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觏
等閒荣谢已愁闻,况话三公极宠身。青史尚为今世事,朱门不是旧时人。
文章散入诸蕃口,花药留添上国春。生死交情浑易见,有谁过此为沾巾。
游寺醉归却寄同坐
江村古寺偶閒行,一饮全疑酒有灵。水底屈原应大笑,我今独醉众人醒。
闵俗
君门若无禄,陈编孰能读。公庭若无法,秽德谁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伤心勿复道,拂弦寄清曲。
养疾
少小唯贪酒,病来才信医。问方逋客许,寻药野人疑。
夜捣全听惯,寒煎觉沸迟。古贤曾爱死,此意亦谁知。
送张寺丞
三载居邻县,得闻金玉音。路遥相见少,道合受知深。
已矣瓜时戍,悠哉魏阙心。归舟望不及,白日隐寒林。
江亭醉后
平生尚倜傥,壮大苦摧折。主人能结纳,佳境为铺设。
渺杳东江来,谽谺暮云裂。倡女稍多艺,市酒且供啜。
侠气复何聊,心朋幸相悦。解冠从放荡,大呼谁挽掣。
咄哉千里足,嗟乎三寸舌。海物唤龙取,天葩令鬼折。
艳唱声非雅,戏谈理当谲。帷房笑私昵,闾巷嘲琐屑。
更鼓莫催睡,夜风才去热。俗士鲜大志,于今重小节。
内行豕在泥,外貌犬伏绁。吾侪古豪杰,方寸浴日月。
被谤肯自疑,为欢顾犹拙。放饭彼不惭,使我无齿决。
赠黄秀才别
朝闺入有籍,疏远难见君。世眼不识道,贫贱无高文。
兰蕙生同草,鸿鹄心在云。赠子喜别离,儿女安得闻。
送张鬷嘏
人意皆怀土,嗟君无故园。欲行须尽室,此去又他门。
静里文章好,贫来节行存。振淹知有日,倚伏岂虚言。
日出吟
日出百鸟喜,羁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
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羲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
客有话故丁秘监京师旧宅因而伤之
诃孟子
完廪捐阶未可知,孟轲深信亦还疑。岳翁方且为天子,女婿如何弟杀之。
送春寄呈祖袁州二首 其二
东君此去几时来,雪里梅根待暖回。莫似仙家寥落甚,蟠桃千岁始重开。
读韩文公驽骥篇因广其说
主人渴良马,仆夫念驽骀。行迟追易及,力少牵易来。
时闻千里足,百箭攒其怀。主人虽欲买,众口大悠哉。
和育王十二题 其十二 重台莲
长疑佛界中,天女来行乐。为怕山风寒,仙衣尽重著。
题灵阳宫
费君投杖处,行客过彷徨。水面风雷散,沙头草木荒。
一壶谁世界,千古共凄凉。大块偏劳我,烧丹未有方。
阶基
堂前一级似阶墀,无石无砖只旧基。泥饰顷因年节近,蹋崩唯是客行时。
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感叹二首 其二
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谁云王路宽,枯槁不敢行。
出言到口角,缩舌悔恨并。自省犹若此,况乃蚩蚩氓。
故知当今贤,未有非簪缨。
题净居院
寺门幽独傍江城,江水清含地气清。隔岸楼台人醉死,绕阶松竹夏寒生。
路经桥远尘难过,僧占閒多俗不争。唯有行吟憔悴客,这回须去濯长缨。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一 鲁公碑
他人工字书,美好若妇女。猗嗟颜太师,赳赳丈夫武。
麻姑有遗碑,岁月亦已古。硬笔可破石,镌者疑虚语。
惊龙索雷斗,口唾天下雨。怒虎突围出,不畏千强弩。
有海珠易求,有山玉易取。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睹。
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自非大祭时,莫教凡眼觑。
送王都曹
古木亭边夜响晨,饯壶重叠拥双轮。高文健笔科场手,白发青衫宦路人。
十月霜风还劈面,六街尘土会欺贫。麻源碧涧神仙地,早晚归来伴隐沦。
论文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65篇诗文
屈原
送彭昱应举
送郴县吴主簿
和育王十二题 其二 佛迹峰
送杜寺丞知永城
忆钱塘江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十 葛仙坛
苦雨初霁
寄怀三首 其三
同徐殿丞游麻姑山陈屯田闻之以诗见寄次韵第一首
送仙游知县许延评
读长恨辞二首 其二
孤怀
获稻
和慎使君出城见梅花
题昱师房三笑图
次韵答陈殿丞
和育王十二题 其九 育王塔
次韵答陈殿丞南塘观鱼见寄
感怀寄择之
送宜黄柳尉
送何秘丞
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
送知县苏秘丞移英州
题虞侍禁山亭
早夏偶作
鉴湖夜泛以明月到樽前为发句
寄赠福山长老
李郭
送黄介夫
蓬屋
袁州州学记
代书答陈次公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
寄章友直
丐僧
送君俞
秋晚悲怀
送任大中
听周大师琴
女色无定美赠卿材
春社词并序
怡山长庆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