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祁顺
才艺空疏德最凉,全生恩重荷吾皇。全阳谪地殊儋耳,庾岭飞云近太行。
不为鼎珍题杂兴,懒将江水比愁肠。养慵颇觉山中静,翻笑从前吏事忙。
扇面梅花二首 其二
细剪银河水,并刀不露痕。南枝春意早,别是一乾坤。
四月五日游武夷九曲午抵崇安五首 其三
岩壑阴深草树青,考亭书院倚寒屏。圣贤道体非难见,千古川流不暂停。
褫亭驿庭盘松一株有蛟龙攫拿状
头角峥嵘不记年,寒枝如铁叶如烟。驿亭风雪三更后,却恐老龙飞上天。
喜唐必聪中举 其二
黄槐催动马蹄忙,千百人中选俊良。文采旧曾评月旦,科名新喜破天荒。
寒窗灯火真无负,僻郡山川倍有光。从此诸生知奋励,白袍争作绿衣郎。
题沅州鼓角楼次韵
边徼南来第一楼,远吞荆楚接神州。远规谈咏饶高兴,德裕经营著令猷。
阃外山河千里镇,座中风月四时收。登临不尽忧君念,怪得骚人鬓易秋。
将游汉江风雨未止
海国东来感异乡,醉中怀抱为诗狂。烟花转觉清明近,风雨都随寒食忙。
惯事谩誇王介甫,出游谁似段文昌。汉江佳致传闻久,愿借春晴泛画航。
尉迟将军墓
寂寂青山对古茔,乡人知姓不知名。道傍种得垂杨树,犹似周君细柳营。
李汉章由边功升俸赠以口号
郎官新受大夫封,又喜荣加俸级崇。边塞勤劳才两载,绝胜民部十年功。
十一月进历王府与世殿下联句 其二
佳气氤氲拥禁闱,扶桑日色晓熹微。春随白雪来诗笔,喜逐红云上衮衣。
蔼蔼漏声催晓箭,重重恩宠出天扉。藩臣有幸承恩遇,玳瑁筵前尽醉归。
送马秋官调庐州府判
家学相传见凤毛,早从科第擢西曹。早城白璧何曾玷,厄闰黄杨信所遭。
去国有怀金阙远,思亲回首玉堂高。笼纱相业应期待,莫遣闲情寄楚骚。
自重安至清平
重安江上水平桥,西入清平一舍遥。城堡高低劳戍卒,溪山远近杂诸苗。
随车细雨沾衣湿,扑面寒风速酒消。一段诗情何处写,粉窗红烛伴清宵。
奉都宪彭公二首 其一
星轺经处重咨询,都宪声华迈等伦。一饭岂能忘北阙,寸心惟欲庇东人。
壶冰清映无瑕玉,谷黍潜生有脚春。挽得天河洗兵甲,边方从此绝风尘。
将至洪都寄同寅洪方伯洪大参兼柬潘少参
一别江藩十五年,重来双鬓已皤然。清风明月滕王阁,还与湖山话旧缘。
题董少参砥柱图
世道日悠悠,颓波不可收。何人挺孤柱,千古矻中流。
闻原籍新居落成寄舍弟思正十首 其二
草堂临水不生尘,花木成林总是春。遥想潘舆周览处,举头常念未归人。
赠吴参将 其二
昔仰韩忠献,今逢郭令公。将星悬碧汉,豪气贯长虹。
千里帡幪下,三军节制中。功成上麟阁,不愧古英雄。
梅花阁
阁因梅僻静,梅为阁精神。影落罗浮月,香分庾岭春。
过溪翠渠陆行余上舟即景而作
前日初来游,雪后春尚早。兹辰逢上巳,春景十分好。
溪湾随地转,山巧由天造。柳暗烟未消,花明日偏早。
舟中三游人,舆上一诗老。云开贞女峡,石露神仙岛。
鱼渊易饱獭,鸟道难乘駣。土窑高积瓦,野屋低苫草。
空翠湿欲飞,落红纷不扫。循流溯渊源,呼酒豁怀抱。
盘桓未厌倦,谈笑任倾倒。诗成属高和,强弩穿鲁缟。
南关五十里至权店
平生结得看山缘,足迹东南路几千。此日西来山更好,翠屏千叠锦连乾。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一
林木萧骚万窍号,帝城秋色与天高。一轮明月思千里,两鬓西风惊二毛。
道路几时能税驾,江山随处可挥毫。邀朋共作新晴赏,怪得诗豪酒更豪。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晋府世殿下请宴和诗二绝
彦卿得子以诗来示依韵酬之
大祀庆成赐宴
寿薛司徒
夗湖借居次陈粹之韵
十一月进历王府与世殿下联句 其一
憩龙里卫步月
赠工部侍郎博罗静庵李公哀挽二十八韵
赠金相士 其二
书剑南归先寄陈白沙
学宫栽柏
交城分司与孙廷用酌别口号
过全州怀先舅樵山卢先生先生宣德间司教是郡师道有立至今郡人思之 ...
红梅为钟大参题
香河舟中
双义吟挽陈司训父母
壬子仲冬上京族中弟侄送过石门而别 其二
六月二十七日邀叔厚伯诚可大文哲四内翰时雍司厅元善道鸣德章三地 ...
中秋赏月寄京中诸友 其一
和粹之见寄
陈粹之将至先寄二绝 其二
麦将军墓
别琴窗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三
薄被吟
天津拱北楼次韵
世殿下设宴相待作绝句一章敬和
凤庄八咏 其六 水亭凉处
朝鲜途中寄国王十律今录二律 其一
石阡小咏二首 其二
周冬官子建如京师至山海值雨同咏
过十万囤 其二
苗民公馆和壁间韵
学宫避暑
自南康往九江过庐山遇雨
次萧文明见寄韵 其二
谢江西旧同寅寄书
过彭城怀舍弟思正
次彭方伯述怀 其一
竹石芙蓉为吴怀德宪副题
寄林大参允吉
奉使山海
和朝鲜陪臣徐居正赠别
和沈仲律见寄韵
过乐昌
用韵答蔡克智暨王节推
罗都宪哀挽
鸭江之西二里许有九城基趾相近相传曰九连城
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 其一 南亩春耕
与舍弟辈别于戙船澳二首 其二
题抚孤松而盘桓送人致仕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二十四 都台叠瑞
答吴献臣大尹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