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磊园舍作禅林招予主社感而留题

磊园舍作禅林招予主社感而留题

明代 释函是

四十年来事转新,此时泉石昔时人。右军第宅今犹在,晋室山河久已湮。

拄杖尚能观布地,栽松真欲论前因。深堂雁影何由度,莫话寒山春信频。

诗人释函是的古诗

冬杪示诸子

明代 释函是

历尽秋冬又逼春,回风舞雪万峰新。自从多病方知老,久谢閒名懒见人。

厌乱忍闻当世务,早眠犹得住山身。去留但听诸来者,第一同居莫厌贫。

古诗十九首 其十九

明代 释函是

老妇守罗帏,羞见旧衣裳。谁家游冶儿,不念嫁时妆。

红粉倚高楼,因人还自伤。明月为谁皎,清风为谁长。

举目皆索怀,不如归中堂。我亦曾少年,忆欢时断肠。

幸然决绝蚤,不到悲空床。此心何日止,橘绿柳条黄。

望归鸟

明代 释函是

霜气横秋雯,暮鸟归何迟。犬疾墓草归,风劲冥鸿坠。

苍茫云树中,目极百忧萃。人各有其怀,浅深随所寄。

景物感凋衰,抚心时一慨。阮藉穷途哭,荆轲易水泪。

首阳伯叔歌,东篱彭泽醉。孤英与节烈,情愫当无二。

茫茫靡所归,安得不丧志。我昔二十馀,怀古多寤寐。

缅想百年终,身没名何为。愧彼巢居人,万感消食睡。

茅茨三两间,言笑有真意。

古诗十九首 其三

明代 释函是

天高安可极,海深不足注。斗酒聊为欢,含情伤日暮。

人生如旅泊,倾盖皆亲故。晨起东西驰,行行不相顾。

人言五陵贵,驱车向官渡。巍巍望高门,衣冠盈道路。

李赵列前楹,珠履盛金赂。朝登廉颇堂,夕曳相如阼。

所见尽攀龙,转盼浥朝露。第宅何曾易,主宾非昔遇。

白云仍在天,波宕洪溟固。俛思胡为来,万里怆回步。

退院诗十四首 其三

明代 释函是

厌事久思云外室,爱身仍托寺边身。鼓钟梦里惊如昨,眠食时来城任真。

闻道郡城多斥堠,焉知溪上有閒人。投閒若更受閒累,到老何年是了因。

栖贤退院留别各刹二首 其一

明代 释函是

庐峰有寺不容住,瓢笠随身一锡轻。忍见袈裟甘俯伏,非关高视猎清名。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 其十

明代 释函是

网罟不可设,匪但戕群生。禽鱼多异迹,隐显难以明。

大鸽济罗者,乃是金仙身。深慈聊尔尔,所矢终何心。

仁暴性靡常,迁延宁至今。

杨睹者居士引其子来参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父子同参事亦奇,欣逢恰在睹星时。一堂冷澹僧和俗,面面相看知未知。

泊虔州

明代 释函是

一帆风送到虔州,城枕长江水北流。十年人物今何在,月色笳声满渡头。

题金轮峰塔院四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当年曾忆掩关人,今日空怜守塔身。背面烟霞无透路,纸窗寒坐旧时春。

中秋双镜楼与诸子玩月

明代 释函是

云里高楼结构成,凭栏一望万峰晴。移床且待黄花盛,玩月先当丹露清。

阶下牡丹新影瘦,檐前湖水叠波泓。颓龄赖有良宵乐,数尽长空过雁声。

春日口占呈郡中诸公

明代 释函是

红桃碧柳到窗前,倦倚绳床听杜鹃。曾历兴衰如昨梦,渐忘名字自今年。

少延生客调山惰,故纵高谈放老颠。被物修名官占尽,独留一壑恣吾眠。

题太平桥图

明代 释函是

太平桥过上江船,去腊曾游今俨然。肯信毫端传隔世,大都风景自年年。

登楼望诸衲二首 其二

明代 释函是

万山晴色沁秋寒,去住浮云任我看。不尽登临今古意,何人林外夕阳残。

一东

明代 释函是

色共梨花香不同,千山烟月有无中。立残孤影君须认,看去春林溪欲红。

樊大愿生日

明代 释函是

三界如逆旅,千年犹终朝。一枯复一荣,旷劫空迢遥。

众庶乐奔竞,太上恒寂寥。奔竞竟何成,寂寥长冥冥。

我爱樊道人,皆醉而独醒。壹志在西方,而未尝离欲。

莲花生淤泥,随缘兴百福。今年五十一,俛仰畅幽独。

高斋来南薰,梵音响村屋。田园乐有馀,岂更羡山谷。

顾我非仁者,何能以言祝。但愿终遐龄,遮莫远麋鹿。

文玉居士七十一歌

明代 释函是

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大宝不必位。世间所重谁仁贤,况复降心归善逝。

法交犹忆十年前,十里香花拥法筵。选佛君家半筹室,阶前玉树犹翩翩。

江门一别江水深,烽烟云水两浮沉。三老重来秋再半,闻君慕道同初心。

白衣护法如护己,等视群生如一子。大觉金仙曾有言,长寿因缘秖有此。

祝君从此更七十,存心济物长如佛。

题竹鹤图

明代 释函是

不下青松下翠竹,孤云野鹤尽相宜。最怜寒夜一声唳,梦断疏烟微月时。

道中被诘

明代 释函是

问我何处去,拟归庐山岑。途艰多病衲,虑淡无机心。

一钵陈年饭,数篇行路吟。生平颇自信,何事苦稽寻。

哭开先山鸣禅师

明代 释函是

双髻真风在及门,十年铃铎报师恩。十山我遂失良友,先席谁堪托后昆。

林白鸟哀深院寂,香残云暗几僧存。洪波自古撼冥壑,入水长人岂易论。

释函是

释函是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4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