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释今沼
主人閒馆肃,此日一阳生。树带葳蕤白,池含凛冽清。
人家寒闭户,山县早关城。野衲复何事,烧炉向到明。
出家日自嘲 其二
故交屈指复谁存,似我馀灰尚足论。于世已惭微友道,入山偏觉谬师恩。
时擎粥钵烟村外,閒放棕团水石根。从此名山高顶上,一凭筋力恣孤鶱。
柬秦山人
闻君入城去,昨为秋光还。霜警栖松鹤,风鸣近海山。
破炉思药气,病肺想童颜。独步松萝影,残蝉待款关。
旅馆与邻人麦朴生夜话
故里已应无第宅,异乡今始见邻人。异篱浊酒惊初定,高阁明灯话重陈。
阶下暗虫愁往事,枕边黄叶梦归身。乱离旧业知谁在,共道飘零泪满巾。
招隐诗 其二
飞鸟处巢穴,遥知风雨风。吾乃为人风,胡为独后时。
秋风萎嘉木,白露盈庭帏。昔者荷筱子,沮溺相因依。
岂不惜贤达,殊路安可希。南涧有蘋藻,北山唯蕨薇。
岁晏归敝庐,策杖任所之。
春日村郊
刺桐鲜映绿槐芽,春水初平海堰沙。江燕掠泥寻旧垒,山樱成子落馀花。
雨残时见桑梯倚,林外遥逢酒旆斜。最爱村原寒食候,杂香晴径野人家。
重过徐四同宅
宅舍重过又一时,对君诸弟黯然悲。论交既是中年分,学道空多后日期。
风闪疏灯回旧榻,月移寒橘落秋池。直倾一夕无穷泪,不待邻家短笛吹。
黄某邀同过公子黄符让却赠
蕙英本出崇兰干,鹓翼原留老凤纹。独上危楼欣胜日,深垂绡幕较奇文。
雨过桧柽烟全碧,花落池塘水半芬。十里沧波南北阮,乍凭诸从一寻君。
戏赠黄塾师
问年惟数六身知,貌欲龙钟学守雌。石磴结垆供酒馔,书堂击鼓集童儿。
汲舂妇没无相谪,社腊孙强每后随。当日里闾喧笑处,醉归多唱步虚辞。
长至日题曾某馆壁
秋日晚郊咏归
枫叶纷纷落径繁,游人望望下郊原。归云挟杖过山涧,落日题诗倚竹园。
孤鹭远翻秋浦静,乱鸦频聚夕阳喧。夷犹月上蓬蒿处,长笛一声城外村。
何石人仿王叔明笔作画赠余入匡山竟不果行题此
住山烦为写山容,半幅阴晴壑万重。风过泉声来绝壁,云疏鹤影落高松。
清斋似对西林客,落日疑听北岭钟。何事乡园留滞久,石桥边畔草茸茸。
双桐生空井
傍井双桐树,苕苕拂故宫。清凉生夜月,飒沓起秋风。
作瑟材徒具,栖鸾事已空。蔡郎无近信,惆怅碧云中。
咏井
惜此井泉长不改,寒光迥出碧梧疏。寒床蛙鲋资清渗,石甃朝昏上气虚。
湕渫漫随孙楚赋,清滢空冷傅咸居。年来频梦城东宅,贫巷萧条自晏如。
访甘竹黄符升村居
一笠随舟涨易乘,故人门巷隔崚嶒。仍缘旧刺通身姓,乍出疏篱讶远僧。
斋后折蔬劳静浣,窗前积翠引频登。惯同文字摅幽抱,谁论诗情涩未能。
挽台设师
尚忆溪桥遇我师,自挑衣履到山时。自谙细行劳皆喜,远赴檀那病不辞。
寒骨似霜流辈服,夜坛无食野魂悲。供亲捆屦终难待,几日春条为倒吹。
咏蛱蝶
春色日芳菲,逍遥邻院归。扑竹添新粉,飞花点素衣。
随风过别浦,曝日向南枝。暗惜双飞处,芳华今未稀。
醴泉帖故人谢溶所遗每一展观辄为怆然
故人遗帖留残匣,几度临书似旧时。懒拙已忘王卫法,凄凉徒有范张悲。
墨痕尚忆师秦漏,石拓犹闻辨宋螭。今日清斋想奇字,玉楼天上勒新碑。
哭英卓今 其二
畴昔与我言,贞脆各有终。会须出三界,静以观诸空。
奈何抱志没,所愿弗获从。新诗日懒成,行书暂能工。
弱冠弄柔翰,当世罕其踪。予方师尔书,犹恨失所宗。
天椓自天丧,咄嗟吾道穷。
送张尧山归杭州
往岁言归计未成,今秋始得挈家行。张衡久有归田愿,王粲知无恋客情。
去日海帆同燕渺,到时江岸与潮平。湖边若果添三径,莫吝双鱼寄远声。
宿西樵与麦徐二君夜寻陈元孝山楼
寻幽曾不远,松石旧经行。不记下山路,空闻流水声。
林深疑月暗,洞广觉天晴。俱是樵苏者,谁能辨姓名。
释今沼
今沼(一六二一--一六六五),字铁机。番禺人。天然禅师族侄。原姓曾,名炜,字自昭。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二年(一六五八)迎天然老人返雷峰。十四年开戒,与石鉴禅师同日受具,命司记室,寻升按云堂。随杖居东官芥庵,益自淬励。一夕坐亡,卒年四十五。有全集行世。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九有传。► 91篇诗文
日落江上作
招隐诗 其一
行乞从化宿李某石峰堂因赠
送何兵曹拜命赴端州行在
再过白衣寺元约上人山房
省英卓今病因留宿旅舍经旬临别赋此 其二
秋日华首台院
花朝与诸子游榄溪寺
九日泛舟同梁器圃怀徐圣甫
初秋与诸子登宝莲寺风雨大至
访友人村居
明月落谁家为孟陬赋
酬黎务光养疴海云寺以余营亡友李仲藏丧还见示之作
塔影
送陈牧止客游江南特约石大师同舟
中渡作
寄榄溪同社
出家日自嘲 其一
除夕乌洲怀徐圣甫
赠莫先生
就麦子小榄馆别钟山诸子
送王邑宰佐宣城郡
放翠鸟
送许离相之苏州
閒园怀朱子
秋日效齐梁体
咏蜀葵花
宿洞山寺
送人归闽中
题萝坑玉岩书院
送石鉴大师住栖贤
秋朝山寮柬黎务光
赠江村马巡司
戏效杜体
碧鉴溪泛舟
山影
送足两师之嘉禾请藏却还庐山栖贤寺
小舟溯川至山麓宿云路村馆
送朱紫葆归嘉禾
七夕何园寄邝无界
大牛师以书示却答
留别黄符谦昆仲各赋一物得滩声
山中怀旧游
同徐圣甫夜投三桂村
宿华首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