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荔支诗 其六

荔支诗 其六

明代 释今无

有香有色蕴仙葩,锦石山前百姓家。六龙辛苦西王母,错向昆崙洗玉瓜。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寿大云监院睹者五十一

明代 释今无

大云谁复振颓纲,赖有杨岐为播扬。入社里人欣后起,翻经山日爱初长。

廊迂影过菩提绿,殿古光回画栋黄。已是护明今降此,看君岁岁礼慈光。

宿厓门

明代 释今无

又随鹢首下云端,柔橹轻风破急湍。月色每因浮海得,松声依旧故宫寒。

五年尚忆长陵役,万里还当大宋看。此意莫教今夜梦,慈元原不是长安。

遇盗 其三

明代 释今无

钟鼓分明歇,香烟亦断烧。南塘忽有兴,萧寺遂无聊。

竹径因时塞,腰支减食消。安禅难制毒,豺虎下青霄。

送周彝初司马请制还朝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中枢仗节返京畿,忠孝双全八座希。已见筹边留旧政,还从攀柏湿征衣。

秋声玉帐迎鸿雁,云路天香溢翠微。师表人伦称盛事,苍生霖雨望多违。

寿胡方诸

明代 释今无

七个贤人八个仙,古今两席未曾迁。凭谁入座当虚左,独子持杯许大年。

日日微醺长入社,时时閒念露全天。天涯投分情无限,石鼎炉烟别有缘。

辽海舟中 其二十八

明代 释今无

读书苦目眩,坐禅苦脾倦。怀人劳我心,日暮波声乱。

赠李定夫

明代 释今无

三年草草别离中,两地茫茫别绪同。城角暮云堪着地,天涯高兴忽凌空。

多情老友能相向,阅世新诗自易工。此别车尘飘十丈,磬声又隔海门东。

重九前三日彭退庵诠部汪汉翀水部招同王象先朱监师张雏隐梁芝五游 ...

明代 释今无

扶胥空濛赤日起,白云山影秋声里。白风不吹平陆人,羊肠独挂寒泉水。

山涛水部拉高朋,兼我閒閒一个僧。平生未到白云游,兹游兴发如飞腾。

初行放眼无可放,草草松篁空怅望。拍肩意有洪厓公,片石亦令心神荡。

菖蒲涧底登顿来,安期岩畔吾先丧。钩连石路空嵯峨,荒冈大脊拖明河。

玉山易醉围金客,丹嶂难寻跨鹤窝。当时退之走华岳,玉箸双啼下不得。

今日虽然涕未横,要使腰肢光辟易。帘泉滴水差解意,摩空一石尤苍翠。

静窅悠然虚谷中,回风斜入寒光坠。来往摩娑不欲行,霏霏散雪时侵地。

乍可烟霞一念深,等閒事业堪抛弃。一酌山泉酒十卮,人间至乐得斯时。

恰似生还班定远,高眠水部即安期。嗟吁匡岳称名山,礧砢奇削出云间。

横斜百里深黛色,仙姝媚妩盘双鬟。石磴丹梯鬼斧雄,龙蛇光怪有无中。

湖风乍捲亦明灭,雪后苍厓玉不同。问予何事轻离此,却作珠江寒乞士。

罗浮飞云顶午夜听泉 其七

明代 释今无

一片桃花失武陵,避秦人已足嚣声。不须赊月洞庭上,利涉如今满洞庭。

怀刘焕之总戎

明代 释今无

闻道连阳戍,重围战未休。故人能眺啸,应得展戈矛。

义在皇天近,时危四海浮。不知天下士,何处问金瓯。

赠杨沛若秋捷

明代 释今无

琥珀香光亦异葩,月中姓字国人誇。胸排锦绣遮银汉,笔架珊瑚夺綵霞。

舞象正开金菡萏,乘槎忽捉玉虾蟆。师门最喜侯芭敏,心法传探上苑花。

吴伯子候榜五羊过宿此赠

明代 释今无

秋水文心自售时,却欣相见慰离思。十年谑语悬高座,半世交情许独知。

割肉无心齐宰社,冲天有翼寄修篱。可能老去探玄理,此外风尘何所期。

吴锦雯司李以诗见怀短章答之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贝叶勤翻案牍边,消残苦乐对高天。灵光万丈无寻处,端水清清到几筵。

湟川舟中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日沈碧水气佳哉,曲折波涛吼晚雷。唽呖鸟啼山大伯,高低石长水杨梅。

船因买缆经时住,花为无人尽意开。路接雁回峰较近,干戈阻绝雁应回。

游曹溪与任崧翰宪使作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荏苒流光梦欲残,重过祖席不胜欢。爱逢宪使探奇兴,得话孤峰白昼寒。

旗影乱翻溪水入,萝阴高引碧云盘。尘心顿歇空门里,寥廓松杉插石坛。

晤连山令张羽皇率赠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三年别我为官好,一度相寻春正深。乱后哀鸿方始集,对君真有太平心。

赠姚雪庵 其五

明代 释今无

玉环尺里觅来端,智眼尘生玉井寒。与子自来安稳甚,蓬莱水湿不曾乾。

予欲登飞来寺顶至半山亭怯风不能行不挂超汉自显三子掖之而下

明代 释今无

空山高望石磷磷,短杖支离已怆神。衰去久知非一日,病来犹仗汝三人。

猿声空落枫枝冷,草阁斜悬霜气新。假我廿年完底事,莫教辜负翠屏春。

怀焕之连阳

明代 释今无

徵兵羽檄急连阳,清啸刘琨引盻长。投分十年乾茗碗,求仁三月凛秋霜。

鸟啼夜垒云侵槊,气薄长蜺酒满觞。自是经纶本邹鲁,不从利钝苦商量。

祝祠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綵云千顷鹤千群,杂沓笙璈下界闻。唯有凤城周处士,蟠桃筵与蔡家分。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