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梧桐山

梧桐山

明代 祁顺

梧桐山,高倚天。冬来积霜雪,雨后多云烟。山中奇植人争宝,笼葱之竹龙须草。

更有梧桐栖凤凰,紫云枝叶年年好。我欲剪梧桐,制琴献穆清,坐弹南薰歌太平。

又欲招凤凰,来仪天子廷,效灵堪与龟龙并。凤兮不来梧欲老,目极空山无限情。

诗人祁顺的古诗

芹泉驿一饭

明代 祁顺

省参元是岭南仙,惯食香芹更饮泉。今日驿厨供此味,故园清思浩无边。

大横舟中

明代 祁顺

一叶扁舟自在行,闽山闽水照人清。闽园见竹谁为主,野路看花不记名。

风雨惯回乡国梦,壶觞难尽故交情。衰残缪总旬宣寄,北望金门感愧并。

和林克全韵三首 其三

明代 祁顺

霜风催急箧无衣,恋阙频瞻日月辉。同是别离君更切,登山临水送将归。

周驸马德章作诗送别因追思其先兄德明方伯余读之怅然遂和以见意

明代 祁顺

番水含悲远接淮,安阳北望恨难排。眼中此老今何在,世上无人不动怀。

列郡甘棠空蔽芾,千金宝剑已沉埋。悬知同气思尤切,影落残荆月满阶。

金寺丞德清张中书士琏同使高丽往还经山海因赠二十韵

明代 祁顺

历数开千里,华夷囿一天。覃恩在柔远,持节近推贤。

君乃人中杰,官为阙下员。九重承诏令,千里下朝鲜。

壮志终军上,英风陆贾前。中朝得良使,外国仰儒仙。

剑气横霄汉,文光射斗躔。二星相隐映,四马共联翩。

传吏奔趋急,陪臣袛候虔。日摇临境旆,风送渡江船。

春逐天威布,情因译语传。皇仁资道达,荒服赖陶甄。

炳焕仪文备,光华宠命专。江山增胜丽,草木倍清妍。

佳誉三韩重,严装几月旋。囊无私馈物,诗有纪行篇。

邂逅曾倾盖,殷勤记赠鞭。一官真不忝,五善喜兼全。

去隔云山外,归趍日月边。圣情加慰劳,从此沐恩偏。

喜唐必聪中举 其二

明代 祁顺

黄槐催动马蹄忙,千百人中选俊良。文采旧曾评月旦,科名新喜破天荒。

寒窗灯火真无负,僻郡山川倍有光。从此诸生知奋励,白袍争作绿衣郎。

次陈琴窗见寄三首 其二

明代 祁顺

爱君襟度莹如冰,别久频瞻处士星。此日问奇仍载酒,春风沉醉子云亭。

贺彭方伯升都宪

明代 祁顺

四灵克牣未为祥,共喜真才入庙堂。盛代明良忻有遇,全闽山水倍增光。

云霓不负苍生望,汗简当流百世芳。正气微茫今复振,为公填就铁心肠。

二月十九日请张学士苏提学洪方伯同饮席中联句送谢长史

明代 祁顺

雨馀南浦绿波生,缱绻难为送别情。贾谊素闻藩国重,仲舒终是宦途轻。

慈闱碧水丹山近,心事青天白日明。忠孝怜君能两尽,乾坤休更问谁名。

过天津怀刘世美旧同寅二首 其二

明代 祁顺

万户千门接水云,思君何处再逢君。西风一笛山阳路,满耳凄凉不忍闻。

坐中获睹诸生所作文赋因赠以诗

明代 祁顺

青袍济济列生徒,千里骅骝汗血驹。论秀远规周俊士,慕华同事鲁真儒。

功名自古非难事,道德由来是坦途。莫学隋唐昧根本,只将词赋费工夫。

彦卿得子以诗来示依韵酬之

明代 祁顺

华缄千里寄欢声,亲爱深关父子情。愿得明年重有报,便题诗句赠徐卿。

送萧文明

明代 祁顺

镇宁别乘黄门彦,早有贤声在庙堂。五色词章云锦烂,万言忠疏日星光。

乡园展墓驰心极,京阙朝正去路长。料得九天雷雨动,卧龙追逐起江湘。

大行皇帝挽词用周宪佥韵 其二

明代 祁顺

华封三祝爱长年,岂料飞龙返九天。神禹俭勤今有继,圣尧巍荡古无前。

星收虹渚云空暗,剑堕桥山迹已仙。老泪尽随江汉水,西风吹作碧漪涟。

次彭方伯述怀 其一

明代 祁顺

浪拍长江雨未休,何人不望济川舟。何流岂但谢安石,博洽宁论殷践猷。

常许丹心坚似铁,生憎簧舌巧如流。沙堤几度催行色,却念边氓为少留。

答粹之清平献捷

明代 祁顺

献馘声腾泮水边,将坛儒老握兵权。刻期三日果如此,一笑众军皆粲然。

天遣云霓苏大旱,人看图画上凌烟。嗟余莫效戈矛力,空咏蓝关马不前。

红梅为钟大参题

明代 祁顺

姑射真人玉雪姿,偶陪西母宴瑶池。醉来换却春风面,只有清香似旧时。

庚寅岁八月见白髭

明代 祁顺

少不如人老可惊,百千功业几能成。含愁谩掩窗前镜,新见吟髭白一茎。

渔家竹里半开门

明代 祁顺

一簇人烟水竹隈,黄昏沽酒得鱼回。柴门欲闭还留却,少待清风明月来。

挽丘母太安人

明代 祁顺

德寿双全庆泽深,孟陶家教足规箴。封章炳耀清朝宠,色养怡愉孝子心。

忍听慈乌啼月夜,惊看吊鹤下云林。升堂一别难重见,怅望番山泪不禁。

祁顺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