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章三益匡笙行

章三益匡笙行

明代 李昱

仙人休吹紫鸾笙,听我一曲匡笙行。青莲居士读书处,至今石室丹霞明。

龙泉西南百馀里,四面峥嵘翠峰起。先生结庵当画图,正与匡笙景相似。

屋前屋后皆种松,坐看百尺苍精龙。苔皮深含霜雪古,铁干返走风云从。

一亭下浸苍波冷,缥缈烟云成万顷。中有神鱼长比人,翠鬐翻动玻瓈影。

一亭上与浮云齐,赤阑干外青天低。分明投壶笑玉女,彷佛出海闻金鸡。

东南一亭隐林樾,地位清高隔炎热。人间赤日如火流,疏簟琅玕自苍雪。

最其秀者环中庭,周遭万朵芙蓉青。朝来爽气落我袂,萝风吹日天冥冥。

鹤怨猿啼归未得,绣衣今作青云客。故笙四首五情摇,归梦时时到寒碧。

自古笙林钟鼎同,先生况有前贤风。少待功成拂衣去,入门依旧笙花红。

诗人李昱的古诗

五言古诗凡十四首 其十一

明代 李昱

子云不晓事,老厌居执戟。法言厌论语,太玄拟周易。

美新无乃佞,意谓伸蠖尺。投阁身致危,于道竟何益。

何如渊明翁,敝屣弃彭泽。浩歌归去来,南山耸秋碧。

怀郑本初

明代 李昱

越王城中汎棹过,紫菱白藕兴偏多。别后风尘不相见,五年江海失阴何。

学圃斋杂咏五首 其五

明代 李昱

对客蒸壶烂,呼童剪韭频。何如郑公俭,不让庾郎贫。

学圃斋杂咏五首 其三

明代 李昱

朽壤虫遍蚀,枯藜蚁倒行。姜生黄菌蠢,茄熟紫膨脝。

秋宵七恨 其六 蛩

明代 李昱

疾雷鸣夏风鸣冬,秋来鸣者难为容。露寒九月入床下,啾啾唧唧群相从。

十回归梦九回断,起坐积愤填心胸,吁嗟恨尔之秋蛩。

雨后过畦

明代 李昱

十月晴宜雨,芃芃野菜新。皇天无弃物,生意颇如人。

落箸银丝滑,倾筐翠色匀。盘餐亦多品,不信庾郎贫。

守岁有感而作

明代 李昱

家人草草具杯盘,爆竹声中笑语欢。衣上忽看慈母线,泪痕如雨落更阑。

题陈世恭所藏山水图歌

明代 李昱

米公老手无人继,从此乾坤少清气。画师落笔颇似之,素练曲折开秋意。

上有青山万叠之嶙峋,下有白云千顷之氤氲。丹枫翠柏森左右,年深乃成十抱文。

白石坡头野亭小,一叶渔舟荡清晓。对岸想像忘机翁,坐占苍苔谈未了。

我尝四载客京华,每见画图成叹嗟。垂老归来爱幽独,欲借云根半间屋。

送永嘉葛令归燕

明代 李昱

人人尽说丹砂令,三载容成德化宽。但识弦歌能变俗,岂因松菊便辞官。

扁舟落日孤城远,二月黄河春水寒。从此去天才尺五,故乡风物是长安。

柬童良仲聚远庵绝句

明代 李昱

兰江书法妙无伦,铁笔兼逢远上人。肯向魁山寻野老,不辞沽酒典衣频。

渊明醉像

明代 李昱

玉山颓矣葛巾偏,老仆扶持步不前。莫道先生浑不醒,醉中犹记义熙年。

玩月一首寄国学诸友

明代 李昱

吟边远客逾千里,病里中秋又两年。人在西风早白发,月从东海上青天。

金波不尽方流泽,玉镜何因独欠圆。安得清光照衰晚,布衣容易到林泉。

题梅 其一

明代 李昱

西子湖头春可怜,落花如雪晚风颠。不辞万点飘香去,乞与珠宫作水仙。

留别陈世恭

明代 李昱

数年胶漆方投分,今日萍逢又索居。好客每令樽有酒,辞君非为食无鱼。

海棠亭暖春题句,檐卜林香夜读书。两地关心正相忆,便风毋使问音疏。

嘲鸠三五七言

明代 李昱

双鹁鸠,毛斑斑。阴雨逐妇去,晴天呼妇还。嗟哉尔妇良不易,爱憎只在须臾间。

咏史十二首 其四 项羽

明代 李昱

过人才气更重瞳,惯与神骓立战功。三户亡秦知气数,诸侯朝楚属英雄。

孤忠亚父头空白,扶义怀王血尚红。俛仰君臣多愧色,岂唯无面见江东。

吕思纯见访有诗用答其意

明代 李昱

梅雨三日溪水深,一舸来访见深心。洗杯行酒月在地,开户读书风满林。

子才可陈贾谊策,我醉但鼓陶潜琴。空山茅屋少供给,持此以报双南金。

送李秀才北上

明代 李昱

五云深处拱三台,阊阖煌煌晓正开。羲画欲成龙马出,舜韶初奏凤凰来。

行囊岂为观光计,献策当施补衮才。十月江南春色里,把杯遥待锦衣回。

摘豆示辕

明代 李昱

山居既幽寂,何以娱清昼。呼儿启柴扉,共摘园中豆。

缤纷渐盈把,微雨湿衣袖。追思菽水奉,岁月不可又。

虽无然萁戒,兄弟缺相觏。乾坤浩茫茫,我独守孤陋。

生涯固云好,终焉怀其旧。感此成新诗,歌之令人瘦。

姑苏城

明代 李昱

迢迢姑苏城,其势高百雉。古来馀霸习,英雄迭兴废。

一夫起鹾役,遂擅西南利。经国无远图,俄为巨明制。

忆昨鏖战初,矢石飞雨至。杀声相交加,白骨泥沙弃。

敌楼今尚在,往事流水逝。我舟一经过,恍偬如隔世。

俯仰二十载,风物不可记。头黑今已白,感慨夜无寐。

李昱

李昱

元明间浙江钱塘人,字宗表,号草阁。元末避居永康、东阳间,授徒为业。明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有《草阁集》。► 27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