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许南溟赏花韵

次许南溟赏花韵

明代 区越

看花须及未开时,莫待离披一片飞。莫雨欲匀新步障,晓风还展最高枝。

谁家桃李园开宴,昨夜池塘梦有诗。九十风光催著眼,芳春那肯负佳期。

诗人区越的古诗

自适亭 其二

明代 区越

野屏瘦鹤不堪羁,共适闲亭未有时。醉倚行云应似寄,坐临流水莫成痴。

破除俗障时时酒,勾管风花日日诗。准备西来双木屐,寻君应不负襟期。

冬至后四日邓太守念斋张大尹井泉寿诞

明代 区越

一阳来复又三晨,二老悬弧叠诞辰。佳气郁葱盈里闬,江门风雨两吟身。

膝前戏舞儿英俊,堂上高歌客缙绅。圣主万年优老寿,青门白社任閒人。

七月游圭峰呈白沙陈先生 其二

明代 区越

江湖浪迹几星霜,拂袖归来觅上方。行庙有碑昭大节,老松无叶庇僧廊。

三江远远通熊海,万室鳞鳞奠古冈。兰蕙深林窥不见,好风时为荐幽香。

新春晓行返潮连旧居

明代 区越

江流汲汲溯归船,人与春回又隔年。曲径雨多泥滑屐,破阶蛩去藓连钱。

风和柳岸莺初啭,露重南山豹尚眠。万念此时消不尽,复从农圃问桑田。

阮学愚寓处赏菊

明代 区越

闲庭种菊但三株,品列红黄白间舒。香色独怜谁与伴,根荄那复问何如。

久留东老情偏厚,况此渊明兴未疏。唤起江门诗酒伴,几回歌咏重踟蹰。

次许南溟赏花韵

明代 区越

看花须及未开时,莫待离披一片飞。莫雨欲匀新步障,晓风还展最高枝。

谁家桃李园开宴,昨夜池塘梦有诗。九十风光催著眼,芳春那肯负佳期。

孙日章新婚诗以示之

明代 区越

解组归来二十年,种瓜无地秫无田。半松半竹缘风壑,时止时行任管弦。

绮陌不知花柳醉,老年惟望子孙贤。有家若便求身教,身教求来却万千。

嘉会次韵

明代 区越

坐观群动自迁更,乡里衣冠会有盟。圣主宽恩尤惠老,江湖萧散任飞觥。

撵眉莫笑庐山社,绘影何惭洛下英。紫水黄云皆乐地,日从觞咏道真情。

寿诞黄菊初开邑长诸公惠礼赋此以谢

明代 区越

九月名花十月开,适逢诞日启宾罍。何须白社攒眉去,自有江州送酒来。

老负君恩惭补报,偶同生物冒栽培。诸公日共花前醉,八十六年春又梅。

九日不及登高抚景缺然诗寄同社 其一

明代 区越

山寺鸣钟客赋诗,登高还忆去年时。秋光渐满十分候,野兴独无些子儿。

白酒似知供眺览,黄花若为遣衰迟。家童探报山中事,亦说风流少故知。

和莫玉泉晓枕口号 其一

明代 区越

骢马来何日,亲帷万里馀。天和相感召,家庆在斯须。

史笔呈丹阁,霜风下玉除。雉膏方共食,移养大官厨。

冬日观庭卉有怀

明代 区越

目前风景自无涯,南陌东城路若赊。枸杞悬泉甘菊实,酴醾穿土瑞香花。

布裘禦腊酒为佐,蓬屋当风竹莫遮。松菊道人多逸兴,芒鞋今日又谁家。

夏日访李少府 其一

明代 区越

结庐人境两三间,近傍宫墙水一湾。几度寻君来小次,晚风絺绤动微寒。

席上答钟海月 其二

明代 区越

林下歌谣逐日新,君家犹有酒通神。君天凉气解醒后,四座秋声催赋频。

松径扫风馀落叶,郊居临水断飞尘。独嫌青女匀颜色,幻出芙蓉八面春。

寄林瑞庵居士

明代 区越

四季栽花满石台,寿筵高敞菊争开。洞门久矣无扃钥,诗客何缘靳往回。

据马不须誇矍铄,干时岂合重低徊。亦知天道从人愿,莫惜年年送酒杯。

九日游圭峰留题 其一

明代 区越

绕地山花献笑容,翠微初到日方中。翠漓未洒题糕墨,摇曳还吹落帽风。

山气萧森通旦暮,江光溶漾亘西东。禅堂对饮无嘉菊,半醉行摩五粒松。

壬午北上舟至馀杭值五月四日同年周舜中赵从之二宪伯预为节酒召饮 ...

明代 区越

脍鱼脯鹿酒行频,拜领台端意甚真。客子忘归青眼旧,主翁先醉绿衣新。

援琴写别声多怨,击钵题诗句益神。何事流莺还恰恰,不知绨念过殷勤。

汤外史新居落成

明代 区越

碧轩华馆任高年,不放纤埃到几筵。对奕可同商岭皓,开樽时有竹林贤。

四空云物真屏障,一味清虚岂释仙。何限诗情拈未出,客来须助酒家钱。

答林大博见赠

明代 区越

若若累累系匪轻,朝冲莫突岂书程。病于好句游三昧,愁仗醇醪破一城。

五岭共谁分野色,九峰时我树风声。都门怅别惭吾子,索酒缄诗独有情。

苦雨和何雩峰遣怀 其一

明代 区越

浩浩怀山势莫回,江村四望绝烟埃。堪怜几处为鱼鳖,黄潦惊漂栋宇来。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