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祁顺
奉使恩非薄,香河路不遥。如何离别后,情绪便萧条。
又代陈方伯作
昔年同作水曹郎,尊酒重逢在晋阳。治郡久闻驰政誉,参藩新喜拜恩光。
两岐瑞应张堪麦,千里阴连召伯棠。父老攀留知不久,汉廷卿相属循良。
答方彦卿 其一
君是诗仙我酒豪,百年情分幸相遭。故园风月今同赏,回首功名等一毛。
送陈佥宪梦祥考绩还江西绝句二首 其一
两袖炉烟出禁庭,半囊行李耀青萍。西江民物知何限,引领京华望福星。
广宗四十里至钜鹿
广宗钜鹿近相望,铺舍门临古道傍。垂柳阴中笼夕照,黄花香里遇重阳。
柏台驻节啼乌急,薇省催程去骑忙。无酒无糕度今日,懒将诗句笑刘郎。
奉使香河
戊申六月祷雨有感
亢阳骄虐近秋初,喜得甘霖数日馀。众念精诚宜有感,天心仁爱岂为虚。
名亭拟续坡翁记,志瑞无惭鲁史书。六载专城频望岁,西风禾稼满菑畬。
谢江西旧同寅寄书
千里洪都一念悬,寻盟消息尚茫然。孤灯细雨难成梦,芳草王孙易隔年。
花鸟阑珊诗兴外,溪山岑寂酒尊前。高情远逐云缄到,不说穷荒道路偏。
答吴献臣大尹 其四
云霄未竟忠勤志,江海空怜濩落身。便欲乘风问真宰,赐环何日起孤臣。
宿新添卫
朝从龙里来,夜向新添宿。静思平生事,岁月徒碌碌。
把酒浇素怀,题诗刻红烛。行藏信自然,无待詹尹卜。
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
平昌坡前烟雾开,光风送暖入亭台。光筵宾主三人共,映座江山四面来。
曲遇周郎频著眼,酒因何逊更传杯。遨头不是耽行乐,自有阳春被草莱。
用韵答蔡克智暨王节推
小洞烟霞深复深,流光过眼日骎骎。生平不善谋身计,纵老犹存许国心。
南郭滥竽应似昔,西山拄笏最宜今。劳君佳句开岑寂,恍惚重闻大雅音。
芹泉驿一饭
省参元是岭南仙,惯食香芹更饮泉。今日驿厨供此味,故园清思浩无边。
哭弟颐 其一
风雨隔羊城,无由更合并。百年兄弟谊,两地死生情。
夜梦迷春草,秋霜悴紫荆。私恩惭莫报,空有泪纵横。
世殿下设宴相待作绝句一章敬和
诗如金石韵相宣,七步宁饶子建先。欲识宝贤清意味,光风霁月浩无边。
增城郑叔清司训顾道充上舍吴时彦贡士来访即告归途值大风雨思之不 ...
溪边分手日犹高,忽忽狂风肆怒号。云水渺茫天地阔,夜深何处避惊涛。
思亲卷为张咨赋
双亲蚤沦逝,岁月成侵寻。悠悠孝子思,不尽平生心。
幽明路隔音容杳,一身抱恨何时了。泪洒西风宿草寒,梦回残月啼乌晓。
天地无穷悲复悲,不因霜露也凄其。古今孝行应难得,为尔重歌不匮诗。
尉迟将军墓
寂寂青山对古茔,乡人知姓不知名。道傍种得垂杨树,犹似周君细柳营。
同年会次郑瑶夫内翰韵
同时科第百馀人,占断琼林烂熳春。期集以来今有几,劝酬须醉肯辞频。
身逢盛世恩波阔,道合斯文气味真。从此莫忘脩旧好,帝城风景四时新。
试院中读黄鲁直和冕仲考进士之作依韵赋之
国家构明堂,匠士贮群木。而况求贤才,所重在科目。
南宫集多士,文字数千束。儒臣明藻鉴,奉诏司校读。
十人共昨夕,接座联灯烛。淘沙拣精金,剖石搜美玉。
心思无怠遑,目力费重复。满场耀兵甲,战胜如剖竹。
盈箱积缣练,轻素窘边幅。我本甲科人,弱矢挂正鹄。
身逢明盛时,大雅歌棫朴。一官愧无补,徒食太仓粟。
兹来获同事,有幸蒙齿录。初心期不负,古道岂难复。
勉哉持寸公,庶以竭庸碌。
粹之过访
萧条门巷为君开,急唤苍头扫绿苔。蹇拙自怜知己少,谦光重见使旌来。
便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游晋祠和壁上韵
己亥腊月朔自匡庐之九江
梅花阁
书剑南归先寄陈白沙
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 其二 蓝江晚渡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一
又次陈冷庵见寄韵送其东归
孤竹城
过十万囤 其二
自宝庆之沅州
陈粹之将至先寄二绝 其一
贺晋府二殿下出阁用陈方伯韵
次高克明韵 其二
送金佥宪进表分得冀北朝天
安庆得风
朝鲜途中杂咏 其二
出介休
和林克全韵三首 其三
答吴献臣大尹 其一
过彭城怀舍弟思正
官林风木图为闽中叶氏赋
次韵寄方彦卿
湖中即景二首 其二
喜熊宪长升都宪和韵 其二
望香炉山
偏桥夜雨
山行写怀
次粹之见寄韵 其一
翠渠和余捕鱼之作重有所警盖君子乐善忘己之心也顺思心前言之惷而 ...
答兴隆周方伯次韵
定兴道中同左时翊大参联句
忆闽省
湖中即景二首 其一
四月五日游武夷九曲午抵崇安五首 其二
和世殿下送子出阁
和蔡太守见寄
石阡小咏二首 其二
交城分司与孙廷用酌别口号
寄题箕子墓四首 其二
寄林大参允吉
自隆平至柏乡怀钟文毓通府在真定
庚寅岁八月见白髭
闻贱名被荐未允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二十四 都台叠瑞
己丑岁二月二十五日往天寿山陪祀三首 其一
黄州道中小酌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十五 减省卫从
过彭城怀舍我思正
苗民道中
过乐昌
坦斋为冯厚长史题
石阡春望有怀
朝鲜途中杂咏 其一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二
从弟重器诗来索纸走笔次韵以纸二十幅与之
凤庄八咏 其六 水亭凉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