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宣城掌教陈伯孚迁尹安义

赠宣城掌教陈伯孚迁尹安义

明代 湛若水

谁是安义者?吾与治安义。郑侨称使民,宣尼谓之惠。

安义斯安仁,仁惠民所庇。仁以庇民生,义以宜民利。

利成如万物,生聚如天地。天地大父母,君子维恺悌。

问之何能然?仁义乃兼至。

诗人湛若水的古诗

送吴纯伯奉诏归侍养宫保白楼翁

明代 湛若水

吴子秀延陵,拜疏还亲庭。出门姓字显,归家仁孝成。

上堂事二养,下帷读六经。孝以顺其亲,仁以成其身。

身亲非二致,致孝本自仁。我语无徵信,君家有大人。

望甘泉山作

明代 湛若水

甘泉之山何处山,山岳中脉来蜿蜒。淮海维扬作方镇,左右江湖中气尽。

孕奇产秀多哲人,三品瑶琨不足珍。势如黄河天上落,千枝万枝极磅礴。

又如君子温而厉,阴阳合德德乃备。我来仰止冲和色,远之可望近可即。

咫尺之水藏蛟龙,地脉况与江湖通。一朝乘云作霖雨,膏泽应须盈下土。

长江杂咏十一首 其六

明代 湛若水

失心失路可哀人,忽悟翻哀在自身。痛痒自身自知得,何如鸡犬又乡邻。

即席和九山翁天阶之作

明代 湛若水

九德山中有九峰,九峰元是九山峰。汤翁肯步陈翁武,便是乾坤第一峰。

送都宪高先生总督漕运

明代 湛若水

飞挽地僵仆,海运天翻波。圣皇制国天,全功在漕河。

河水亦有竭,民力岂云多。榜卒晨告痡,及暮靡啸歌。

妻孥终岁别,生死在网罗。去年千里赤,十室九蓬科。

骨肉且相食,他人将若何。根蠹花不实,生理宁有他。

君子秉明德,调剂使平和。干禄有恺悌,刚柔无僣差。

如何民物遂,国祚同无涯。

明月吟三章

明代 湛若水

举首望明月,明月沉海中。举手招白云,白云游太空。

白云不可结,明月不可缝。揽袂长叹息,星火忽已终。

安得飞仙子,借我一苍龙。

葵轩诗

明代 湛若水

艺葵复艺葵,艺葵当前轩。葵心向我赤,我心与葵新。

何以与葵新,维以美灵根。心心同向日,君家多荩臣。

赠毛后军捧 表之京

明代 湛若水

闭门谢诸贤,吾亦欲无言。毛苌对门居,世契知我焉。

我心如月光,随子朝天行。谁云有凤德?但闻歌楚狂。

参赞紫岩刘公有旨取回京用行在八月末予以祭告先之渡江作此奉赠

明代 湛若水

中秋秋高天气清,珠斗倒挂银蟾明。普照妍媸倒遁形,圣人建极泰阶平。

用意忠厚何含弘,衮衣东归众所荣。留后直向斗边行,予夙骏奔江北征。

不得离筵唱渭城,江水千寻不尽情。

再拈六言代简蒋道林未尽之意三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前门长扃谢客,凿坯退遁上唐。金液池边风月,白玉坛上坐忘。

为何元科题其世父小山别号

明代 湛若水

小山光景小山知,九仞元从一篑为。明月照山无大小,小山榻上看盈亏。

过清溪黄太学生绣绪宸谈异泉之胜作此以为他时往观卜筑之张本

明代 湛若水

吾爱三黄生,排闼临清溪。吾爱清溪水,浣此胸中泥。

泥滓消且尽,心月澄光辉。还闻山上泉,灵异天下奇。

朝夕应潮起,其声隐如雷。乃知气机鼓,通窍靡高卑。

此溪何所自?此泉何所为?因悟一本理,共君契玄机。

吾欲卜泉上,相与日追随。

和蒋道林登飞云至玉女峰而还解之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留与飞云一半花,来春还拟返云车。挥鞭直上通云界,不踏峰头未到家。

送海阳李朝芳盛子顺二生还乡

明代 湛若水

千里徵文到五羊,风飘衫袖来双双。知君不止徵文意,静坐天关一悟堂。

喜外孙吴仲科戒酒

明代 湛若水

尔贤云戒酒,戒酒惟尔贤。大禹恶其旨,其兴也勃焉。

访庐山白鹿洞 其一

明代 湛若水

如何瀑布不飞津,秋后山枯山亦贫。纵有真龙能作雨,真龙亦自解全身。

蛋子

明代 湛若水

蛋子何眇眇,自得同水族。缓桨荡朝暄,落日依阴谷。

将舟无远梦,下上清溪曲。得失在一鱼,岂识荣与辱。

送蒋道林诸君登钓台依石翁师韵二首 其二

明代 湛若水

腊去春来年复年,江春钓石也成穿。急流勇退谁堪麈,似我前身亦姓钱。

送李上舍归宜兴

明代 湛若水

翩翩毗陵子,浴德璧水涯。十年不入官,藏器以待时。

四海仰明圣,天运转璿玑。遐不共帝臣,之子亦来归。

观光五云里,际会千载期。阳德会光大,阴霭尚朝曦。

时事异厝薪,凤凰亚鸡栖。献璞或见刖,按剑专相疑。

苍苍阳羡峰,微微江月晖。送子归山中,山中多蕨薇。

拟赠内南归

明代 湛若水

萍生无根蒂,聚散故不常。结缔水中荇,牵引随波浪。

荇性有本根,行子念故乡。忆昔与子别,八九度星霜。

誓同鸿与雁,北徂以随阳。一息在天涯,万里永相望。

昨日寄书至,两载病喉疮。令我中情热,矧子讵能忘。

别长苦会短,子独去踉蹡。岂无儿女情,歌竟长慨慷。

湛若水

湛若水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8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