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祁顺
与君俱是异乡人,逐队随行二十春。逐阁肆筵熊掌脆,凤楼回首落花频。
朝廷有道青春好,霄汉无云日月真。谬接鸳鸾陪赏乐,年年依旧物华新。
红梅为钟大参题
姑射真人玉雪姿,偶陪西母宴瑶池。醉来换却春风面,只有清香似旧时。
湖中即景二首 其一
江水微茫浸小姑,庐山重叠压鄱湖。风帆远近天高阔,共作人间一画图。
憩龙里卫步月
来时曾此憩,归日复登临。两度月皆半,一年春又深。
城闉通远道,楼阁对遥岑。散步银蟾下,怀人劳寸心。
路籁坡
千仞山头屈曲通,万株乔木翳虚空。鹧鸪似识行人意,啼向烟霞杳霭中。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二 清都抚苗
舞阶舜七旬,脩德文再驾。既闻有苗格,又见崇城下。
清都古蛮壤,群丑逞凶诈。都台布恩信,远近争感化。
洗兵挽天河,征战自兹罢。
凤庄八咏 其二 舞雩风处
古木坛中蔼绿阴,葛巾藜杖惯追寻。随行童冠从容到,列坐壶觞次第斟。
春日恍闻曾点瑟,雄风如透楚王襟。素翁此处真堪乐,何用兰亭慨古今。
次彭方伯述怀 其一
浪拍长江雨未休,何人不望济川舟。何流岂但谢安石,博洽宁论殷践猷。
常许丹心坚似铁,生憎簧舌巧如流。沙堤几度催行色,却念边氓为少留。
同年会集句次郑瑶夫内翰韵 其二
蓬莱缥渺五云东,暖簇桃花片片红。
暖代交游非不贵,几年辛苦与君同。
相如渴后狂还减,宋玉愁多赋未工。愿得贤人均出处,麒麟图画首肤公。
夜酌吴裀宅同陈琴窗对梅花有作
自别罗浮岁几更,暗香疏影每关情。如今同醉东风下,人比梅花分外清。
陈粹之将至先寄二绝 其一
宪府才名天下知,岁寒冰雪共襟期。边城有喜江山动,正是廉车欲到时。
过全州怀先舅樵山卢先生先生宣德间司教是郡师道有立至今郡人思之 ...
全郡人才盛,先生实有功。十年遗化雨,千里变儒风。
过长沙怀贾傅 其一
汉文方有道,痛哭岂狂迷。世事宜先虑,无令后噬脐。
世殿下设宴相待作绝句一章敬和
诗如金石韵相宣,七步宁饶子建先。欲识宝贤清意味,光风霁月浩无边。
粹之山行和宋人刘改之韵言备尝辛苦而羡二疏勇退因借韵慰之吾非薄 ...
使君卓特人中骥,步上云霄未计程。步步襟怀孤月皎,纷纷势利一尘轻。
苏公敬狱堪垂法,杜老忧时欲洗兵。莫为勤劳思勇退,清时谁不事功名。
二月三十日游长潭联句
春风江上木兰桡,路出城东五里遥。洞口白云封石柱,山头流水隔仙桥。
寰中造化谁陶铸,诗里工夫费画描。风景可人公事简,何妨携酒日相邀。
朝鲜途中寄国王十律今录二律 其一
外域梯航万国通,朝鲜近在海云东。君臣治道光前烈,人物衣冠有古风。
八教条章终不改,三京形胜久称雄。农桑乐业边尘静,正囿吾皇德化中。
诗社见和拙作复用韵酬之
云山隐映草堂深,试著丹青不易临。真率筵开无俗客,峨洋曲妙有知音。
池边春草频牵梦,林下禽鱼总会心。指日投闲添著我,追欢同作短长吟。
竹石芙蓉为吴怀德宪副题
秋江何处采芙蓉,老石坡前竹数丛。云杏露桃萧索后,独将秾艳占西风。
自南康往九江过庐山遇雨
岚气空濛路莫分,上方钟磬隔林闻。一溪流水新添雨,千仞好山全是云。
举酒未能招五老,题诗谁为寄匡君。重来好趁晴明日,缓步追游到夕曛。
和林克全韵三首 其二
南国佳人夜捣衣,残砧声里减容辉。客怀听此堪惆怅,家在都城频梦归。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送萧文明
十一月初五日出巡至太原县
天津拱北楼次韵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六 北泥却金
又代陈方伯作
奉使香河
定兴道中同左时翊大参联句
喜熊宪长升都宪和韵 其二
丙辰三月升江西左布政使
用韵答陈粹之见赠
侍御出巡
答吴献臣大尹 其三
寄林大参允吉
用韵答蔡克智暨王节推
四月五日游武夷九曲午抵崇安五首 其四
寄题箕子墓四首 其二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 其一
至获鹿
赠吴参将 其二
癸丑除夕次敖静之韵
黄州道中小酌
李汉章由边功升俸赠以口号
郡斋即景
有自西川来镇远者使獭捕鱼甚巧周翠渠同何贰守观之欲赋未就间以语 ...
答兴隆周方伯次韵
赠工部侍郎博罗静庵李公哀挽二十八韵
和韵送萧文明
送马秋官调庐州府判
次韵寄方彦卿
次高克明韵 其二
连山关
粹之诗多慰奖用韵为谢
次韵送萧文明
和沈仲律见寄韵
自重安至清平
过钱塘
出汾州望介休
贺阎宗源升都宪
自述用萧文明韵
庚寅岁八月见白髭
萧尚书哀挽
陈粹之将至先寄二绝 其二
答方彦卿 其二
麦将军墓
蓟城东石桥
送李佥宪之京次原寄石阡得士韵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十 禁约贪墨
光山下营
题抚孤松而盘桓送人致仕
杨青舟中
别琴窗
挽李汉章郎中五首 其四
己丑岁二月二十五日往天寿山陪祀三首 其一
周驸马德章作诗送别因追思其先兄德明方伯余读之怅然遂和以见意
溪口寨
十一月进历王府与世殿下联句 其二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十五 减省卫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