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诸生蔡禹津韵

次诸生蔡禹津韵

明代 林熙春

俊髦久儗拔蜚英,弹铗归来岂英情。飘泊十年鸿羽滞,风云此日马蹄轻。

著书问业车骑□,噬指关心月旦评。不是酒人犹按剑,骊珠应许耀承明。

诗人林熙春的古诗

观察任养弘奉使入贺依韵二首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寿域繇来启八荒,霜台雨露瘴荒乡。龙飞北极神仙箓,虎拜南山锦绣裳。

壮志每怀千载策,寸心长系万年觞。大官晏罢徵名佐,劳苦天涯鬓未苍。

送王孟箕明府之留都水部次日逢重九同曾时甫凤栖岩登高四首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绝壁凌霄迥,寒江抱径斜。山人探旧碛,汉使蹈新沙。

白石苔成绣,红桃蕊偶花。数声黄犬吠,转觉是仙家。

大司马申玄渚远讯次韵奉答

明代 林熙春

一从附骥羡空群,此日中枢典群军。系籍四朝耆硕重,铭勋两世古今闻。

身承帝问欢如水,胆落天骄遁若云。宗社有灵悬带砺,相期翊戴圣明君。

四寿诗 其三 寿谢先生

明代 林熙春

君家饶玉树,踰七鲁诸生。伏枥风前啸,横经雪里情。

松阴含晚照,梧色滋新晴。五采凤毛在,何须待渭清。

戊辰除夕

明代 林熙春

天假馀年逢七七,曾玄递抱发垂肩。虽邀汤饼堪频集,敢望箕裘得几传。

偶以萑苻填岭海,顿今桑梓染风烟。即看宵遁宁人力,此夕何妨卧榻眠。

寿廖衍泉七一

明代 林熙春

江天爽气动兼葭,南极星飞度岁华。世种潘桃贪结子,家环韩橡卜开花。

孙曾满膝金罍拥,伉俪双眉玉鬓斜。最羡八千方踰七,天台尝己泛仙槎。

送郡幕黄浚源致官侍母

明代 林熙春

叔度繇来称吏隐,凤皇台畔动行吟。八千里外昌黎路,方寸腔中徐庶心。

白发华裾今日合,青山绿笋正秋阴。阶前戏罢无长物,第说天涯思不禁。

九月十五日任公祖登凤凰台次李韵一首时公次日初度

明代 林熙春

凤皇台上凤皇游,杰阁弘开砥柱流。山斗霄悬呈彩笔,金银夜合作丹丘。

波环两水沧溟外,影落长虹虎豹洲。为报老人星绚耀,凭轩沉醉有何愁。

甲子请告绝句十二首中多缀以旨意亦葵藿之思 其七

明代 林熙春

六臣同斥久同盟,披擽当年抗疏情。随荷玉音天上至,老成忠直可胜荣。

与澄博陈太公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一经垂训己全收,倡道东南尚黑头。实有元方誇奕世,千秋事业属弓裘。

送经历李毓岩入觐

明代 林熙春

建安才子舄翩翩,尊酒韩江怆别筵。两瑟阳春推国手,一帘明月见家传。

羊肠勿惮八千里,凤翮还归尺五天。岂是风尘犹宦拙,丝纳遄发衮衣前。

再次韵二首并趣季实计偕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家世三朝捧御章,乾坤待尔定行藏。山中文豹浑身雾,天上神驹满足霜。

莫为池塘耽李杜,须教怀抱答虞唐。八千里外扶摇远,献纳无迟达未央。

侄圻之南雍诗以勉之

明代 林熙春

老大春来叹索居,欣逢小阮赋公车。路从庾岭梅花发,天近杨州箭竹舒。

结驷莫云惊四坐,临桥且就足三馀。殷勤杯酒江干祝,珍重千金慰倚闾。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三 修路

明代 林熙春

诏下柳营檄虎贲,三千除道闹声喧。道旁钜础能移几,费万金钱半入门。

丁巳元日

明代 林熙春

新年新日并逢丁,献岁祥光彻夜明。南极敢云私白发,东山何以慰苍生。

云边万国趍金阙,海上一星拱玉衡。衰鬓不禁嵩祝意,长悬宝历际升平。

寿将乐廖澹屋七十时仲子文陛应恩选赴南宫书以寄之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立帜桥门夙有因,别来高蹈益嶙峋。金华岂羡金章贵,玉洞还看玉树振。

月吐秋光三五满,尊开春酒十千频。多君早悟长生诀,剩有刀圭度后人。

和镛州八景有序 其三 桃溪春涨

明代 林熙春

玉华洞口布金华,灿烂春桃遍锦沙。两岸长流三月浪,一溪常见数时花。

莫云百里河阳事,应作千年海上誇。若问种桃人去处,矶头蓑笠醉烟霞。

壬戌诞日四首并得三字 其四

明代 林熙春

出山逐队愧双南,结驷何来枉过谭。太史文章秦复汉,宗人品望青于蓝。

救时自许贞乎一,匡主相期道者三。天地风尘公等在,老臣何计可抽簪。

怀朱存敬并申祝意

明代 林熙春

海上当年赖壮猷,天门青琐仰前修。因依棠树遥相忆,欲寄梅花末自繇。

幸有凤毛堪系简,况逢鹤算更添筹。武彝自是神仙宅,碧水长清映白头。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十四

明代 林熙春

虎臣协从拥龙飞,羽骑交驰壮国威。铁甲金盔纷耀日,谁人不道衮衣辉。

林熙春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4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