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当年乘醉登上归家的帆船,看那两岸隐隐的青山前太阳已落下一半。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寄赠福山长老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和慎使君出城见梅花
化工呈巧异寻常,镂月裁云费刃芒。莫怪使君曾立马,染衣浑似有天香。
送杜寺丞知永城
荐表同时入,天衢自此通。弦歌新邑宰,清白旧家风。
官舍隋河北,离觞华谷东。勖哉松柏操,咫尺是尧聪。
送春寄呈祖袁州二首 其二
东君此去几时来,雪里梅根待暖回。莫似仙家寥落甚,蟠桃千岁始重开。
送王都曹
古木亭边夜响晨,饯壶重叠拥双轮。高文健笔科场手,白发青衫宦路人。
十月霜风还劈面,六街尘土会欺贫。麻源碧涧神仙地,早晚归来伴隐沦。
怡山长庆寺
行行金碧里,气象恍如春。不记来时路,自嫌衣上尘。
院香知有佛,僧静似无人。十载京华梦,相逢一欠申。
送宜黄柳尉
荒郊人事绝,欢喜见时髦。旧业椽为笔,新官草染袍。
幽明终考绩,州县岂徒劳。况有松筠性,凌寒节更高。
送任大中
真伪少分别,吁嗟此世情。西施作老婢,南郭逞新声。
命合生来困,诗应没后名。旅游何所得,赤日又徒行。
送君俞
之子来相问,吾言岂不诚。文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
贫甚须清节,亲安莫远行。异时如有立,宗族亦知荣。
读长恨辞二首 其二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送黄介夫
短亭车马地,送子一盘桓。不畏离群久,所嗟行路难。
晒衣云日薄,扑面水风酸。圣有中庸训,时时著意看。
李郭
元礼祸成钩党后,林宗身免闭门时。死非不智生非怯,同室乡邻各有宜。
感怀寄择之
众人皆锐进,唯我复幽居。虑远梦多乱,身閒气不舒。
干求非禄位,好尚岂诗书。日夜又日夜,霜寒鬓发疏。
和育王十二题 其二 佛迹峰
佛迹空在兹,佛心无处所。寻迹以求之,似学邯郸步。
送张鬷嘏
人意皆怀土,嗟君无故园。欲行须尽室,此去又他门。
静里文章好,贫来节行存。振淹知有日,倚伏岂虚言。
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论文
和育王十二题 其十二 重台莲
长疑佛界中,天女来行乐。为怕山风寒,仙衣尽重著。
送张寺丞
三载居邻县,得闻金玉音。路遥相见少,道合受知深。
已矣瓜时戍,悠哉魏阙心。归舟望不及,白日隐寒林。
闵俗
君门若无禄,陈编孰能读。公庭若无法,秽德谁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伤心勿复道,拂弦寄清曲。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65篇诗文
送彭昱应举
题净居院
日出吟
鉴湖夜泛以明月到樽前为发句
听周大师琴
寄章友直
阶基
诃孟子
感叹二首 其二
寄怀三首 其三
忆钱塘江
题灵阳宫
丐僧
送何秘丞
送知县苏秘丞移英州
蓬屋
代书答陈次公
养疾
赠黄秀才别
送仙游知县许延评
同徐殿丞游麻姑山陈屯田闻之以诗见寄次韵第一首
读长恨辞
苦雨初霁
送郴县吴主簿
孤怀
袁州州学记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一 鲁公碑
春社词并序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十 葛仙坛
屈原
早夏偶作
次韵答陈殿丞南塘观鱼见寄
题虞侍禁山亭
江亭醉后
读韩文公驽骥篇因广其说
题昱师房三笑图
和育王十二题 其九 育王塔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
秋晚悲怀
女色无定美赠卿材
客有话故丁秘监京师旧宅因而伤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