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关子翰郊行诗拟九月四日约诸年少同续登临之约次韵

关子翰郊行诗拟九月四日约诸年少同续登临之约次韵

明代 区越

云物萧条阊阖风,炎凉相代岂相攻。林庐苍莽还如故,岐路东西漫不同。

塞雁声闻寥廓外,游人身落醉醒中。明朝又蜡东山屐,年少能随鹤发翁。

诗人区越的古诗

同年黄容庵正郎入祀乡贤喜赋

明代 区越

手制闽阳锦未停,司徒优诏籍贤名。弄舟西楚商征薄,扈驾南畿跸路清。

凤阁有阶堪奋步,龙山未老气归耕。春秋俎豆宫墙内,标表人间此道明。

秋日观莲和陈大云韵 其一

明代 区越

轩外濂溪朵,霜前靖节根。凭阑看紫萼,奇馥隔池闻。

李紫崖邀玩芙蓉

明代 区越

欲采芙蓉未涉江,梧桐日夜老秋霜。白头许我同攀赏,青眼还谁共趁狂。

拂石临流清玉轸,挥毫对客洒龙香。看花不断游人路,金粟将舒月渐光。

留别杭城诸同年

明代 区越

十日住佳景,孰知非故乡。湖山遍踪迹,道路来篇章。

惠爱谁将并,江湖念不忘。今朝临水别,同望大江长。

餐荔次韵

明代 区越

一抹丹霞百树连,江园荐荔喜新鲜。繁华独数端阳后,风味应无夏至前。

代柬群公真有句,膏车盘谷总忘年。石桥流水古松下,此地谁分一洞天。

滨行和韵奉答藩臬诸僚友 其二

明代 区越

春晚相将客棹还,剑江西上一湾湾。即呼野鹤来高汉,并与闲云入旧山。

岁费贫教栽橘实,君恩生许度梅关。壮游不及西屏路,雾雨何妨隐豹斑。

钟海月诞日召饮和韵

明代 区越

送春无酒换金龟,诞日还君续旧期。应是到门多上客,预来邀我有新诗。

光生眉宇人争羡,喜溢门阑鹤也知。绕膝牵缠休怪讶,东风移步独迟迟。

陈洪斋顾示近罹二郎之戚口号慰之

明代 区越

众绿当窗结夏帏,午风襟袖却先知。低飞白鸟来何处,久住黄莺让好枝。

公道有归天亦定,老年休恨事多违。杜陵诸作皆称史,亦少渊明责子诗。

寄洪斋陈同年 其二

明代 区越

纱帽闲眠云水间,薇垣无事可相关。床头仙箓周千遍,鹤顶真丹就九还。

卫武诗情惟取进,伏生经老不知闲。共公酌水吟千岁,何限香风荐蕙兰。

仲秋同甘泉湛太史游西禅寺 其二

明代 区越

古松萝葛蔓相牵,废寺旁遗只小禅。桃李东皇先割爱,鳙鰅僧舍为烹鲜。

流觞合待稽山记,醉石还留处士眠。坏壁旧题除不尽,去年谁道胜今年。

陈大云诞日诗召和 其二

明代 区越

山中毛颖不中书,颂祷惭来一字无。太酌径须从沈老,苦吟时复见黄初。

奉和莫封君登高之作 其二

明代 区越

高台戏马去匆匆,云物凄凉四望通。着眼未应遗下界,题诗偏合上高峰。

苍鹰岂忘平原兔,鸿雁都凭朔漠风。八极可谁挥斥去,天涯岁晚共崆峒。

李前川邀饮次韵 其一

明代 区越

重衾无柰北风凉,暴背西窗候晓阳。阶下忍看嘉菊瘦,水边谁探早梅芳。

蹇驴踏雪寒应甚,玉洞烧丹暖倍常。东老调高须属和,欲排冬霸见春王。

窗前红茉莉碎剪菊盛开有怀

明代 区越

檐前茉莉望春红,野菊离离傲朔风。老忆故人初较病,诗多情致更新工。

兴来开径期三益,醉后扶吟但一筇。丁卯桥边能荡桨,笔床茶灶肯随公。

季秋寓羊城批验所行坐水亭中偶得黄紫溪书知近卧病少出忽动小轩丛 ...

明代 区越

风雨初晴水满陂,芙蓉散影碎涟漪。芙鳞自怪摇轻扇,好鸟凭谁画软枝。

东郭先生还卧病,小轩丛菊正堪时。前溪几处撩清梦,敢谓吾庐亦在兹。

野梅 其二

明代 区越

不是逋仙兴,江村晚得诗。身随孤鹤远,心付老梅知。

看菊寄毅斋刘宪长

明代 区越

到日开三径,骚坛会九翁。数篇佳菊赋,应念赏心同。

五月六日次陈大云邀饮之作 其一

明代 区越

海鹜分飞落彩霞,青藜略约到君家。一溪野色翠联竹,半榻晴云兴共茶。

紫荔味全堪荐实,碧兰香动正开花。閒人若道都无事,那得新诗领物华。

诞日承何樗峰运使撰双寿图序祝贺小诗奉谢

明代 区越

匠斧樵斤逐日来,山中无恙是樗材。七旬共见浮生过,百岁同期笑口开。

贺客未酣青玉案,儿曹更进紫霞杯。因公丽藻添神思,月望诗瓢放几回。

六月六日嘉会代柬 其一

明代 区越

野屏东北老松多,又种西偏竹数坡。梦断八重天更远,坐消三伏暑如何。

幽栖岂有贤名在,荒径从劳长者过。莫惜新诗题满壁,茅柴呼取共君歌。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