用莲花漏,自有潮轩与月台。

六祖传付偈颂 其七 初祖

宋代 黄裳

如意珠,舍利子,建立法身无二理。发明道果独为师,长养圣胎谁得旨。

六物名同实非异,微妙如来出尘计。一念中含一点来,太无根种岂须猜。

谁尸五运催神化,忽见天花五叶开。含万类,贯三界,无无无有非私解。

法轮如我神气精,尘世通他来去在。九年转了大还丹,世间无价人难买。

还乡道中闻杜鹃

宋代 黄裳

才次乡关得此禽,五更啼处九春深。谁知枕上情无限,物是人非古到今。

茶苑 其二

宋代 黄裳

想见春来啖动山,雨前收得几篮还。斧斤不落幽人手,且喜家园禁已閒。

西兴山院

宋代 黄裳

山寺閒来一饭休,风云相送有潮头。月明中看红莲市,已在东南第一州。

桂枝香 重阳

宋代 黄裳

酦醅初熟。竞看九日、西风弄寒菊。姝子新妆,向晓淡黄千簇。

清香闹处君须住,掺盈头、醉乡相逐。马台欢笑,龙山纵逸,佳话重绪。

共尽日、登临未足。更休问明年,浮盈荣辱。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

且邀月照金尊上,近人寒、如对飞瀑。宴归还趁人来,茱萸佩垂红玉。

渔家傲(咏月)

宋代 黄裳

通一月而泛咏,已侑金卮;辨四时而各言,未劳檀板。晦朔乃取于盈阙,寒暑盖资其往来。群动息而忙者闲,观光台上;众景生而悲者笑,窥影杯中。饮阑梦觉,则斜月得其情;望重意新,则初月致其事。是宜擅有六义,离为七章,尽入歌声,共资一笑。

钦慈皇后挽辞 其三

宋代 黄裳

已传龙德与承休,果在丹台不可留。新册却埋千古玉,旧恩重起六宫秋。

尊开围步松云远,荣到支陵雨露忧。三十六宫休说恨,谁知先作裕陵游。

集英殿考试酬唱 其三

宋代 黄裳

静窥千卷喜才华,不恨诗情未到花。欲醉春风归去近,晓来新得数声鸦。

黄裳

黄裳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44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