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明代 林熙春

愧予之才匪济川,徒怀击楫发垂肩。一岁两移何忝窃,盟心欲报丹扆前。

四月望日携琴剑,凤城三朝始发船。沿江狎客勤杯酒,迟迟始达

诗人林熙春的古诗

次韵答龚润寰

明代 林熙春

归来暌别怅如何,燕市当年意何多。我已有心依菽水,君今何事叹嗟跎。

凤雏自是毛俱奋,鸥侣犹然鬓未皤。国是纷拿殊未了,可容紫帽发长歌。

送黄子吉备兵金腾三首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皇华驰使节,僰道本间关。万里浮云骑,千金明月环。

夷王争款首,天子破愁颜。莫谓碧鸡远,逢迎到处扳。

无题五言绝四首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民力艰虞甚,征求已竭脂。江湖成惨淡,何处一枝栖。

海汤尉黄君清吏也未二载有王门之行舆论惜之为赋排律用系去思

明代 林熙春

有美瀛州尉,同归叔度并。官卑怀白璧,行苦重青萍。

讯盗无冤狱,临民有颂声。一年随赤县,万里觐彤庭。

归矣席还冷,到兮幕更清。正期增秩往,翻作曳裾行。

只马图书系,孤舟岭月明。何事娥眉妒,顿令骥足停。

堂前堪戏綵,阶下可传经。世事君无负,何劳叹独醒。

送李别驾咸陵代觐

明代 林熙春

河梁尊酒沸江东,满道旌旗拥东筇。岭外孤城原是凤,君家一驾自如龙。

清风帝里誇三户,赤日天门步九重。十尺丰姿应赐问,为陈海啸涕无从。

送施郡丞见龙归滇

明代 林熙春

杯酒相将出凤津,碧溪南望倍伤神。长沙君过休劳卜,古道儒官莫厌贫。

族子守德馈予独鹤养巳三年性驯甚每雁鸣鹤亦鸣令人爱且怜之近因浮 ...

明代 林熙春

卫公曾馈鹤,孤鹤叹飘零。饮啄知人性,回翔近物情。

观鱼频独立,顾雁每双鸣。岂谓浮鸥病,迟君羽翼生。

赴谪所舟发凤城驿别舒明府及诸亲

明代 林熙春

凤城驿接凤凰台,凤啸台中驿路催。仙吏祗劳勤劝驾,故人宁用漫浮杯。

剑过江右龙为跃,书到衡阳雁正回。抗疏功名原自薄,何堪闾倚望衣莱。

感时诗

明代 林熙春

瓦陈红荔与青梅,故俗于今若浪推。法酝必从吴浙至,珍羞每自海洋来。

羊金饰服三秦宝,燕玉妆冠万里瑰。焉得棕裙还旧俗,堪羞大袖短头鞋。

次韵送志莘杨别驾归信州别驾为少宰端洁公子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才名屈指有谁优,五色凤毛自寡俦。骥足繇来迷俗品,娥眉何事妒清流。

满途攀卧千年舄,数卷图书一□舟。君去无烦频惜别,海滨棠下思还悠。

次韵答郑德进四首末首专述鄙怀 其三

明代 林熙春

白社逢秋日,青山隔暮云。风雷成索处,城市便离群。

无计深投辖,何缘细倒樽。有时勤访戴,谷口道常尊。

送大将军黄竹楼镇粤西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旌旗十道出瀛州,上将于今到州头。已幸彤弓来细柳,复从黄石属纡筹。

长缨云拥山河动,甲帐霜寒瘴疠收。铜柱声名君自许,汉家已肯吝封侯。

送朱二守二公子二首 其一 赠长公

明代 林熙春

平分风月憩黄堂,更羡循良有义方。玉树阶前推杞梓,金茎岭外翕琪□。

文词未信分双白,长短宁须说二王。何幸山川增气色,衙斋千载颂鸾凰。

送陈景莹应试三首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圣朝求仲举,世业鲁遗编。国士推高第,书生正少年。

三投怀白璧,万选属青钱。珠勒装行骑,乘风快著鞭。

送王孟箕明府之留都水部次日逢重九同曾时甫凤栖岩登高四首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握符临玉简,奉檄指金陵。岭月随单骑,江风赋大鹏。

天涯成远别,水部正先登。岂谓燕山隔,龙蟠汉股肱。

闻失广宁志愤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辽沈虽灰尚欲然,广宁犹自控长边。朝廷推毂誇前代,经抚调弦可百年。

舌战那堪操战伐,腹兵何以握兵权。羽书骤至闻风遁,主辱臣忧泪若泉。

集唐六绝送骆见羲广文归延津 其一 雍陶

明代 林熙春

凤凰台上凤凰游,醉折花枝当酒筹。一种蛾眉明月夜,每因风景却生愁。

老子跨青牛小幅二绝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函谷关头一老翁,青牛未卜是雌雄。从今遥想仙人诀,莫是守雌两鬓蓬。

送游座师伯子绚寰还莆

明代 林熙春

幸逢伯乐得前驱,十载重瞻汗血驹。羊城一色桃花县,凤水千株柳树庐。

衣钵敢云传自我,箕裘原是属诸孤。君归知己如相问,为道韩山即镜湖。

应嶙峋枉酌草堂以诗投谢用韵赋答

明代 林熙春

才绳仲远动珠旒,此日那堪汗漫游。逐吏仍思惭宓子,故人何以恋并州。

粤闽几岁情相洽,风雨一尊山更幽。幸有剑光当夜月,可能刻烛续诗筹。

林熙春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4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