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李觏
岭上櫩楹缔构新,我来登望倍凝神。可怜韬略真名将,犹与溪山作主人。
会把松心欺过雪,更凭花萼占留春。江南风物虽佳丽,争奈燕然有虏尘。
寄赠福山长老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和育王十二题 其九 育王塔
尝闻有为法,佛说如梦幻。胡然窣堵波,香花耀凡眼。
读长恨辞二首 其二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养疾
少小唯贪酒,病来才信医。问方逋客许,寻药野人疑。
夜捣全听惯,寒煎觉沸迟。古贤曾爱死,此意亦谁知。
苦雨初霁
送知县苏秘丞移英州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何曾设钩距,到底是聪明。
鼎在神奸伏,鹰来鸟雀惊。诈穷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如廉士,农桑学颂声。在官嗟不久,丕绩已垂成。
岭路当过庾,州图喜得英。远人天与幸,弊俗日将清。
游刃非无地,抟风别有程。上心应寤寐,彝器待书名。
送仙游知县许延评
策名曾未几,奋迅出埃尘。陋巷潜心久,亨衢得意新。
君恩方责报,民业近多贫。莫学悠悠者,谋身不为人。
诃孟子
完廪捐阶未可知,孟轲深信亦还疑。岳翁方且为天子,女婿如何弟杀之。
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题灵阳宫
费君投杖处,行客过彷徨。水面风雷散,沙头草木荒。
一壶谁世界,千古共凄凉。大块偏劳我,烧丹未有方。
送分司吴太博还乡
休官众未许,分政且归闽。名系金闺彦,身为蕙帐人。
林泉新得主,冠履渐无尘。知足应常足,安能更问津。
论文
孤怀
智者在不惑,君子贵知几。彼昏有耳目,无能辨是非。
蜀犬尽鸣吠,羲轮自光辉。古人不可作,垂涕沾吾衣。
听周大师琴
已解琴中意,更加弦上声。他人郑卫杂,此手鬼神惊。
深夜众籁息,寒天孤月明。四邻应得睡,浊酒且同倾。
鉴湖夜泛以明月到樽前为发句
明月到樽前,拿舟古岸边。乱山斜入雾,远水倒垂天。
酒气薰龙戏,歌声弄鹤眠。回头嗤李郭,此外更无仙。
送何秘丞
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地俗虽云异,民情想一般。
智明终戒察,政惠不须宽。前史多循吏,乘閒更熟看。
闵俗
君门若无禄,陈编孰能读。公庭若无法,秽德谁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伤心勿复道,拂弦寄清曲。
丐僧
靡靡步康衢,喋喋问流俗。谁将今日财,愿易来世福。
休论身善恶,佛眼重金玉。
送郴县吴主簿
数十年来预荐书,当时文行耸群儒。青衫近始沾王泽,白首从新入宦途。
四壁生涯虽寂寞,一官趋进转崎岖。楚南若是江山好,閒日犹应味道腴。
秋晚悲怀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65篇诗文
题净居院
春社词并序
赠黄秀才别
江亭醉后
和育王十二题 其十二 重台莲
怡山长庆寺
送王都曹
送宜黄柳尉
获稻
送杜寺丞知永城
和慎使君出城见梅花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一 鲁公碑
忆钱塘江
蓬屋
日出吟
次韵答陈殿丞
寄怀三首 其三
女色无定美赠卿材
代书答陈次公
感怀寄择之
阶基
次韵答陈殿丞南塘观鱼见寄
屈原
送任大中
送张寺丞
送彭昱应举
游寺醉归却寄同坐
鞦韆二首 其一
感叹二首 其二
读长恨辞
送张鬷嘏
早夏偶作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十 葛仙坛
寄章友直
李郭
袁州州学记
送春寄呈祖袁州二首 其二
题虞侍禁山亭
读韩文公驽骥篇因广其说
和育王十二题 其二 佛迹峰
题昱师房三笑图
客有话故丁秘监京师旧宅因而伤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