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申佳允
雨霁新晴湿野田,花城十里麦秋天。微官羞列循良传,大有应书太史篇。
游黄梁祠即景杂咏 其四
行行古道问仙踪,驴背驮来睡眼矇。莫道仙缘非易结,仙乡今在睡乡中。
秋兴集古 其二
明月高秋迥,徘徊祗自知。凉风吹夜雨,摇荡菊花期。
题卢邻虚别业 其一
东坰亭傍横塘水,霞浸波痕影借莲。载酒日来聊漱石,凉阴偏趁片云天。
怀归 其十一
寺忆读书处,清钟识慧因。閒僧皈贝叶,薄宦愧霜筠。
水木通禅理,人天有静春。洒然尘劫外,印合宰官身。
搏云吟 其八
惊虹灼灼碾车尘,高揖氤氲演谷神。姑射逍遥风月主,湖山介绍我为宾。
赠建德徐君显
有客清源来,萧寺倾谈吐。翩翩文献家,季叔徐工部。
工部涖荆州,司李迁广武。手不持一钱,儿卒诧清苦。
布素屏绮罗,脱粟绝羞脯。志不在饱温,面目存酸腐。
性复好施予,不但无所取。入啬出偏奢,萧然一贫寠。
典舆佐饔餐,卖襦赈鳏姥。任满升冷曹,厂署清源浒。
清源何繁华,工部视如土。亦如广武时,闭眼却阿堵。
貌癯弱不胜,那复见华膴。贪世获兹人,是谓今而古。
北斗仰高风,忽于犹子睹。了无膏粱容,落落一叔父。
不敢款酒肴,况乎给资斧。犹子岂为奇,孤高世德谱。
飘然上平阳,倾盖情如缕。赠以玉壶冰,工部应无怒。
哭贾襄一
三载惭无赫赫名,去时赢得士民情。相思一夜并州梦,月色秋声满故城。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六
潇洒卢生意自如,樽前今日问何吁。想因素室传书后,天半飞来素女无。
元宵夜酌
箫鼓花城处处声,衙斋命酒牍尘清。踏歌断续屏音乱,烛焰参差火树明。
香入诗脾梅问约,寒侵韵骨雪寻盟。春风淡宕弦笙沸,卧理閒舒乐只情。
独酌闻蛙
风散浓云月色开,柴扉半掩独衔杯。休嫌幽士贪岑寂,鼓吹城南远送来。
宿普惠禅舍张太史如盘来晤
群峰乱石踏青霜,骀宕秦淮水一方。骀国烟花容我辈,东篱风雨过重阳。
寺衔野树窥青霭,杯落藤花问旧狂。寒夜霜钟惊旅梦,乾坤漠漠塞云荒。
余侍御如车雨
骢马南行豸绣香,如焚天气忽生凉。如车喜洒平原雨,驱魃惊回御史霜。
灵贶有权何杲日,麦秋无恙即甘棠。商霖遍慰瞻霓处,岂独流膏在滏阳。
季夏仝李郁林卢省潜卢静虚刘建侯郊外泛舟归饮贾襄一书舍
乘兴飘摇一叶舟,阆仙许我过斋头。青毡趺坐翻书帙,白眼斜看醉酒瓯。
树隐蝉声方噪暑,风生羽扇忽惊秋。归来不尽登临意,何日联翩续壮游。
秋日有怀 其二
室迩宁分水,人遐似隔山。苍苔馀蔓草,谁与叩柴关。
怀归 其十
锄茅结草屋,逶逦滏阳隈。树树岚光合,村村寒日开。
雨声凌野塔,月气射丛台。非市非山际,横襟一举杯。
壬午九日口占
去年今日到滁州,太仆先生折柬留。太乐亭前苍树直,阳明祠上晓霜稠。
烟云天纵双眸入,风日山容二客游。荻港未荒三径在,黄花一笑故园秋。
游黄梁祠即景杂咏 其一
传来仙迹在仙祠,惹得痴人望更痴。一遇乔妆魔道士,几回呆盼授青磁。
于蕃侄备兵颖上过仪信宿
丝纶新下五云间,剑佩翩翩侍从班。屐踏衙斋惊齿折,铙歌吹送八公山。
吊刘烈妇
卫国有烈女,高风俗可维。形骸委土木,巾帼傲须眉。
冰雪霏烟树,松筠覆野碑。三年官愧我,为补柏舟诗。
赠别徐纮亭
一榻尘封退食轩,何来徐孺下陈蕃。不辞剡水三冬棹,岂但平原十日尊。
风月有缘分主客,菊松无恙讯田园。苍茫云树天涯别,雪满高衙有寤言。
申佳允
申佳允(1602—1644),本名申佳胤,明末官员,《明史》避雍正皇帝胤禛之名讳而作申佳允,申涵光之父。字孔嘉,又字浚源,号素园,北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历任知县、吏部文选司主事、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南京国子监博士、大理寺评事、太仆寺丞等职。甲申之变,佳胤殉国死节,赠太仆寺少卿,谥节悯。入清,褒扬忠烈,赐谥端悯。有《申端悯公诗集》、《申端悯公文集》传世。► 150篇诗文
清狱
雪霁登谢公墩
赈饥
连白石前辈赠鹁鸽翁诗一章后学申子偶读而壮之次其韵
临淮道中
赠张通政重光
王给谏之晋
昼寝 其二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十二
南雍七子诗
春兴 其八
怀归 其二十五
昼寝 其三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二
生子回文
搏云吟 其三
李映碧给谏谪归 其二
搏云吟 其二
秋江晚唱
搏云吟 其四
搏云吟
秦淮夜泛
过大廷尉张浒东先生故居 其三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元宵风雨寄怀小有 其二
登卢见白新楼 其二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四
李侍御谟
元夕雨雪戏占 其二
观麦
自序
水平感赋
寄祝杨春台同年
怀卢邻虚
过大廷尉张浒东先生故居 其四
黎伯雍报最
昼寝 其四
赠李台臣 其一
河上 其二
秋兴集古 其八
甲申二月二十三日问马坰野寓宝坻公署有感时令君曹公将内召
元夕雨雪戏占 其四
赠别李非熊侍御
刘仪部士琏
赠姬太仆太仆旧滕令也滕陷太仆死之赠今官子琨为户部郎乞诗赠焉
寓清河闻警
题卢邻虚别业 其四
壬午除夕
元宵萧雨寄怀小有
题卢邻虚别业 其二
赠别驾王仁之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十一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七
上范质公先生 其二
赠卢十二竹枝词十二首 其八
游黄梁祠即景杂咏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