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育王十二题 其九 育王塔

和育王十二题 其九 育王塔

宋代 李觏

尝闻有为法,佛说如梦幻。胡然窣堵波,香花耀凡眼。

诗人李觏的古诗

送春寄呈祖袁州二首 其二

宋代 李觏

东君此去几时来,雪里梅根待暖回。莫似仙家寥落甚,蟠桃千岁始重开。

客有话故丁秘监京师旧宅因而伤之

宋代 李觏

等閒荣谢已愁闻,况话三公极宠身。青史尚为今世事,朱门不是旧时人。

文章散入诸蕃口,花药留添上国春。生死交情浑易见,有谁过此为沾巾。

养疾

宋代 李觏

少小唯贪酒,病来才信医。问方逋客许,寻药野人疑。

夜捣全听惯,寒煎觉沸迟。古贤曾爱死,此意亦谁知。

送宜黄柳尉

宋代 李觏

荒郊人事绝,欢喜见时髦。旧业椽为笔,新官草染袍。

幽明终考绩,州县岂徒劳。况有松筠性,凌寒节更高。

寄章友直

宋代 李觏

人生何足贵,贵在天资秀。譬如沙石间,金玉岂常有。

有才不善用,多为淫邪诱。嗟哉栋梁材,往往厄樵手。

章子吾不识,美在众人口。如何材艺多,四十无所守。

所守者何为,非贵亦非富。古今圣与贤,历历垂星斗。

景行苟有成,进退无一缪。不能攻天下,尚可名身后。

百年随飘风,白发勇未斗。良时且不反,饮恨唯尸柩。

无谓学巳足,大海难掬漱。无谓过可文,希珍尚磨垢。

智者当自知,既往诚何咎。西子蒙不洁,见者掩鼻走。

恶人幸斋戒,上帝必孚佑。相如窃妻逃,犊鼻从沽酒。

一朝赋上林,在汉为称首。努力念前哲,吾言非子诟。

和育王十二题 其四 袈裟石

宋代 李觏

梵教一来东,群心日归向。土石至无情,也作披缁状。

袁州州学记

宋代 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睢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寄怀三首 其三

宋代 李觏

龊龊复龊龊,浅谋同燕雀。不思明日忧,但取今日乐。

俗儒抱书卷,未去眼中瞙。谁将古人泪,更为今人落。

和育王十二题 其十二 重台莲

宋代 李觏

长疑佛界中,天女来行乐。为怕山风寒,仙衣尽重著。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 其一 鲁公碑

宋代 李觏

他人工字书,美好若妇女。猗嗟颜太师,赳赳丈夫武。

麻姑有遗碑,岁月亦已古。硬笔可破石,镌者疑虚语。

惊龙索雷斗,口唾天下雨。怒虎突围出,不畏千强弩。

有海珠易求,有山玉易取。唯恐此碑坏,此书难再睹。

安得同宝镇,收藏在天府。自非大祭时,莫教凡眼觑。

鞦韆二首 其一

宋代 李觏

华郭春光欲暮时,綵绳争蹴夜忘归。佳人不道罗纨重,拟共杨花苦斗飞。

感怀寄择之

宋代 李觏

众人皆锐进,唯我复幽居。虑远梦多乱,身閒气不舒。

干求非禄位,好尚岂诗书。日夜又日夜,霜寒鬓发疏。

送黄介夫

宋代 李觏

短亭车马地,送子一盘桓。不畏离群久,所嗟行路难。

晒衣云日薄,扑面水风酸。圣有中庸训,时时著意看。

送何秘丞

宋代 李觏

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地俗虽云异,民情想一般。

智明终戒察,政惠不须宽。前史多循吏,乘閒更熟看。

寄赠福山长老

宋代 李觏

时世重因循,师何独苦辛。洁斋徒众散,刚直里闾嗔。

游艺能济物,旧交多雅人。云山虽好住,住久转劳神。

秋晚悲怀

宋代 李觏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女色无定美赠卿材

宋代 李觏

女色无定美,宠至美则多。士才无定称,用显称巳过。

长安小家子,粲粲秋池荷。性慧不觉耻,母怜不加诃。

出户一囊麝,见人双眼波。情动笑难止,语娇音屡讹。

都人口如沸,观者踵相摩。因缘幸充选,恩泽成偏颇。

少费万金珠,一呼千绮罗。佯愁惨白日,猛唾倾天河。

东邻有贤女,春绿涵脩蛾。花艳不裁剪,玉光无切磋。

自小固闻礼,藏头岂知他。亲戚尚未见,媒官当奈何。

过时谁问访,生世就蹉跎。岂不有配偶,市里或山阿。

岂不有奉养,舂饎与机梭。列女不得传,乐府无人歌。

容华日衰落,涕泣坐滂沱。富贵易脩饰,贫贱多笑呵。

柳下无仲尼,小官终灭磨。进退在勇决,迟疑两皆蹉。

退当事奇伟,夙驾追雄轲。进当取势位,健笔为干戈。

胡然守一节,独自埋随和。

闵俗

宋代 李觏

君门若无禄,陈编孰能读。公庭若无法,秽德谁不足。

煦煦儒者言,沈沈小人腹。伤心勿复道,拂弦寄清曲。

阶基

宋代 李觏

堂前一级似阶墀,无石无砖只旧基。泥饰顷因年节近,蹋崩唯是客行时。

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次韵答陈殿丞

宋代 李觏

不能随薄俗,非是向深山。自喜道无屈,所嗟心未閒。

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一字成虚美,通宵只厚颜。

李觏

李觏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6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