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沈光文
山空客睡欲厌厌,可奈愁思梦里添。竹和风声幽戛籁,桐筛月影静穿帘。
暂言放浪樵渔共,久作栖迟贫病兼。故国霜华浑不见,海秋已过十年淹。
赠友人归武林
却有机缘在,相逢意气同。来看云起处,共话月明中。
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钱塘江上水,直与海潮通。
普陀幻住庵
磬声飘出半林闻,中有茅庵隐白云。几树秋声虚槛度,数竿清影碧窗分。
閒僧煮茗能留客,野鸟吟松独远群。此日已将尘世隔,逃禅漫学诵经文。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十一
采薇往古事,敢曰继其踪。散弃成吾逸,逢迎自昔慵。
屐枯邀雨润,诗瘦倩云烘。即此寒山外,烟霞护碧笼。
答曾则通次来韵
海天滞迹久,世受国恩同。事业饥寒后,身名忍辱中。
困当坚骨力,閒足老英雄。握手相怜处,何须怨谷风。
思归 其一
岁岁思归思不穷,泣歧无路更谁同。蝉鸣吸露高难饱,鹤去凌霄路自空。
青海涛奔花浪雪,商飙夜动叶梢风。待看塞雁南飞至,问讯还应过越东。
曾则通久病以诗问之
子固今能诗,恨其多病耳。岂疑圣人徒,乃踵吾家美。
买药则无钱,受饥偏不死。挥毫但苦吟,应即霍然矣。
寄迹效人吟 其一
不道十馀载,犹然若故时。因人作事缓,连我信天疑。
燕雁春秋易,沧桑日月迟。为兴靡骋感,且滞水之湄。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十
未伸博浪志,居此积忧忡。一命依麋侣,全军傍蜃宫。
身闲因性懒,我拙任人工。岛上风威厉,蓬蓬震太空。
自疑
我自知人人未知,为人谋得己偏疑。拈诗且脱寒酸气,作梦偏多欣喜时。
卧学袁安愁饿死,乞同伍员欲投谁。可怜声应年来少,一味虚脾只自欺。
癸卯1633端午 其三
笑予何事日栖迟,不读离骚便赋诗。几度寻筇欲问酒,蒲香隔院竟招谁。
寄迹效人吟 其四
望水知遥途,隔江风景殊。艰难依鹭渚,愤发奋虬须。
仙近饥留朔,山移子继愚。閒鸥不厌我,日共与为徒。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九
不当矜著述,已闭白云函。是衲全留发,云庵半在岩。
寡亲时属旅,感物义为咸。半世栖栖意,逢人说大凡。
寄迹效人吟 其二
分得青天在,盘桓且振裾。行春依雨歇,问月借春舒。
草咎张椎误,兼之荆剑疏。将传岛上史,末路漫踌躇。
蛙声
时当默处懒争鸣,夜向空庭独发声。低逐蛩号音不乱,高随蚓曲气还清。
官私却混今谁问,鼓吹难齐部未成。雨后竹中空自怨,并无飞羽宿啼更。
椰子
壳内凝肪径寸浮,番人有法制为油。穷民买向灯檠用,祇为芝麻岁不收。
别洪七峰
鹭岛初来便识君,东山又共学耕耘。东肤无恙悲徒老,著述方成悔欲焚。
忽作閒心同倦鸟,俄焉长揖别高云。从今只合言于野,理乱都将置不闻。
言忧
明识忧无用,忘忧实不能。安危思覆卵,进退履春冰。
怀杞终何益,支天未可凭。东山谁稳卧,怀想古凝丞。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八
门外苍茫势,神龙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岂藉泉廉。
善爱知珍鼎,需调用作盐。呈身原不惯,应合与时潜。
与友奕
吟罢客方至,疏枰手自开。不堪观败局,聊欲试燃灰。
野竹声初静,遥风翠亦来。谁兴淝水业,且复共衔杯。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四
得兴灵武业,谁作李长源。天宝人凭说,渔阳鼓尚喧。
居辽当日管,卧雪此时袁。仆更痴于我,安然懒出门。
沈光文
(?—1673)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文开,一字斯庵。明贡生,南明永历时,官太仆寺卿。后隐居台湾,与韩文琦等结诗社,所作诗称《福台新咏》。有《花木杂记》、《古今体诗》及文集。► 82篇诗文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六
癸卯1633端午 其二
山间 其一
有感漫赋 其二
山间 其四
晓发目加湾即事
仲春日友人招饮不赴
夜眠听雨
己亥1659除夕
齐价人移浯以诗投赠次韵答之
思归 其四
咏篱竹
谢王愧两司马见赠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五
番妇
菊受风残又复无雨润累累发花虽不足观亦可聊我慰也
思归 其五
见博者
番橘
寄怀庄桤庵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三
癸卯1633端午 其一
寄迹效人吟 其三
葛衣吟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七
至湾匝月矣
山间 其六
重九日登啸卧亭
感忆
发新港途中即事
州守新搆僧舍于南溪人多往游余未及也
隩草戊戌1654仲冬和韵 其二
思归 其二
山间 其八
秋日和陈文生韵
题宁靖王斋壁
齐价人旋禾未及言别兹承柬寄欣和
思归 其三
重九大风
卢司马惠朱薯赋谢
和曾体仁冷菊分得人字
大醉示洪七峰
寄迹效人吟 其五
思归 其六
山间 其二
有感漫赋 其一
往宁靖亭修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