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训蒙绝句 鬼神
鬼神即物以为名,屈则无形伸有形。一屈一伸端莫测,可窥二五运无停。
武夷七咏 其六 大小藏岩
藏室岌相望,尘编何莽卤。欲问伯阳翁,风烟迷处所。
宿石岊馆二首 其二
停骖石岊馆,解缆清江滨。中流棹歌发,天风水生鳞。
名都固多才,我来友其仁。兹焉同舟济,讵止胡越亲。
舞雩谅非远,春服亦已成。相期岂今夕,岁晚无缁磷。
家山堂晚照效辋川体作二首 其二
山外夕岚明,山前空翠滴。日暮无与期,闲来岸轻帻。
次韵别范伯崇二首 其二
累月追随今别离,人生离合岂无时。愿言更励坚高志,力索穷探慰所思。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
题蕃骑图
传闻姑■欲南侵,愁破雄边老将心。却是燕姬能捍虏,不教行到杀胡林。
芹溪九曲诗 其五
五曲峰峦列翠屏,白云深处隐仙亭。子期一去无消息,惟有乔松万古清。
再题吴公济风泉亭
华林翠涧响风泉,竟日闲来石上眠。更结危亭俯幽听,未妨长作地行仙。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二
吾观阴阳化,升降八纮中。前瞻既无始,后际那有终。
至理谅斯存,万世与今同。谁言混沌死,幻语惊盲聋。
送德和弟归婺源二首 其一
十舍辛勤触热来,琴书曾未拂尘埃。秋风何事催归兴,步出闽山黄叶堆。
拟古八首 其三
上山采薇蕨,侧径多幽兰。采之不盈握,欲寄道里艰。
沈忧念故人,长夜何漫漫。芳馨坐销歇,徘徊以悲叹。
秋兰已悴以其根归学古
秋至百草晦,寂寞寒露滋。兰皋一以悴,芜秽不能治。
端居念离索,无以遗所思。愿言托孤根,岁晏以为期。
挽刘宝学二首 其一
天地谁翻覆,人谋痛莫支。公扶西极柱,威动北征旗。
肉食谋何鄙,家山志忽赍。平生出师表,今日重伤悲。
读道书作六首 其二
失志堕尘网,浩思属沧洲。灵芝不可得,岁月逐江流。
碧草晚未凋,悲风飒已秋。仰首鸾鹤期,白云但悠悠。
林间残雪时落锵然有声
青鞋布袜踏琼瑶,十里晴林未觉遥。忽复空枝堕残雪,恍疑鸣璬落丛霄。
观林长仁书卷戏题问答 其二
为爱云泉百尺飞,故将茅屋傍苔矶。几年清梦黄尘里,此日秋风一棹归。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 通:哪)
云谷杂诗十二首 其六 讲道
高居远尘杂,崇论探杳冥。亹亹玄运驶,林林群动争。
天道固如此,吾生安得宁。
次韵择之铅山道中二首 其一
几月高堂阙问安,归涂不管上天难。诵君两叠思亲句,也信从来取友端。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马上赠林择之
将游云谷约同行者
七日发岳麓道中寻梅不获至十日遇雪作此
次清湍亭韵二首 其二
训蒙绝句 夜气
教思堂作示诸同志
乙卯八月晦日浮翠亭次叔通韵
墨庄五咏 其五 君子亭
立秋日同子澄寺簿及佥判教授二同寮星子令尹约周君段君同游三峡过 ...
竹节滩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
云谷二十六咏 其七 云庄
训蒙绝句 出门如见大宾
晚饮列岫
借王嘉叟所藏赵祖文画孙兴公天台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一幅有契于心 ...
汲清泉渍奇石置熏炉其后香烟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万里趣因作四小诗 ...
次清湍亭韵二首 其一
读子厚步月诗时方闻吕伯恭讣后数日赋此
赋水仙花
庚申立春前一日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十二 温汤
拟古八首 其四
次秀野杂诗韵 其三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与诸同寮谒奠北山过白岩小憩
春雪用韩昌黎韵同彭应之作
观刘氏山馆壁间所画四时景物各有深趣因为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 ...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秋夕怀子厚二首 其二
偶题三首
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三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二 井泉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三 西寮
再得古木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四
训蒙绝句 体用
雪中与林择之祝弟登刘园之宴坐岩有怀南岳旧游赋此呈择之属和并寄 ...
行视武夷精舍作
菩萨蛮(回文)
次观瀑布韵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一
濯足涧水二首 其二
分宜晚泊江亭望南山之胜绝江往游将还而舟子不至择之刺船径渡呼之 ...
寄江文卿刘叔通 其一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方广睡觉次敬夫韵
川上见月归示同行者
到袁州二首 其一
训蒙绝句 参前倚衡
十月上休日游卧龙玉渊三峡用山谷惊鹿须要
中元雨中呈子晋
次韵择之舟中有作二首 其一
次韵四十叔父白鹿之作
训蒙绝句 安仁利仁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二 豆腐
次刘彦集木犀韵三首 其一
淳熙甲辰中春精舍閒居戏作武夷棹歌十首呈诸同游相与一笑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