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江若海北归

送江若海北归

明代 释今无

百粤风烟陆贾游,风流那似此归舟。高名万里燕台月,客路三春白下楼。

解事鲁连还负气,重言季布自堪俦。知君无限沧洲兴,目送仙帆意独留。

诗人释今无的古诗

和舟行即事

明代 释今无

秋气才深万木降,云涛轩豁失幽窗。云琳有檄谁操管,庾亮移尊已入江。

词客多情看水鸟,荒村乱后少山狵。三星的铄鱼龙睡,一阵笙歌咽玉缸。

登问归亭 其一

明代 释今无

两年闻搆问归亭,却讶今秋得径登。新目恰飘今日雨,古榕犹度旧时声。

绀宫气壮江流疾,谢豹啼深木叶平。我愿人寰犹未满,可堪惆怅此时情。

赠胡敬济

明代 释今无

灵光尚忆十年前,相见翛然别有天。我愧谈经如滞絮,君能饮露似秋蝉。

胸中不用江波涤,眼底能窥岳色全。便是自家清净土,何须骑鹤逐飞仙。

辽海舟中 其七

明代 释今无

船内然孤灯,船外飞细雨。默坐数浪声,回头见苍鼠。

凤城归舟次石壁逢罗守阃学制野泊苶话

明代 释今无

春波明媚客途宽,忽得相逢野泊难。忽鬓有谁怜老衲,问年无计惜穷官。

閒云远远侵茶绿,春草茸茸着雾寒。吟尽奚囊好诗句,黄昏长薄散金盘。

姚玉郎秋捷

明代 释今无

桂枝折得应培树,云路将锄好照心。只是平常贤圣理,也须仔细学人寻。

月光午夜天河满,花气三春地脉深。从此金门一献赋,喜看声誉动词林。

赠余二闻

明代 释今无

博山道法倚中丞,三世因缘叶叶清。三肉喜逢留滞日,水云未老解官情。

双林衣钵光犹在,一室儿孙力未弘。金凤玉麟君自惯,碧天长照月华明。

乙巳三月石弟病愈入栖贤诗再送之

明代 释今无

又买江头上水船,春风逐日岸花鲜。才抛药盌身誇健,为爱名山力便全。

荒草久嗟迷古砌,镰刀新刃让先鞭。岭南首刹成何用,岂及山中橹断泉。

寿凌司李髭放

明代 释今无

昆吾山铜风轮持,宝光灼烁来无时。晦昧奔腾碧虚阔,沧溟渺小连天池。

澄渟念想须弥起,大劫小劫分远迩。佛子灵根岂受薰,威光百道翔身云。

琉璃椀合金刚眼,一回朴破看高旻。韶阳长者淩髭放,海内名声皆普闻。

昔年谒帝明光殿,毗卢印佩如轰电。语言文字三昧门,天花洒落填笔砚。

暂持行愿游八极,还捧智珠归净域。又见遗民山下来,已看硕果终难食。

丹霞山头路颇滑,独往叩关无杖策。玉蕤乍吸骨如风,低视人閒万象同。

百灵庞蕴酣法战,至今电击声雄雄。金针乍路该全隐,长者须防瞌睡翁。

松根一拂超千劫,所有微言背剩说。海幢输却老婆禅,老猿啸起天边月。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钟声犹傍寺,海气已惊心。地是人间尽,云从此路深。

风波供旅思,岛屿忆秋林。回首天山雪,何由寄一音。

荔支诗 其二十八

明代 释今无

金屋何人贮阿娇,望中宫阙自飘飖。劝君合却漂零眼,随我还山劈荔蕉。

和吴采臣粮宪春日偕两令君令甥及诸公过游予他出乘予新制舟至大通 ...

明代 释今无

琵琶洲接海潮湾,东望烟花惨客颜。蟹舍倾斜迷日月,军书旁午阻云山。

静看鸥鹭皆忘水,暗惜风尘忆闭关。丛桂暂时羁绊少,清流濯足可寻閒。

寿王仲锡臬宪 其十

明代 释今无

文正誇传有义田,青蚨长散见朝烟。平原信使能招客,只在豪华节侠边。

寿姚接宾八十一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每入罗浮便过君,儿孙引得拜江滨。金丹宝箓无寻处,仙籍分明有此人。

入茌平

明代 释今无

初日晴明午夜阴,辛勤苦乐在天心。霜珠欲结先行雨,薄面旋融直到襟。

路鬼易欺形已瘦,马蹄愁滑路难寻。相随徒侣无言说,各自胸中有故岑。

入肇庆峡

明代 释今无

西风斜入峡,反侧片帆收。怒浪先侵石,低沙不泊舟。

云开雷划火,野旷雨迷牛。独数空江眼,浮沉万点沤。

酬夏戒庵进士

明代 释今无

博望虚乘八月槎,岭南天日自无涯。平分佛眼窥空劫,独占文心散綵霞。

还傲冰霜官兴澹,情忘宾主夕阳斜。秋林槭槭馀幽响,羊鹿何曾有几车。

题赵裕子绘卫天山寿山图

明代 释今无

燕然之山雄九边,盘拱玉京如环连。层冰叠雪气蒸郁,千松万柏寒参天。

裕子赵君臂有神,点染纸笔描逼真。命意初不在此山,微得其气已惊人。

裕子八十已过五,骨形如鹤神踽踽。双鬓不减燕然雪,才华跌宕秋江月。

银筒丹井不须窥,笑持荷叶胜刀圭。天山礧砢殆其俦,村头独坐疑沧洲。

万事若能随手歇,置身此幅堪夷犹。

吴锦雯司李以诗见怀短章答之 其二

明代 释今无

贝叶勤翻案牍边,消残苦乐对高天。灵光万丈无寻处,端水清清到几筵。

丘太史曙戒同汪汉翀周鹤田见过王伯子亦忽至自琼州喜赋

明代 释今无

春波明媚捧仙舠,猎猎摩空鹤盖摇。圭组情深怜物外,鹿麋步懒愧高霄。

座中惊散阳春调,钵底盛多白玉瑶。更喜琼南王大令,双凫如鹤到偏遥。

释今无

释今无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63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