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怀深
才见开炉又闭炉,寒来暑往只须臾。寒前残雪方消尽,岭上春云已卷舒。
满目更无心外法,几人曾悟髻中珠。祖师莫不叮咛语,自是时人见处粗。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十九
心境顿消融,方明色与空。欲识本来体,青山白云中。
拟寒山寺 其一三七
君看转轮王,七宝光中坐。一朝福力尽,头上花冠破。
正如箭射空,势尽还退堕。升沉无数劫,只因迷者个。
和信和尚 其二
喜君胸次冰壶净,道富身贫只我谙。利火名汤方鼎沸,看人终日手争探。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八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示襄禅者
古人得后便休休,茅屋青灯百不求。遮眼谩将黄卷展,不风流处却风流。
念弥陀颂 其二
树林水鸟各宣扬,宝网金台尽道场。会得钟鸣并鼓响,弥陀触处现毫光。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十三
扫地泼水相公来,人人明镜挂高台。碧油幢下呵呵笑,青眼何妨特地开。
拟寒山寺 其六十五
世人怕说死,说着死便讳。及期死到来,老眼先垂泪。
恋妻复恋妾,见神并见鬼。不入祖师门,痴迷直到底。
颂古三十首 其七
曾到吃茶去,未到吃茶去。赵州老禅和,口刮心里苦。
心里苦,直至如今无雪处。
善友诵金刚经求偈
背诵金刚四十年,老来心地转精专。劝渠不用忧生死,只此修行便是禅。
便是禅,不须参,一句该通五百函。无我无人无寿者,尘尘刹刹笑瞿昙。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
失却栏中白象儿,临风笑倒老峨嵋。街头措大无精鉴,一夜灯前赋雪诗。
颂古三十首 其十七
一人会上竿,一人会穿井。伎俩虽不同,总是一般病。
若人识得这般病,衲僧鼻孔都穿尽。
次日有鹊巢于庵前枣树上树高数尺因笔戏题
鹊巢低树绝惊猜,可验庵僧心已灰。与汝林间缄口过,不须虚喜报人来。
偈一百二十首 其四十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霄何所为。若是曹溪门下客,相逢不必更扬眉。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十五
击鼓三通绝是非,本来无悟亦无迷。山僧不是多唇吻,谩把空拳嚇小儿。
刚监院遣小师子文包山下书文别求偈兼示刚公
一叶轻舟泛太湖,西山来觅老僧居。归家好为力生说,林底安闲是坦途。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一
白日人事劳攘,夜里只了瞌睡。忘记安排说禅,且望诸人不罪。
枯骨颂 其五
百骸溃散杂尘泥,一物长灵复是谁。不得丹霞通一线,髑髅著地几人知。
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六
兀坐云根懒举头,更无言句示禅流。森罗万象分明说,有口何妨挂壁休。
拟寒山寺 其一二二
劝汝谛观身,此身真可恶。上下九个孔,臭秽常流注。
内外四条蛇,轻躁不停住。智者善思惟,莫被皮囊误。
释怀深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510篇诗文
颂古三十首 其二十四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十四
乞退慧林寄佛果禅师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七
示皎禅者
送珍禅者
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十四
拟寒山寺 其二十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六
颂古三十首 其十一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七十一
因禅者欲编语录以偈止之
退步 其一
再住慧林和高观察韵
偈一百二十首 其一一三
枯髅酒色财气颂 其三
广瑞岩和尚呼主人公诺 其四
吊王观察 其二
拟寒山寺 其一二八
章学士避地毛公山号隐泉居士因相约作庐山饭携偈赴之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二
拟寒山寺 其三十
颂古三十首 其十五
颂古三十首 其八
老僧慧因唱尽衣钵欲舍身火化二偈诫之 其二
家中四威仪 其二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四
资福改神霄道友挽留不得师去以偈却绝
资福训童行颂 其六
寄实相院主
偈一百二十首 其二十
吴保义求偈
拟寒山寺 其五十五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十九
偈一百二十首 其九十二
至禅者求偈 其一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二十七
孙大夫求偈
闻平江焚爇
题寒食花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四十一
拟寒山寺 其一○四
拟寒山寺 其八十六
拟寒山寺 其五十三
拟寒山寺 其七十一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十一
拟寒山寺 其五十四
资福训童行颂 其十九
颂古三十首 其十三
拟寒山寺 其五
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十
拟寒山寺 其九十四
念弥陀颂 其五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其三
偈一百二十首 其十七
诸禅人下火 其一
拟寒山寺 其八十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