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适亭 其二

自适亭 其二

明代 区越

野屏瘦鹤不堪羁,共适闲亭未有时。醉倚行云应似寄,坐临流水莫成痴。

破除俗障时时酒,勾管风花日日诗。准备西来双木屐,寻君应不负襟期。

诗人区越的古诗

元旦和钟海月见寄

明代 区越

出门揩眼见诸峰,岚气新生尚未浓。晓雨正收三白瑞,阳和应兆一年丰。

侵阶草色从吾好,入座春风与客同。酒满行窝花满路,寻君虽远不扶筇。

赏并头莲和同年湛太史

明代 区越

亭亭直干蕊双分,焰焰重霞压翠云。汉水佩环归二女,楚天啼鸟怨湘君。

可怜清淑回新赏,不逐繁华入暮春。天与祯祥书不尽,漫劳诸老役吟魂。

同年黄榕庵寿日投寄 其一

明代 区越

沐罢新梳白发时,软鞋单袜趁秋迟。再从龙岭占佳气,四度芳辰出古稀。

白社黄炉终老计,桂花兰玉后生期。脚跟逐我山南北,拈起枯藤捷似飞。

登东楼次春元高文山韵

明代 区越

老檞吟风病叶飞,山楼登望四熹微。佳辰遇酒公须醉,屏曲可人谁共归。

老圃秋香团玉露,晚田新鹤下晴晖。黄冠野服真随分,九日何人未授衣。

节妇谭氏崇恩堂

明代 区越

水边谁伴去乘云,泪尽重帏不见君。泪抱坚贞和石老,独将形影共儿存。

旧家落落依邻仲,祖德堂堂作裔孙。节孝不磨青史在,九泉应识慰英魂。

养真

明代 区越

静里工夫不可无,无营正是静工夫。心同露鹤霄犹警,身似霜松老不枯。

花柳尚缘诗有债,风流不用酒为徒。北窗枕近羲皇世,肯画陈抟小睡图。

喜晋儿新居落成

明代 区越

万卷藏书岂屡空,三槐种德愧三公。只图举目山泉见,不为抬头结构雄。

大厦万间须远志,重茅几处受颠风。为家为国无穷事,静几明窗早责躬。

张井泉诞日 其二

明代 区越

玉斝絪缊秋露白,彩毫挥洒墨花寒。东君降席西宾上。

诗格森严酒量宽。旭日宠临千福介,绮筵供帐百花团。

看君千载何须祝,青鸟西来正入门。

五月八日锦衣莫玉泉寿日召饮 其一

明代 区越

万里归来此饰居,岂知邻旧也贫儒。旧家几处多台沼,盛暑劳人致柬书。

莫摘荔枝妨好鸟,少栽菱角碍游鱼。人生只有乡园乐,未羡金吾出有车。

用韵代柬寄阮伯载

明代 区越

山馆为君夜续灯,长吟秀句坐深更。久藏珠璧时呈焰,远籍风流代著名。

庐阜蘼芜荒旧迹,江潭水月莅新盟。苍颜白发应相似,同照山杯恨未能。

九月诸友载酒约游北郊自顾皤然叨居会首半酣感赋

明代 区越

霜飙凉冷又晴晖,九日山行老所宜。风景每将观物眼,菊花长此傲霜枝。

天空极浦初闻雁,秋尽寒檐未授衣。满目茱萸堪采佩,西山戎马恨归迟。

春行 其一

明代 区越

野塘冰半解,林薄路新除。行望荒郊外,寒风拂隼旟。

赠李经府署县还高凉 其三

明代 区越

芙蓉出水更清鲜,十里香风两岸船。未拟幕宾谁并驾,亦知流辈共推贤。

一方美锦还新制,万斛龙骧备远边。别后霜台需荐剡,鹏抟应候泬寥天。

冬日观庭卉有怀

明代 区越

目前风景自无涯,南陌东城路若赊。枸杞悬泉甘菊实,酴醾穿土瑞香花。

布裘禦腊酒为佐,蓬屋当风竹莫遮。松菊道人多逸兴,芒鞋今日又谁家。

小儿元履携家赴任饶庠诗以示意

明代 区越

风雨前江骤晦冥,江船欲发夜笼灯。因循学道干时拙,辛苦携家逆浪行。

函丈从容还立雪,客毡清冷莫论冰。万间大庇非无志,官舍何嗟未栋楹。

次邓西野韵

明代 区越

荆州霜橘满,韦曲故交稀。且共妻孥乐,同过耆老时。

新编临雪袂,旧帙拂霞披。拜舞尧天下,高歌击壤诗。

林见山司训梦兰之庆

明代 区越

香扑帘帏晓梦惺,碧兰分雨秀门庭。云连金紫有遗泽,山近圭峰知胤灵。

外氏起家依络秀,潜夫著论表宁馨。他年智慧超流辈,始信松斋藻鉴明。

陈大云诞日诗召和 其二

明代 区越

山中毛颖不中书,颂祷惭来一字无。太酌径须从沈老,苦吟时复见黄初。

汤郡博见召口号

明代 区越

笑谈真率古遗风,松偃清沟翠黛浓。更扫竹床从坐卧,不妨烟雾重朦胧。

藏阄兴饮谁为客,击钵催诗自恼公。似见龙钟应笑倒,岂知仙老解还童。

添孙和亲家何太守

明代 区越

姜酒相将过晚凉,外孙得报外公乡。门楣重有悬弧庆,歌舞先从若祖狂。

水会三江龙有种,天开五色凤应翔。即看昆玉攀仙桂,代见何家展国璋。

区越

区越

区越(一四六八—一五五四),字文广,号西屏。新会人。尝从学于白沙陈献章。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进士。历官浙江嘉善县令,户部主事、知建宁宁国府、浙江副使、江西左参政。年八十七卒。有《西屏集》行世。明万历《广东通志》卷二四、清乾隆《广州府志》卷三四、清乾隆《新会县志》卷九有传。区越《西屏集》十卷,前五卷为诗,馀者为文。► 32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