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重过茶池亭

重过茶池亭

明代 凌义渠

驱车往复此山乡,列嶂参差亚短墙。一掬冰棱添茗苦,半凹石路带枫香。

谁同遗老衔碑冷,好续前游引梦长。墨沈重寻俄八载,暗中星火照人忙。

诗人凌义渠的古诗

灯市歌 其四

明代 凌义渠

翻得升平调若何,烛香影里醉婆娑。任教百戏随宜闹,也遣春宵点缀多。

邵州迤西三百里峰壑遥深萝木邃密行数日触绪皆诗 其四

明代 凌义渠

一阵寒鸦噪晚空,半随返照入青枫。行人莫觉流霜早,眼认重来树树红。

湖口望君山 其三

明代 凌义渠

块阜曾闻接水宫,有无灵昧古今同。心知未得乘流上,但看帆帆趁好风。

侯豫瞻赠长蘅遗迹一小册舟中展视欣然

明代 凌义渠

旷士无近思,举体照林岫。涉笔体自娱,澹拂亦凝秀。

尤深山水情,形销理则寿。怆恻记君怀,恰恰为余守。

捐爱见心知,投赠怜手授。在余犹在君,过眼等波皱。

袭玩未云痴,摩挲宛如旧。小景森众容,微茫皆可扣。

坐我炎伏天,凉光起前后。

晓发河间道中

明代 凌义渠

指屈前途日,翻如望到家。早行迷近远,舆梦任欹斜。

雾压村村路,霜明树树花。亦知寒气薄,官柳半藏鸦。

寿李母徐太安人七帙

明代 凌义渠

设帨当秋日,孤心早自持。萧疏林下气,辛苦鬓间丝。

出谷求其友,投琼报所知。听然逢启齿,以此答鸿慈。

赋得薄命词 其三

明代 凌义渠

装云做雨总堪怜,色借芙蓉也自妍。几向朱门窥赠枕,时闻月下整辎軿。

不愁入眼春无态,祗恨穿花蝶作缘。记取醉馀人散后,侬家合比夜舒莲。

偶感 其一

明代 凌义渠

禁尽离灯怯夜阑,败蕉零棘雨中看。分明忆得埋心苦,支领春风面面难。

除夜符离旅舍 其二

明代 凌义渠

是夜皆难掷,何言旅思凭。蹄轮虽暂缓,沙雾此相仍。

得酒欢童仆,叙年先友朋。照来心历历,微灭半床灯。

寿丁母 其一

明代 凌义渠

襞綵衣还剪,书彤笔合丹。明蟾窥夜杼,纺纬叫霜栏。

覆畹芝全茁,衔沙竹透瘢。春韶看几许,容易勿丛残。

饮卢德水杜亭用其原韵为赠

明代 凌义渠

十载閒居户屡扃,开樽揖客有斯亭。如凭俎豆通今古,岂止诗文备典刑。

念子精勤不暂息,问予浮惰几时惺。㴞㴞末俗存孤简,竹石无言气自青。

又赋伤心行 其二

明代 凌义渠

时乎聊复尔,命也奈今何。世局限南北,情才总弟哥。

不那髯似戟,易我面如靴。去去从谁道,吾生倘俟河。

自团风镇沿江西行

明代 凌义渠

未及涉江去,回环此眺听。凉秋涵一旷,云物何泠泠。

浪偃矶初落,风迟帆乍停。芋田锄后熟,蓝圃望中青。

挽罟依沙岸,悬帘截水亭。断苇生远响,丛芷发微馨。

目极俄伤晚,千山不一形。霞光隐日脚,青紫界苍冥。

劳生会有极,动者亦云宁。吾行适未息,催火出林坰。

集贺公调署分得十四盐

明代 凌义渠

偶集因成醉,来期不待占。清言机互答,默坐意俱恬。

好戏非为虐,同心或借砭。月初临隙牖,风早避重帘。

烛泪侵宵冷,笳吹彻曙严。暖须催鼓起,寒亟觅衣添。

未觉主人倦,何辞良友淹。清歌曳尾细,花帽压檐尖。

北客音同鹧,吴侬笑是盐。羁怀殊悄悄,酒趣故厌厌。

低恋香光促,谁堪别思兼。倒觥聊自湿,急口未容钳。

路入斜阳莫,天方衰草粘。孤心随幻蝶,美翰惜双鹣。

率尔难为句,枯肠许再拈。

浠上詹卓尔同金卜公丘景庭官绥之诸子邀集斋中

明代 凌义渠

雅抱清衷各自专,一灯款款若为缘。交无新旧期能笃,路绕山溪不觉绵。

菊向道途送九日,茶留情韵入三泉。难从此际商来约,散立中宵月半天。

补螺庵花影诗示闵园客兼寄潘稚生 其一

明代 凌义渠

壁上互吞吐,延之以隙光。稍争势曲折,如对月微茫。

久视分须蕊,澄心映色香。祗愁身渐幻,欲向影边藏。

又赋伤心行 其六

明代 凌义渠

齧齧去来休,何人忍自仇。爱深苦无饰,语至谅难柔。

瞥泪衣痕楚,敲尘镜面羞。问伊千万苦,较似死离不。

邺中诗 其八

明代 凌义渠

落日沉沉惜返戈,当涂典午又如何。中原惊见鱼头簇,内殿传称狗脚多。

未辨蚁牛谁胜负,可怜歌舞早婆娑。唯馀一片铜台瓦,墨泪横侵不忍磨。

重过茶池亭

明代 凌义渠

驱车往复此山乡,列嶂参差亚短墙。一掬冰棱添茗苦,半凹石路带枫香。

谁同遗老衔碑冷,好续前游引梦长。墨沈重寻俄八载,暗中星火照人忙。

夏初自夹山莫归 其二

明代 凌义渠

分外添明秀,如将山色矜。层层停客舫,点点着渔罾。

新月光初引,晴霞煖渐蒸。淼然馀一白,临视久无凭。

凌义渠

凌义渠

(1593—1644)明浙江乌程人,字骏甫。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时官给事中。居谏垣九年,建言颇多。迁山东布政使。入为大理卿。十七年,得帝死讯,自杀。有《凌忠介集》、《湘烟录》。► 25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