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暑

秋暑

宋代 朱熹

晨兴纳新凉,亭午倦犹暑。卧对北窗扉,淡泊将谁侣。

疏树含轻飔,时禽转幽语。端居悟物情,即事聊容与。

诗人朱熹的古诗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飞云极目疑梅岭,落日回头梦橘洲。从此不愁东路永,祇应西望转悠悠。

见梅用攀字韵

宋代 朱熹

年来羞把玉梅攀,万树争春我独顽。只有颠狂无告诉,诗肠欲断酒肠宽。

将游云谷约同行者

宋代 朱熹

跻险择幽栖,搴萝结茅屋。疏泉下石濞,种树满烟谷。

时登北原上,一骋千里目。云物下逶迤,冈峦远重复。

暂辞忽旷岁,再往恨牵俗。因悲昨游侣,或已在鬼录。

暄风悟新阳,一雨欣众绿。明发君莫迟,幽期我当卜。

示西林可师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幽居四畔只空林,啼鸟落花春意深。独宿尘龛无梦寐,五更山月照寒衾。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二

宋代 朱熹

君看灞桥风雪中,南来北去莽何穷。想应亦有还家客,便尔讥诃恐未公。

次韵择之舟中有作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一江烟水浩漫漫,昨夜扁舟寄此间。共向船头望南北,不知何处是家山。

铅山立春六言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欲问闽天何处,明朝岭水南流。

咏红白莲

宋代 朱熹

红白莲花共一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宫娥梳洗争先后,半是浓妆半淡妆。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为韵赋诗熹伏读佳作率尔攀和韵剧思悭 ...

宋代 朱熹

君侯嗜图史,插架何其多。徙居三十乘,流汗几橐驼。

千载谁晤语,端居自弦歌。至哉天下乐,岁月如子何。

读道书作六首 其六

宋代 朱熹

王乔吹笙去,列子御风还。至人绝华念,出入有无间。

千载但闻名,不见冰玉颜。长啸空宇碧,何许蓬莱山。

武夷七咏 其二 洞天

宋代 朱熹

绝壁上千寻,隐约岩栖处。笙鹤去不还,人间自今古。

寄吴公济兼简李伯谏五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客子归来春未深,祇应寒雨罢登临。闲窗竟日焚香坐,一段孤明见此心。

寄题梅川溪

宋代 朱熹

沧波流不极,上有一亩园。上人掩关卧,脩竹何娟娟。

虚堂面群峰,秀色摩青天。静有山水乐,而无车马喧。

人言市门子,往往苍崖颠。挥手谢世人,日中翔紫烟。

遗迹尚可觌,神交邈无缘。慨然一永叹,耀灵忽西迁。

褰裳下中沚,濯足娱清川。

伏承示及毛公平仲墓铭且索挽诗熹不及识毛公而爱重其文旧矣义不可 ...

宋代 朱熹

毛公神仙骨,误落世网中。髫龀出奇语,砉然惊乃翁。

弱龄翰墨场,不言已收功。亭亭绝世姿,皎皎冰雪容。

顾步一长啸,笙鹤翔秋空。调高听者稀,老去竟不逢。

一朝谢尘浊,泠然跨刚风。回头叫安期,举手邀韩终。

千秋有遗想,一往无留踪。平生故人心,洒涕铭幽宫。

斯人不可见,斯文鬼神通。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适得元履书有怀其人因复赋此以寄意焉

宋代 朱熹

罗浮山下黄茅村,苏仙仙去馀诗魂。梅花自入三叠曲,至今不受蛮烟昏。

佳名一旦异凡木,绝艳千古高名园。却怜冰质不自暖,虽有步障难为温。

羞同桃李媚春色,敢与葵藿争朝暾。归来只有脩竹伴,寂历自掩疏篱门。

亦知真意还有在,未觉浩气终难言。一杯劝汝吾不浅,要汝共保山林樽。

仰思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公德明光万世师,从容酬酢更何疑。当年不合知何事,清夜端居独仰思。

方广奉怀定叟

宋代 朱熹

偶来石廪峰头寺,忽忆画船斋里人。城市山林虽一致,不知何处是真身。

训蒙绝句 牛山

宋代 朱熹

此心此理自天根,不待栽培触处生。只要关防人欲伐,更须著意察滋萌。

和林择之黄云之句兼简同游诸兄

宋代 朱熹

登览日云晏,归车眇重冈。天风振余旟,夕露沾我裳。

数子情未厌,春山杳茫茫。还瞻长江白,迥眺飞云黄。

当念尘中友,心期邈相望。无为跨鸿鹄,决起凌青苍。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宋代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满山残雪对虚堂,想似当年辋口庄。
门掩不须垂铁锁,客来聊复共藜床。
故人闻道歌围暖,妙语空传醉墨香。
莫为姬姜厌憔悴,把酒论文话偏长。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