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道士青山白云图 其二

题道士青山白云图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长爱青山好,行行入翠微。今朝山顶上,下看白云飞。

诗人张以宁的古诗

和拜明善韵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雪里跫然至,人间无此清。瑶田今夜鹤,下听诵诗声。

麋家店

明代 张以宁

睡起秋怀入倚阑,蟪蛄啼雨豆花寒。途穷俗眼寻常白,宦拙臣心一寸丹。

平子四愁诗最苦,休文多病带频宽。吾亲已老身仍系,写就家书阁泪看。

安南使令上头翰林校书阮法献诗四绝次韵答之 其四

明代 张以宁

十行天诏出江关,百尺云帆下碧湾。惭愧风姨听帝令,霎时天外过三山。

送孔伯逊延平录事

明代 张以宁

阙里诸孙圣代英,作官去拜四先生。雷霆入地溪声合,星斗罗空剑气明。

千载有传文献盛,三年无事纪纲行。薰风荔子丹时后,重待扶摇觐帝京。

用烜韵呈王赵二明府

明代 张以宁

二妙惊联璧,双飞垂近天。不悬高士榻,许上孝廉船。

谈剧常绝倒,情真任醉眠。殷勤御河月,相送大江前。

舟中睹物忆亡儿烜 其三

明代 张以宁

别时叮嘱忍能忘,忆着潺湲泪万行。复恐老年悲太甚,痛来无奈骂疏狂。

南昌行省迓至驿舍同安南使宴于省参参政京口滕弘有诗次韵答之

明代 张以宁

缇骑传呼出近郊,宠临公馆馈烝殽。衰龄愧选光华使,盛礼欣逢道义交。

剑倚西风明左竹,旗开南雾导前茅。春归江右重相见,欲结云松此地巢。

江干江干望不极,楼阁影缤纷。

明代 张以宁

水气多为雨,人烟远是云。
予生何濩落,客路转辛勤。
杨柳牵愁思,和春上翠裙。

送姜知事湖广掾

明代 张以宁

薇省恭闻吉语来,芙蓉幄下莫徘徊。诗题郎署星辰动,檄到蛮溪雾雨开。

鄂渚暮涛喧鼓角,汉阳高树出楼台。飞腾此日中天近,定有文章彻上台。

分题芜城烟雨送吴原晢教谕

明代 张以宁

芜城路,年去年来自烟雨。
冉冉春浓自燕丝,蒙蒙晓暗迷莺树。
鲍昭愁绝未归来,为画当时断肠赋。
登高怅望正思君,帆影微茫又东去。

过采石 其一

明代 张以宁

重过峨眉访旧游,三山无恙水东流。若为唤起青莲客,共醉西风亭上秋。

存恕堂卷

明代 张以宁

存恕堂前种杏家,绛光夜夜发丹砂。别来为问扬州月,开到春风几度花。

雪坡歌为丁彦亨作

明代 张以宁

昆崙月窟西坡陀,太古有雪高嵯峨。金天爽气几万里,下压雪外之蓬娑。

乾坤何处著清致,只有珠湖明月扬清波。丁君胸次有如此,相逢索我题雪坡。

我歌不工奈君何,何时一舸夜相过。阆风玄圃渺倒景,琼林玉树交寒柯。

题诗呼起雪堂老,置酒酌之金叵罗。然后蹑积石,俯黄河,直骑白凤青冥表,共听瑶池黄竹歌。

看君散此太古雪,下与草木回春和。

次韵春日见寄

明代 张以宁

金水河边一遇君,眼中天马欲空群。姓名未接心先熟,笑语才浓手遽分。

调古今难和白雪,才高昔有附青云。薰炉茗捥何时共,细与论文到夕曛。

浙江亭沙涨十里

明代 张以宁

重到钱唐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住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沽头

明代 张以宁

日上河堤归兴浓,闸头南望见遥峰。春城草木浮元气,中土园庐尚古风。

桑眼科馀黄蠢蠢,菜苗挑出绿茸茸。平生性癖耽幽静,拟筑团茅淮水东。

答豫章邓文若进士见赠并谢苏昌龄徵君

明代 张以宁

昨日出城风日暄,今日雨声早闭门。阴晴百岁手翻覆,长歌君诗击我尊。

昔年之春上京国,晓趋阊阖观朝元。榑桑出日丽黄道,析木聚星环紫垣。

冯侯作歌君属和,我起击节清心魂。五年相望不相见,万事别来难具论。

鬓边青丝已霜色,衣上红尘唯酒痕。琼花开时广陵市,岂意共君同笑言。

眉山座上烂漫酌,三人欢好如弟昆。纵谈夙昔若梦寐,仰视明月低昆崙。

起携数友逐清赏,杂遝鞍马城西村。江流地上白浩浩,山落烟际青浑浑。

醉怀磊磈倾欲尽,世虑皎洁醒终存。睹君佳儿宛在侧,杂佩婉娈纫芳荪。

老亲稚子隔天末,安得不使心忧烦。感君相宽佩君语,期君去我高飞鶱。

饥鸿嗷嗷纷在野,我曹一饮皆君恩。此身倘未溘朝露,誓将毫末酬乾坤。

遇故人胡居敬临江府送至新淦 其二

明代 张以宁

翠竹苍松映白沙,清江西畔是君家。明年归路重相问,分食东陵五色瓜。

题安仲华秀实卷

明代 张以宁

我有石田南涧浔,十年不归秋草深。十君市隐少尘事,教子笔耕多古心。

夜露上花垂白玉,秋风吹穗卷黄金。由来陇亩真足乐,何自细听梁父吟。

东昌

明代 张以宁

煖日初抽宿麦芽,东风吹草绿平沙。江南开老春多少,二月东昌见杏花。

张以宁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35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