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月夜述怀

月夜述怀

宋代 朱熹

皓月出林表,照此秋床单。幽人起晤叹,桂香发窗间。

高梧滴露鸣,散发天风寒。抗志绝尘氛,何不栖空山。

诗人朱熹的古诗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三 嫣然亭

宋代 朱熹

手种篱间树,枝繁不忍删。新亭最佳处,胜日共欢颜。

景晏春红浅,雨馀寒翠潸。光风回巧笑,桃李任漫山。

鹤鸣峰

宋代 朱熹

不见山头夜鹤鸣,空遗山下瀑泉声。野人惆怅空无寐,一曲瑶琴分外清。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 其三

宋代 朱熹

行逢石门雨,解骖寒涧东。朝隮锦绣谷,俯仰春冥濛。

悬泉忽淙琤,杂树纷青红。屡憩小亭古,幽探思无穷。

马上赠林择之

宋代 朱熹

与君归思渺悠哉,马上看山首共回。认取山中奇绝处,他年无事要重来。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一

宋代 朱熹

为闵人疲上马行,此时消息尽分明。更怜跣足无衣苦,充此直教天下平。

杉木长涧四首 其四

宋代 朱熹

阡陌纵横不可寻,死伤狼籍正悲吟。若知赤子元无罪,合有人间父母心。

武夷精舍杂咏 仁智堂

宋代 朱熹

我惭仁知心,偶自爱山水。苍崖无古今,碧涧日千里。

题囊山寺

宋代 朱熹

晓发渔溪驿,夜宿囊山寺。云海近苍茫,层岚拥深翠。

行役倦脩途,投归聊一憩。不学塔中仙,名涂定何事。

水口行舟二首

宋代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孝宗皇帝挽歌词

宋代 朱熹

精一传心妙,文明抚运昌。乾坤归独御,日月要重光。

不值亡胡岁,何由复汉疆。遽移丹极仗,便上白云乡。

九有哀同切,孤臣泪特滂。讵因逢舜日,曾得厕周行。

但忆彤墀引,频趋黼坐旁。衮华叨假宠,缟素识通丧。

似有盐梅契,还嗟贝锦伤。戴盆惊委照,增秩待行香。

手疏摅丹悃,衡程发皂囊。神心应斗转,巽令亟风扬。

未答隆儒厚,俄闻脱蹝忙。此生知永已,没世恨空长。

内难开新主,遄归立右厢。因山方惨澹,去国又怆惶。

疾病今如许,形骸可自量。报恩宁复日,忍死续残章。

同张明府登凌风亭怀亭无咎

宋代 朱熹

日夕和风至,西山淡无姿。危亭极远眺,胜处良在兹。

忆昔亭令尹,青云乃心期。鞿羁不得骋,发此胸中奇。

前瞻千仞冈,俯视万顷陂。神襟一以旷,我志浩渺瀰。

飞车越沧浪,天风振裳衣。怀哉此焉薄,问讯无边辞。

今公岂不佳,宫商似前徽。相携岸晚帻,共此长相思。

试院即事

宋代 朱熹

端居惜春晚,庭树绿已深。重门掩昼静,高馆正阴沈。

披衣步前除,悟物怀贞心。澹泊方自适,好鸟鸣高林。

别韵赋一篇

宋代 朱熹

踏雪凌霜眼界新,举鞭遥指玉嶙峋。回头此日成千里,横槊思君少一人。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 山楹

宋代 朱熹

山楹一怅望,恨此云迷谷。仙人不可期,缥缈双髻绿。

七日发岳麓道中寻梅不获至十日遇雪作此

宋代 朱熹

三日山行风绕林,天寒岁暮客愁深。心期已误梅花笑,急雪无端更满襟。

穹林阁读张湖南七月十五夜诗咏叹久之因次其韵

宋代 朱熹

南岳天下镇,祝融最高峰。仰干几千仞,俯入一万重。

开辟知何年,上有释梵宫。白日照雪屋,清宵响霜镛。

极知瑰特观,仙圣情所钟。云根有隐诀,读罢凌长风。

训蒙绝句 道

宋代 朱熹

如何率性名为道,随事如由大路行。欲说道中条理具,又将理字别其名。

闻善决江河

宋代 朱熹

大舜深山日,灵襟保太和。一言分善利,万里决江河。

可欲非由外,惟聪不在它。勇如争赴壑,进岂待盈科。

学海功难并,防川患益多。何人亲祖述,耳顺肯同波。

奉陪彦集充父同游瑞岩谨次莆田使君留题之韵

宋代 朱熹

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濛昼不开。

一壑祇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却回。

感事有叹

宋代 朱熹

荣华难久恃,代谢安可量。宿昔堂上饮,今归荒草乡。

高台一以倾,穗帐施空房。繁弦既阙奏,缓舞亦辍行。

桃李自妍华,春风自飘扬。恋幄靡遗思,更衣有馀芳。

身徂名亦灭,事往恨空长。寄语繁华子,古今同一伤。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