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元肇
朝阳有鸣凤,天下喜初闻。去棹轻如叶,閒心淡似云。
杯羹留奉母,一饭不忘君。千古濠梁水,流清涤世氛。
王荆公半山祠
来往钟山住半腰,骑驴松下莫萧萧。只因墩号分人我,到了经纶恨不消。
题杨梅山人渭川图
不识山人面,今见山人竹。鹅溪半幅山,渭川千亩足。
细细穿石泉,猗猗动寒绿。望之意已凉,况当亲㩜触。
贤哉怀隐居,畴能继高躅。
雁山夏夜
浮岚空翠湿衣襟,合涧流泉奏玉琴。古殿芗寒起僧定,莫楼烟重咽钟音。
随风萤火光明灭,得雨芭蕉语浅深。猛省南来二千里,不应翻作兔投林。
寄御史王少卿
洞庭翠峰
峰点浮螺翠,遥波界玉田。云中听鸡犬,路入趁渔船。
浓淡霜天晓,青黄橘户烟。寺因明觉住,清响有人传。
池梅
水净方塘晓镜清,依依冷照玉娉婷。昭君莫怨毛延寿,此意如何画得成。
水心先生挽章二首 其二
孤屿秋风寺,三过夫子家。古心坚铁石,软语带烟霞。
别岭栖双径,逢人问永嘉。重看送行句,殒泪墨攲斜。
牧野图
焦头烈尾痛成功,麟阁何曾见画工。争似淡烟杨柳岸,四无阑圈自西东。
礼嵩明教塔二首 其一
饥寒万卷寄萧疏,越路三千去上书。明主既知尧舜事,故山依旧爱吾庐。
与郑明府四首 其三
结束才容四五人,绠长尤恐井生浑。浊醪不受殷勤劝,笑把黄花过一村。
桃红菊
桃叶桃根逐水流,冷烟凉月几番秋。篱边强作春风面,满地黄金不替愁。
汤西楼新居
闻君移住处,相近太平坊。旧日同吟侣,新来认草堂。
避喧犹未可,在陋亦何妨。只有西楼月,清光不改常。
天台山中十首 其九
野草纷其类,托根孤高地。谁荣谁瘁之,动摇春风至。
凄迷烟雨中,碧满闲庭际。王孙归不归,山深易寒气。
舟别浦禅师塔
诸老凋零尽,江湖转忆君。人经十年换,寺革一番焚。
庭冷池来月,山空塔裹云。惟应有游衲,时到炷炉薰。
送僧归武昌
赤壁西边旧武昌,吴波蜀浪几兴亡。归来黄鹤楼前看,半是寒涛半夕阳。
和宋松竹
保障风寒地,勤劳不问家。年来对松竹,客至话桑麻。
灵运池塘草,玄都观里花。打门惊梦起,上苑赐新茶。
次吕教授游江心韵
鱼龙吹浪雪霏霏,更著青山倚落晖。一幅风帆到烟寺,十年尘土愧征衣。
渔家蓑笠应堪换,老宿瓶盂未可依。回首谢公楼上去,池塘春草昔人非。
更深亭
幽趣上林梢,添高一把茅。乾坤常在定,日月自相交。
云怕人知处,门开僧不敲。丛台歌舞散,空有燕来巢。
清月溪
万劫高超一念轻,来非住相去何曾。定逢葱岭当年使,谁访洪川旧日僧。
舍利未安无缝塔,伽梨空对短檠灯。凌霄多少薰风泪,吹入淮南紫翠层。
华夷图
禹迹茫茫宇宙宽,等閒移向壁间安。从头指点须开展,莫只东南角上看。
释元肇
释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据本集卷上《寄赵东阁》“与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通之光孝,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有《淮海挐音》二卷。► 186篇诗文
送张明府知黄岗
送僧还里
过郑文昌庵
天台山中十首 其六
岁晚过上竺礼天目
足庵寄朱新父
送祖书记之武昌
晓过吴江
访方蕙岩不值
天台山中十首 其五
寒岩
云谷日者
客陈园二首 其一
酬上官右史
中秋下含辉亭
送周伯弜帐管
菖蒲田
吊无著塔
陈孺人
归旧隐
天台山中十首 其十
别心首座
湖上秋日
董丞相去国
叠石
送周肖白
上水心先生三首 其三
与郑明府四首 其四
赠四明赵秀才
送王右曹知南剑
啸岩
送僧游岳
和洪提举送平斋集
哀通人俘虏二首 其一
酬张槎溪
时敬庵
送赵宪使除郎归班二首 其二
寄池阳许史君
罗汉树
赵计议半云
雪中访赵守宗簿
西园晚春
洞庭用白乐天韵 其二
怀吴中
初至建邺
徐神公墓
海门道中
润云
与郑明府四首 其一
和方新恩
竹邻
披云庵
华顶峰
送深禅人归衡岳隐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