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蔡半洲中丞提兵征黎和韵 其二

蔡半洲中丞提兵征黎和韵 其二

明代 区越

蛇豕跳梁薄海城,黎平崖穴望天兵。折冲千里恩威重,奖作三军意气生。

五指却挥黎雾散,七星回曜海门清。伏波铜柱应神护,南极遥遥共表名。

诗人区越的古诗

曾鹤林以春晴诗投寄奉和 其一

明代 区越

风光欲动暖初开,万井熙然春意回。寒雨催将残腊尽,篱门送入好春来。

占年粘米呈丰兆,步屐田家有好怀。城市爱闲闲未得,百花丛里谩庭台。

郊行次高文山韵

明代 区越

青蜩金奏响翻枝,眼底炎凉又属疑。筇杖未冲行蚁阵,野烟时续远林炊。

南山白石先声振,北海龙韬旧载归。闻说紫芝千朵在,商山曾疗几人饥。

春日旅邸

明代 区越

野鸭随家鸭,南枝似北枝。溪山为客伴,触景便成诗。

饮钟海月家次韵

明代 区越

闻道西山笋蕨香,远扶鸠杖过眉长。参烹海路羹尤滑,醉卧南薰夏亦凉。

皓首方知寻四老,黄埃却笑污三梁。从今伏腊真时节,一举何辞累十觞。

西南别诸友次韵

明代 区越

远送烦君载酒卮,离情难系柳垂丝。歌翻郢曲君须和,潮落西南舟更移。

岂惜三朝身向老,回思五十事多非。芰荷亦种东池满,未许山人尽制衣。

中秋江城书事时闻同社有舟游者

明代 区越

梧桐疏影月中秋,新雁如云阵岭头。光彩自匀天宇遍,清虚谁在广寒游。

山杯独酌人千里,野阁期登岁一周。今夜海门天更阔,无缘吹笛近渔舟。

九日游圭峰留题 其二

明代 区越

无端海色更天容,都在先生一顾中。泉涧尚流前夜雨,芙蓉如诉五更风。

送鸿目断秋空外,采菊人过篱落东。总为延缘归未得,黄云山月上高松。

小金山留别 其二

明代 区越

别酒难禁过百卮,醉依禅榻鬓丝丝。空堂入夜蛩争沸,垣竹低阶月自移。

直以可行求可止,须知同是故同非。江湖一梦坚难破,未拟何时此拂衣。

春日山居书事

明代 区越

依岩结屋也栽松,岚气朝来湿翠峰。到耳莺声犹恰恰,出门牛迹已重重。

风篁箨落残新粉,战蚁酣还觅故封。春雨春潮春水漫,春江谁共理春蓬。

次和玉泉登高韵

明代 区越

五株葱郁淩霜老,万里联翩接汉回。黄菊径边开正好,白衣云外望应来。

更无羽客谈丹灶,犹有残僧扫玉台。何限门前车马客,风光同醉不同杯。

邑侯陈后斋膺奖 其三

明代 区越

馈饷千钟蒐脱粟,遮洋万斛采龙骧。人于遇变才难展,志在宜民计便良。

墟落耕桑知恺悌,宫墙日月见文章。明时简用收时望,正籍霜台为发扬。

寄洪斋陈同年 其二

明代 区越

纱帽闲眠云水间,薇垣无事可相关。床头仙箓周千遍,鹤顶真丹就九还。

卫武诗情惟取进,伏生经老不知闲。共公酌水吟千岁,何限香风荐蕙兰。

诞日和曾鹤林 其二

明代 区越

有客有客径相过,梅边赋诗如逊何。却誇老鬓期霜黑,不悟苍颜带酒酡。

留诗岂谓云山远,僻地仍嫌恶少多。闻说鹤林来枉顾,酒船诗担重摩挲。

孙挥使新构后复有举男之喜诗贺之

明代 区越

指挥铃辖武功成,韵落渔樵凯奏清。总为好谋能制胜,岂徒誇勇效输诚。

春深小苑麒麟毓,日暖新堂燕雀鸣。勋爵如君求不杀,自应流庆迈云仍。

枕上卒成口号寄远甥曾大尹 其一

明代 区越

江湖廊庙本相关,白首归来两梦闲。和靖北堂知善养,辽阳仙骨已还山。

身名共隐无三窟,风雨归来惜万间。宛洛风尘莫回顾,商家庸见五开颜。

除夕示诸子

明代 区越

欲雨不雨岁云暮,北山南山云共屯。且与比邻相暖热,肯辞杯酌后儿孙。

百年事业须勤俭,一日光阴惜寸分。莫更悠悠过时节,明年明日又迎春。

邑博陈静江诗送小儿会试次韵

明代 区越

阊阖天明云路高,秋风清洒木绵袍。赠言独愧三山重,夺锦谁当五岭豪。

安定教行多实学,古灵疏荐总时髦。上林花好更相待,争得春风护小桃。

与元升侄之饶庠 其一

明代 区越

西郊望雨雨时来,千里鄱阳一棹开。官况何人念贫薄,客途怜汝冒风埃。

衣冠接遇无同辈,岁月磨砻有异才。老大尚馀诗酒兴,夜窗谈话莫言回。

亲旧赠履儿应贡赴京和答 其一

明代 区越

西屏白鹿长千春,只许东来白鹤群。游遍山南与山北,不知谁凤又谁麟。

朝廷作士还师古,天下罗才亦进新。世路不殊行自异,丈夫须有气淩云。

夏日访李少府 其一

明代 区越

结庐人境两三间,近傍宫墙水一湾。几度寻君来小次,晚风絺绤动微寒。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