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韵送萧文明

和韵送萧文明

明代 祁顺

大才宜作济川舟,岂谓因循滞一州。岂谏朱云曾折槛,思归王粲惯登楼。

胸中学业兼精博,笔底文章扫缪悠。亲炙无能还远别,海天云树总生愁。

诗人祁顺的古诗

次韵寄方彦卿

明代 祁顺

浮世红尘日日忙,一樽谁共洗愁肠。陇梅欲寄春无便,池草初生梦有香。

抚罢焦桐怜古调,对残霜镜忆年光。天南莫怪频回首,人在山中紫翠房。

红梅为钟大参题

明代 祁顺

姑射真人玉雪姿,偶陪西母宴瑶池。醉来换却春风面,只有清香似旧时。

芹泉驿一饭

明代 祁顺

省参元是岭南仙,惯食香芹更饮泉。今日驿厨供此味,故园清思浩无边。

和陈粹之宪副见寄 其一

明代 祁顺

百年身事一扁舟,风便须行止即休。自许壮怀包宇内,不教愁态上眉头。

圣涯万顷优游泳,艺苑群芳积渐收。后世子云应有合,夜光宁肯暗中投。

寄题箕子墓四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被发佯狂不为身,忍看家国遽沉沦。平生方寸谁能会,孔氏三仁语最真。

又代陈方伯作

明代 祁顺

昔年同作水曹郎,尊酒重逢在晋阳。治郡久闻驰政誉,参藩新喜拜恩光。

两岐瑞应张堪麦,千里阴连召伯棠。父老攀留知不久,汉廷卿相属循良。

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 其二

明代 祁顺

柱石由来异楚砧,栋梁应向豫章寻。片言悟主难为力,万里投荒不易心。

雨露几时均沛泽,云山满地结层阴。怀贤叵奈通津隔,尊酒无由得共斟。

同年会集句次郑瑶夫内翰韵 其一

明代 祁顺

与君俱是异乡人,逐队随行二十春。逐阁肆筵熊掌脆,凤楼回首落花频。

朝廷有道青春好,霄汉无云日月真。谬接鸳鸾陪赏乐,年年依旧物华新。

和韵送萧文明

明代 祁顺

大才宜作济川舟,岂谓因循滞一州。岂谏朱云曾折槛,思归王粲惯登楼。

胸中学业兼精博,笔底文章扫缪悠。亲炙无能还远别,海天云树总生愁。

送举人何净南还 其一

明代 祁顺

长才应拟早登科,迟速由天可奈何。莫向归途重惆怅,人间秋后月明多。

和陈粹之宪副见寄 其二

明代 祁顺

别来惆怅欲沾衣,望入遥天碧四垂。醉梦支离莺唤后,远书珍重雁回时。

耽吟杜老真成癖,断饮吴公未是痴。想到浙西寻旧隐,湖山无处不清奇。

溪口寨

明代 祁顺

水绕孤村山作邻,烟云无迹石无尘。桃源不为渔郎到,谁识秦时避世人。

题沅州鼓角楼次韵

明代 祁顺

边徼南来第一楼,远吞荆楚接神州。远规谈咏饶高兴,德裕经营著令猷。

阃外山河千里镇,座中风月四时收。登临不尽忧君念,怪得骚人鬓易秋。

和林克全韵三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江上凉风日透衣,窗前孤月夜流辉。京华故旧应相念,过却重阳人未归。

送刘景瑞还延平郎中刘廷信之兄

明代 祁顺

霜风萧飒催寒早,篱菊开残渚莲老。京华有客归故乡,弟兄怆别长安道。

天伦气义最相亲,官舍优游过十春。只耽风雨连床好,其柰湖山入梦频。

囊中拂拭双龙剑,耿耿晴虹吐光焰。当年俱自延津来,临别殷勤看不厌。

太阿精采如龙泉,暂时分去无深怜。由来神物易变化,会合还思到九天。

憩龙里卫步月

明代 祁顺

来时曾此憩,归日复登临。两度月皆半,一年春又深。

城闉通远道,楼阁对遥岑。散步银蟾下,怀人劳寸心。

参政西江

明代 祁顺

四十年来一束书,致身何幸际唐虞。平生志慕奇男子,此日官为中大夫。

北阙羽仪新宠渥,西江山水旧行途。慈闱咫尺思迎养,久愧林头返哺乌。

平壤怀古

明代 祁顺

朝鲜有国营州外,箕子封来经几代。就中平壤是雄都,昔时形胜今犹在。

冈峦迂郁田野平,楼台雉堞空中横。秦初远作辽东徼,汉末新传王俭城。

何年并入扶馀裔,复见丸都迁此地。沃沮濊貊纷来归,渺渺东西六千里。

隋兵三举空扰攘,可堪秘记符唐皇。全山得捷薛仁贵,浿水成功苏定方。

振衰继绝不旋踵,五代之馀遭有宋。玄菟乐浪息纷争,使介联翩奉朝贡。

松岳迁都久已成,长安旧治名西京。鲁阳城古人悲昔,马邑峰高地有灵。

胡元不道图吞并,分疆直抵慈悲岭。西京内属知几时,徒有腥风污边境。

圣朝德化覃八区,乐天字小古所无。鸭江东畔平安道,还入朝鲜旧版图。

居民熙熙耕且乐,女事蚕桑士知学。中华气习渐染深,文物衣冠宛相若。

朝臣奉诏天上来,登高览胜襟怀开。不须吊古重惆怅,写景新诗聊尔裁。

凤庄八咏 其二 舞雩风处

明代 祁顺

古木坛中蔼绿阴,葛巾藜杖惯追寻。随行童冠从容到,列坐壶觞次第斟。

春日恍闻曾点瑟,雄风如透楚王襟。素翁此处真堪乐,何用兰亭慨古今。

彦卿得子以诗来示依韵酬之

明代 祁顺

华缄千里寄欢声,亲爱深关父子情。愿得明年重有报,便题诗句赠徐卿。

祁顺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