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赋罢人传绝妙辞,争如细柳乱轻丝。那知此日千行泪,并拂秋风洒雁池。

诗人李攀龙的古诗

琅琊王歌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初寒八九月,银烛照高堂。端然坐不睡,看女织流黄。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处处登高白发新,年年陶令罢官贫。萧条岂少东篱菊,不见当时劝酒人。

和荅殿卿冬日招饮田间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白云湖上北风寒,茅屋萧条两鹖冠。我自能怜华不注,推窗君试雪中看。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西出居庸大漠开,胡尘遥暗白登台。愁看塞上萧条色,落日秋风万里来。

荅元美

明代 李攀龙

萧条鹦鹉赋初成,偃蹇当年一祢生。屈指中原馀子尽,非君谁见孔融名。

送元美

明代 李攀龙

王生二十趋明光,是时作者不光当。世上之名他自误,须君千载垂文章。

夙昔陆沉秋宪府,风尘惨淡尚书郎。心知此物难再遇,片语论交燕市傍。

携手七陵朔漠色,悲风九月吹白杨。居然宇宙见雄俊,睥睨今古神飞扬。

流俗纷纷失肝胆,那能结客声利场。近日操觚满京洛,江河决注非其长。

家握灵珠户和璧,及逢周客皆深藏。高才楩楠与杞梓,吾道麒麟或凤凰。

清庙遗音壮昭代,天庭火藻悬衣裳。生也经纶斯滥觞。

混尘安取金跃冶,养锐更羞锥处囊。伊周屈宋傥易地,钧衡艺苑俱称良。

生也为情诚彷徉。但愿右挹击筑之荆卿,左拍接舆之楚狂。

二豪侍侧乃蜾蠃,四子讲德如蜩螗。举觞白眼天茫茫,秋风胡为归故乡。

亦欲送生从此去,留生不住悲河梁。彩虹千尺挂碣石,赠生千里为帆樯。

齐侠行

明代 李攀龙

简书八道发明光,诏徙群豪赴光方。神武临轩耽虎视,将军秉钺郁鹰扬。

山东十二诸侯国,海滨五百义士乡。厌乱齐臣思定伯,殷忧汉使出勤王。

敌骄拟纵田单火,客愤能飞驺衍霜。彀骑人人白羽箭,民兵处处绿沈枪。

九河寒色旌旗动,岱岳秋阴鼓角长。各倚少年轻燕颔,曾经遣戍守渔阳。

一匡九合岂受赐,排难解纷不可当。往岁潢池先陷阵,三时大战银冶场。

功名未致有庄贾,肝胆欲倾无孟尝。天子只今顾西北,男儿侠骨埋边疆。

寄顺甫

明代 李攀龙

江汉秋风万里生,浮云不见鄂王城。于今楚调无人和,忆尔还高白雪情。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八 代应德琏

明代 李攀龙

郁郁西北云,千里驱重阴。临江大耀士,方舟载浮沈。

连波响风雨,长緤纷悲吟。分曹命超距,逸气不可禁。

君子在行伍,常怀饥渴心。非不愧细微,良遇日以深。

故山何时旋,徘徊中自任。

寄谢许左史刊倡和集

明代 李攀龙

平台左史寄相思,开卷风流见往时。已自游梁词赋长,翻因御李姓名疑。

玄经竟为何人出,郢调除非和客知。君有明珠堪照乘,更烦清影及茅茨。

观猎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十月霜清紫兔肥,浮云不竞铁骢飞。半酣驱逐诸年少,朌子城东看打围。

送右史之京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一片燕山紫气中,汉家城阙蓟门东。即今天子招贤地,非复当年碣石宫。

虎跑寺泉

明代 李攀龙

大士始结构,凿空偏此丘。二虎自南岳,掉尾从师游。

神威攫地脉,佛力驱阳侯。枯火迸石罅,松根解绸缪。

势宁决蹯去,挥锡怒不休。至今喷岩壑,水犹咆哮流。

酌言生壮心,一啸风飕飕。海眼在其下,潮汐故可求。

不然胡僧咒,争使波澜浮。穿壁吐长涧,夹寺潴龙湫。

疑作故山雨,片云驻岣嵝。归应出东林,无为惠远留。

九日示殿卿

明代 李攀龙

林头浊酒浸黄花,门外萧萧五柳斜。此日登楼人尽醉,谁知秋色在陶家。

荅赠王给事

明代 李攀龙

汉帝风流盛柏梁,一时才子羡为郎。归来东海桃三熟,谏罢金门草数行。

谪籍祗今人欲尽,除书何意客相忘。黄公虽道商岩起,家本鄞山是故乡。

咏古 其七

明代 李攀龙

菀彼中林乌,拚飞不集枯。齿牙一为猾,公子良见图。

矫矫上天龙,雾雨既已敷。子推独耆乾,草莽空号呼。

悬书下宫门,绵山聊与娱。

皇太子册立入贺

明代 李攀龙

燕台依旧郁相望,玉树金茎是帝乡。凤阙双悬云五色,龙楼交映日重光。

九天气王旌旗动,三殿风清剑佩长。伏谒不违颜只尺,十年西省愧为郎。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三 衲

明代 李攀龙

夜投东林寺,北风雪大作。扪虱对山僧,衲衣不堪着。

送新喻李明府伯承

明代 李攀龙

尔昔红颜客蓟门,献书不报哀门孙。一朝致身青云里,座上还开北海樽。

余亦题诗郭隗台,燕山秋色对衔杯。论交共惜黄金尽,此处空悲骏马来。

可怜郢曲今亡久,下里之歌吾何有。文章稍近五千言,雅颂以还十九首。

才子新传白雪篇,江城忽借使君贤。那堪西署为郎者,多病离居卧日边。

寄慰元美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幕府千山蓟北青,朗陵宾客夜充庭。即今无恙荀文若,着膝犹堪当一星。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