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凌义渠
衔杯意已倦,独喜就君舟。两岸宜孤泊,三人成共游。
微酣如欲语,久客亦生愁。傍晚烟随合,洲边瑟瑟秋。
南还舆中有作
不免驰驱苦,恬心与徜徉。尘因雨后减,日似客程忙。
早映红参白,新条绿渐苍。常嫌睡欠足,未拟梦家乡。
浠上詹卓尔同金卜公丘景庭官绥之诸子邀集斋中
雅抱清衷各自专,一灯款款若为缘。交无新旧期能笃,路绕山溪不觉绵。
菊向道途送九日,茶留情韵入三泉。难从此际商来约,散立中宵月半天。
青口驿楼午眺
万竿森竹倚垣稠,隔浦看山山更幽。蘸笔当窗风乍起,一天行色正宜秋。
冯氏双节诗为陆贞姑赋 其一
擘菂中还苦,丝丝讵易忘。灯光扶影怯,机杼入秋忙。
散发俄垂老,话心晚更长。未嫌霜霰逼,留验返魂香。
又赋伤心行 其七
盼得三岁了,如今又几程。晓窗蓬鬓影,独夜剪刀声。
冻指呵犹涩,枯煤剔复生。一编相对冷,难道肯无情。
和刘同人燕中即事诗六首 其三 卖书
雠校每终夜,丹黄不妄研。购来时倒廪,换去可论钱。
好托知音在,免随故纸捐。奇编难再值,追昔已徒然。
夏日漫兴 其五
镇日劳劳费送迎,梦馀尘土未全清。一般看到中天月,裁觉江南分外明。
河行即目 其二
撼地殷天势欲吞,萧萧竹笪系何门。荒祠古像随流塌,茅屋穷黎逐水奔。
凉窭不堪装更薄,纵横怪尔盗犹存。风波咫尺艰如许,竟日沿洄只绕村。
西陵韩城驿不寐 其一
几年灯火傍禅栖,才识桃源路已迷。血咯涎枯何所恨,声声聊学子规啼。
历下官署杂咏 其二
熙朝公事毕,尽属闭门时。岁俭民无讼,官閒吏苦饥。
下帷理旧业,课子得新知。兀兀童心在,犹堪角技为。
又赋伤心行 其八
身因多病剧,辛苦看谁怜。雨闷孤蛩夜,炉青古壁前。
泥他先引箸,强我更装绵。咽咽难寻省,留穷也觉便。
舟雨怨 其二
蓦见苍茫色,愁凝春事中。是歌皆懊恼,何物似心忡。
花老将辞蒂,人归或化虹。依风语断续,祗觉太匆匆。
又赋伤心行 其三
春光未觉好,刻日又春残。眷爱莺寻梦,功名鱼上竿。
过淮先颂橘,当户解锄兰。三复豆萁语,人情到髓寒。
夜半馆中
拈书乱首尾,静听少传签。僵月冲人影,丛枝飒鬼髯。
灯昏陪鼠坐,壁冷看蜗粘。亦觉撑眉苦,离披到枕甜。
抵家杂感 其二
久出思归念自真,乘秋初不为真莼。眼前大宅皆新主,旧日藏书即古人。
偶窃虚名来剥啄,多因细务夺精神。閒时惯说家居好,百感茫茫负一春。
闰秋十二夜宿胜力寺看月 其二
如伴一峰宿,众峰尽悄然。此时下界望,梦梦即高天。
佛火青留壁,松风冷触泉。推窗心忽动,惝恍在层巅。
又赋伤心行 其九
亦欲斥幽愤,如何又拊膺。眼穿墙角日,心脆过年灯。
露逼愁红懒,鸡寒苦叫仍。梦馀还耐忖,树底叶翻棱。
留别刘晖吉司理 其二
一往孤畸不自禁,驱来碌碌负初心。寻声未拟追良晤,托迹终能倚素襟。
梵夹乍舒时避湿,苇帘低捲日愁阴。对君讵免为清态,洗眼窗前照莫岑。
抵家杂感 其一
我居未定不须论,泊岸移时又出门。爱傍亲帏姑近市,言归旧族只依村。
寄人廊庑篱偏绽,曝向馀冬日渐温。阅尽枯荣五载内,徘徊庭际亦知恩。
病起 其二
乞取孱驱在,形魂相见初。转觉魂系著,哀至不能纾。
何以息诸妄,一梦且蘧蘧。空隙度微月,光影本来虚。
再须拾爪发,重与整簪裾。见人肃拜跪,裹头对诗书。
视息苟未免,吾敢厌囚拘。邈兹千古意,流叹在居诸。
居诸我不违,过此将何如。
凌义渠
(1593—1644)明浙江乌程人,字骏甫。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时官给事中。居谏垣九年,建言颇多。迁山东布政使。入为大理卿。十七年,得帝死讯,自杀。有《凌忠介集》、《湘烟录》。► 259篇诗文
容城早雨
春试偶以他事尼不得与闵园客同行途中恨之
沙河道中
次早重登岳阳楼
三月晦日赣榆道中作 其二
长安肆中有拥书甚富而秘不示人诗以异之
后杂忆诗 其三
春日漫兴 其六
夏日漫兴 其一
和刘同人燕中即事诗六首 其五 卖笔履
和刘同人燕中即事诗六首 其四 卖镜
邺中诗 其一
鸳鸯栗 其二
历下官署杂咏 其八
阅董宗伯赠姚画溪先生诗卷有述
过从母净居感述 其二
邵州迤西三百里峰壑遥深萝木邃密行数日触绪皆诗 其七
元日早起即事
问道乡台故址
春日漫兴 其五
胡端叔招饮月泉观剧
杂忆诗 其五
后杂忆诗 其一
题舅氏闵康侯一草堂 其一
秋夜 其三
和刘同人燕中即事诗六首 其六 卖剑
湖口望君山 其三
邵州迤西三百里峰壑遥深萝木邃密行数日触绪皆诗 其四
饮卢德水杜亭用其原韵为赠
又赋伤心行 其十六
咏半开花 其一
河行即目 其一
恭遇圣寿雪中朝贺 其一
昼静
灯市歌 其一
易曦侯率其伯叔二子诸门人见过
寄题镜阁
望金山 其一
又赋伤心行 其五
夜坐柬潘右安闵园客 其一
重过茶池亭
自邯郸之磁州 其一
又赋伤心行 其十四
春日漫兴 其四
乙亥春日 其一
玄素宗侯就晤梅川小饮四高楼上
自团风镇沿江西行
再同逸卿小集
寿丁母 其二
赋得薄命词 其十
夜薄杞城宋文玉邀饮 其三
三月晦日赣榆道中作 其一
杂忆诗 其一
三月一日乘雨入天竺 其三
历下官署杂咏 其一
夜梦尸秽狼籍有类丛冢以古语占之岂将得官耶拈笔一笑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