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孙一元
海侧江翻地不毛,崖危石断日吞潮。时闻西北犹巡狩,不见东南亲射蛟。
送严季祥会试
远征此日怜吾子,木落苍山烟雾开。挂席独看淮北月,与谁同眺沛中台。
上林冰雪愁时暮,万里江湖入梦来。此去君门看献策,济时须用出群材。
书张山人壁
寻诗冲雪过山家,拄杖铿铿石径斜。自笑道人无长物,酒壶随处有梅花。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七
閒抚溪边石,坐谈竹下门。残霞不作雨,远水欲浮村。
避俗
避俗年来学养慵,惟怜猿鹤日相从。閒看流水孤筇往,偶与归樵一径逢。
老去形骸无长物,清留门户有高松。空教使者求颜阖,知入云山第几峰。
约鹅湖费阁老明年同游武夷山因作短歌二首赠别 其一
武夷山高秋意凉,云阴半落松桂苍。青壁无人沿月上,蹋船放歌溪水长。
休宁汊口十咏 其二 鼓石
平野山根出,形如一鼓横。何人费修琢,真宰自生成。
苔剥青犹好,云深湿不鸣。太平有乐部,还拟献承明。
梦游黄山吟
朝看黄山图,暮梦黄山行。手扪天都月,一笑云烟横。
丈人眉如霜,采秀忻相迎。酌我以石髓,遗我以琼英。
泠然跨黄鹄,更欲游空明。群峰忽不见,一举还自惊。
觉来发长叹,半窗松雨鸣。
戏效汪京兆西湖六首为孙道甫书于湖之南屏山居 其三 固争
我亦归来事隐沦,山灵已许不须嗔。乾坤风月无常主,要有当时领略人。
思贤书院十首 其七 志学堂
六经立人极,万古如星日。游居日以深,春风群芳茁。
彭济物宪副雨中访予于吴山三茅观时予方醉卧分付童子未报伫久驰归 ...
颓云压山山木黄,瓦沟鸣泉檐溜长。政恼门前立马岌,须便水底眠知章。
庚午九月廿五日梦中偶得
黄落献晚山,枫林有馀景。携鹤上渔舟,布袍弄江影。
槜李城别倪世亨
槜李城边春意动,与君半月喜连翩。弱条丽蕊看梅柳,白发青樽且岁年。
交友晚逢文举喜,诸郎早得仲容贤。西归他日同乘兴,万里清江放舸船。
江南大水歌六首 其五
入天台山留别王河秀才
挝鼓发行棹相闻,我在人间是离群。天台四万八千丈,遥弄云泉须忆君。
周舜卿山水图歌
周生初学盛子昭,画手相传心独劳。后来却拟戴文进,落笔开缣分秋毫。
气韵浮动意已极,挂出满堂皆动色。山腰半扫云气横,树杪潇潇天风急。
瀑布下挂苍厓间,近看颇类匡庐山。又见武陵桃,更有商岭芝。
松间似是黄与绮,皓首相从同避时。一朝出山回帝力,四海争看歌羽翼。
至今汉道有光辉,对画感事心叹息。周生周生名已著,平生所画亦无数。
此幅差胜盛与戴,高堂白日生烟雾。
中酒闭门一月偶出晚步戏成小句
燕麦花开春亦移,道人扶杖下山时。独醒免使渔翁笑,捲叶分泉当酒卮。
南荣老人歌
南荣老人睡起晚,过午柴门日初转。下床看山懒不冠,山光树光浑莫辨。
秋风更觉草堂深,鸟雀相驯机事浅。平生得处不须书,爱云弄泉岁华晏。
与甘泉老人入董㠗山
天风下高木,寒日堕苍苍。对坐青崖底,卸杖白石傍。
瓦瓯出泉味,布袍受松光。云霞有古好,芝桂永相将。
还携韩终辈,去访蓬山阳。
南轩下梅数花初放对酒尽日
春日南轩下,数花梅已香。疏枝通月色,淡影接溪光。
忽忽小诗就,悠悠孤兴长。会须怜独立,对坐领年芳。
赠友人之梁宋
壮志轻离别,镂刀拂雪明。他方正多事,中原谁请缨。
彩裘违故国,琴筑歇芳声。劝尔一杯酒,出门空复情。
孙一元
(1484—1520)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272篇诗文
题梅花赠太守黄子和
跨驴游西山天竺寺
孟佥事望之载酒晚访湖上
寄青空道人
钩帘
失鹤六首 其三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二
李参戎汝盛手持白羽扇见遗口占奉答
春日吴门和李献吉见寄二首 其一
题美人图六首 其三 鞦韆
幽居杂兴十首 其八
宿江干
杂咏四首 其三
宜兴吴克学雨中远访予于吴山一宿而别咏此送之
避寇吴兴山中二首 其一
毗陵李太守禦贼
席上分韵同咏红梅忌绛雪胭脂丹砂霞色酒晕二首 其二
月夜登台和彭济物韵
宿西山韬光庵
赠黄得之二首 其二
吴兴浮碧亭
王与时方伯求予制濂溪巾兼作小句赠之
浔阳歌十首 其十
画孔雀引
新卜南屏山居
睡起效赵子昂
靖江道中
江上饯别友人四章 其一
约鹅湖费阁老明年同游武夷山因作短歌二首赠别 其二
郎住竹堋口
送李剑州白甫
赠申将军制阃蓟门
题范文予臞庵卷
思贤书院十首 其三 学礼亭
题文徵明画春江图二首 其一
送别彭冲老
与杭东卿宪副论宋人诗
野夫
题倪司谏公在竹里馆
休宁汊口十咏 其五 旸谷
山居一首僧廉一清过访作赠
与施邦直过南野堂访陆如昆侍御游道场山泛碧浪湖临别书此
尚书许公挽词
春日游慧山
读高士传
梦游华山
海盐陈用明朱元素僧明秀见访山中酒次作诗赠之
石川子夜半相访
乌啼
李郎中元任过别湖上
王野云见寄华山志忽忆余曩昔月下著羽衣醉吟莲花峰上今已三载自过 ...
吴女词三章 其二
忆王屋山人
失鹤六首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