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吴姬捣药楚姬丸,独夜深闺玉兔寒。更倚庭前双桂树,何人不作月中看。
明下童曲 其一
走马上越桥,遗却黄金鞭。遥望射堂头,徘徊骄不前。
琅琊王歌 其三
初寒八九月,银烛照高堂。端然坐不睡,看女织流黄。
许殿卿郭子坤见枉林园 其二
佳客即良夜,此会安可期。结发为兄弟,晤言今在兹。
层台挺浮云,河汉宛其垂。积阴濯列宿,三五正参差。
前山殿影乱,雨势坐已移。皎月出平陵,徘徊当照谁。
清光澄暑气,飒若撤长帷。潦水明树间,流飙澹华榱。
零露响空林,蟪蛄以鸣悲。世路良独难,斗酒多所宜。
达人忌荣名,千载同一时。
襄阳蹋铜蹄 其一
白马蹋铜蹄,着地铜蹄鸣。往来大堤上,出入襄阳城。
冬日 其一
憔悴江湖上,行吟雨雪寒。不逢渔父问,谁作楚臣看。
萧萧篇哭孙 其二
西北浮云白日微,萧萧木叶傍人飞。那知十载穷途泪,并向秋风湿我衣。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
残书开积雨,高枕对重林。非尔乘幽兴,无人惠好音。
分宁鸡黍薄,交自布衣深。不改青松色,堪知白雪心。
诸生贫嗜酒,多病老抽簪。何必论丘壑,金门总陆沈。
同皇甫缮部寒夜城南咏月
上朱大司空 其一
重华冀北再开天,益佐山林涉大川。四岳受成方贡日,三边仰给县官年。
黄金不及堤形壮,白马长随练影悬。转自流言能悟主,老臣知遇两朝偏。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三 藤障子
九叠风生障子深,兰台上客赋披襟。休疑古蔓龙蛇走,犹带松杉十里阴。
送李太守之东昌
诸侯辞北极,千骑向东方。十二称天府,风烟接帝乡。
地形来海岱,漕挽自徐扬。春满弦歌邑,花明太守章。
射书延上客,照乘得高唐。寇息解刀剑,人和下凤凰。
轩帷褰雨雪,郡阁卧星霜。治行兼经术,诸曹借宠光。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尔昔红颜客蓟门,献书不报哀门孙。一朝致身青云里,座上还开北海樽。
余亦题诗郭隗台,燕山秋色对衔杯。论交共惜黄金尽,此处空悲骏马来。
可怜郢曲今亡久,下里之歌吾何有。文章稍近五千言,雅颂以还十九首。
才子新传白雪篇,江城忽借使君贤。那堪西署为郎者,多病离居卧日边。
再别子与 其三
蓟门山色雨中开,三月渔阳春水来。愁杀故人看锦字,白云秋树满燕台。
和荅殿卿冬日招饮田间 其二
白云湖上北风寒,茅屋萧条两鹖冠。我自能怜华不注,推窗君试雪中看。
酬郭子坤感怀 其二
若问浮生事,风尘病里过。开樽看渐少,伏枕似还多。
赋得金谷园障子
谁将金谷传毫素,座上无人不回顾。乍展旋惊涧水流,才开已识河阳路。
四壁真看片锦围,中庭如见双鬟度。移席休临坠妓楼,解衣欲挂沙棠树。
彷佛明妃出塞吟,听来未必梁尘误。诗成酌我我岂辞,便过三斗无论数。
绿珠安在恰当垆,似留且往势可呼。意惨昆崙紫䆗窱,色寒沧海红珊瑚。
君家富贵合如此,此时那知有障子。纵然客散掩空堂,犹闻夜夜春风起。
和吴太常南楼烟雨之作
南楼迢递俯丹梯,烟雨萧条拂槛低。越徼层阴千里合,吴门春树万家迷。
江流欲动帆樯外,山色才分睥睨西。一自不斋多暇日,新诗谁与醉同题。
和许长史玉函宫携妓 其一
玉函宫里列红颜,美酒清尊醉不还。春色自应天上好,那嗔长史出人间。
长歌行 其三
累累城上星,河汉流清光。耿耿不能寐,寤言起彷徨。
彷徨立中庭,辽辽夜未央。白云涂我衣,北风吹我裳。
还坐顾四壁,兰灯一何明。缄书寄远道,涕泣下纵横。
倦鸟无故林,游子无故乡。驱车出门去,徒侣相扶将。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三
少年裘马结交场,壮岁功名竹帛光。海内黄金看意气,人间白雪见文章。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三 代曹子建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四 代王仲宣
涌泉庵
过刘簿山斋
东门行 其二
白石郎曲 其一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逼除过右史水村江山人同赋
灵隐寺同吴马二公作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早春寄吴使君 其二
五子诗 其二 吴明卿
送右史之京 其一
题申职方五岳图
答赠沈孟学 其四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三
丁香湾
子夜歌 其八
渡滹沱
送子相归广陵 其五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二
五子诗 其一 王元美
送元美 其一
殿卿别业 其二
乌生
赠刘将军
咏古 其二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古意 其六
岁杪放歌
郡斋送张肖甫 其一
寄殿卿 其一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二
紫骝马歌 其四
咏古 其一
答寄殿卿
赠陆膳部
招张少坤
赋得边马有归心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和聂仪部明妃曲
送罗大参之任山西 其一
再答元美 其二
怀元美
早春寄吴使君 其四
和子与留别 其一
见火齐镫问是右史持入梁
艳歌行 其一
留别子与子相明卿元美 其二
广阳山道中
顾中翰祭告德衡二藩兼有事沂山东海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铙歌 其十五 上邪
采葛妇歌
王明君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