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用前韵呈张别驾子文

用前韵呈张别驾子文

明代 区越

水入吴十带两江,十年西浙几来航。十厅旧望归台使,麦陇馀荫见魏塘。

古岸纾徐茭绕绿,客麾迢递柳分黄。双鱼早晚应相觅,定说零陵鬓愈苍。

诗人区越的古诗

有怀何雩峰郡伯

明代 区越

扫除四壁净,寄我一身轻。扰扰能无事,休休信有亭。

绕池行自适,听雨梦谁醒。不见雩峰月,闲云满翠屏。

席上答钟海月 其一

明代 区越

共老登台快独先,楚歌声彻泬寥天。望中云物双眸迥,晴后秋花几树妍。

水阔鱼龙迁旧穴,风清韶濩丽新弦。浮杯欲共沧瀛去,斜月娟娟自海边。

仲夏粤江邀饮次韵 其一

明代 区越

看花看竹便移时,村径延缘自不知。才过石桥流水去,歌声催动觉来迟。

读念斋邓太守归隐嘲诗次其韵 其三

明代 区越

得赋归来意便佳,春风歌酒度秦淮。已输茂叔难寻乐,顾学尧夫易打乖。

一壑自便终老计,五松都共谢官阶。山中白酒应新熟,得放怀时且放怀。

秋日过钟抱素宅 其一

明代 区越

稍就檐阴避午阳,蕙兰中暑亦姜黄。香风坐挹醒还醉,楚客归来闲似忙。

重叠晚山天绘画,风流诗社客杯觞。登高正待茱萸老,且采芙蓉为制裳。

赠俞邑博归浙

明代 区越

教出吴兴有正传,春风门巷蔼新弦。东山乔梓堪梁栋,西浙柔桑暗石田。

畏此简书来郑重,美非吾土尚迟延。六桥花柳孤山鹤,尘梦今朝洗玉泉。

林见山司训梦兰之庆

明代 区越

香扑帘帏晓梦惺,碧兰分雨秀门庭。云连金紫有遗泽,山近圭峰知胤灵。

外氏起家依络秀,潜夫著论表宁馨。他年智慧超流辈,始信松斋藻鉴明。

次邓西野韵

明代 区越

荆州霜橘满,韦曲故交稀。且共妻孥乐,同过耆老时。

新编临雪袂,旧帙拂霞披。拜舞尧天下,高歌击壤诗。

壬午北上舟至馀杭值五月四日同年周舜中赵从之二宪伯预为节酒召饮 ...

明代 区越

脍鱼脯鹿酒行频,拜领台端意甚真。客子忘归青眼旧,主翁先醉绿衣新。

援琴写别声多怨,击钵题诗句益神。何事流莺还恰恰,不知绨念过殷勤。

新春饮汤涧松宅

明代 区越

莫问今年与去年,此身老健即神仙。芳辰美景须行乐,野蔌山殽不费钱。

每放高怀中酒后,休将閒话向人前。白头底用修边幅,花下相逢共醉眠。

林司训见召次韵 其一

明代 区越

箬笠朝朝共顶天,凭高著眼见媸妍。始知西汉冥鸿翼,未结扬州老鹤缘。

蜂背幽兰真致主,马衔秋草尚思边。闲来万事心灰尽,不信风吹烬又燃。

九日游圭峰留题 其一

明代 区越

绕地山花献笑容,翠微初到日方中。翠漓未洒题糕墨,摇曳还吹落帽风。

山气萧森通旦暮,江光溶漾亘西东。禅堂对饮无嘉菊,半醉行摩五粒松。

与元升侄之饶庠 其二

明代 区越

好雨乍晴天界阔,青云飞去白云催。风生万籁瑟琴鼓,春满一庭棠棣开。

仗剑剑江须说剑,寻梅梅国莫谈梅。万般心曲输应尽,尽取芝山景致回。

临别宣城有怀杨鸿胪不至

明代 区越

千峰月上谁同玩,半夜诗成只自吟。松下茯苓清渴剂,水边杭苇济时心。

兰茅早茁邦家秀,禁掖还通履舄音。临别两期君不至,北楼空对暮江深。

情川

明代 区越

云水风流尘外姿,每依云水共襟期。数椽白屋临川曲,两带青萝护岸扉。

鹭立东西沙水静,歌翻欸乃钓船归。春江早晚风雷益,此是潜龙见跃时。

张大尹井泉寿诞次韵

明代 区越

朔风催着木绵衣,正是邻翁庆饮时。正气暖回千日酒,寿筵清映万年枝。

云霞碎点飞香翰,金玉锵鸣乐旧知。不醉不归公莫睡,共看明月透疏篱。

贺陈大云冠带 其一

明代 区越

诗酒流连竟未休,乾坤何喜复何忧。乾衣自有承天宠,肉食无劳为国谋。

云水风流偏自得,宫墙道艺向谁俦。鸳鸯不逐新行列,猿鹤还寻旧品流。

冬至后四日邓太守念斋张大尹井泉寿诞

明代 区越

一阳来复又三晨,二老悬弧叠诞辰。佳气郁葱盈里闬,江门风雨两吟身。

膝前戏舞儿英俊,堂上高歌客缙绅。圣主万年优老寿,青门白社任閒人。

汤涧松诞日 其二

明代 区越

酒熟行间便酒筵,何如诸老共花前。何轩有兴还邀客,嘉会难逢肯吝钱。

懒服苓参方外士,不离诗酒地行仙。元神共等乾坤老,莫问今年是去年。

夏日邀同社赏花

明代 区越

散发逍遥任老身,炎曦那得困诗神。炎山落落忘年友,风雨潇潇入幕宾。

兰有异香难自秘,酒无兼味苦为陈。山杯且共花前醉,不用花前劝酒人。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