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唐之淳
二十年来老辈稀,白头僧见说当时。西风落叶前朝寺,读遍燕山一卷诗。
月桥晚步 其二
两楼钟鼓自西东,野水长天夕照红。一片閒鸥飞尽处,数家茅屋酒旗风。
涂阳八咏 其四 玉川秋草
川上王孙草,秋风几度黄。太平休战伐,边树射黄羊。
富谷驿雨过
晴时上马雨时归,马上看山失翠微。七十里程三度水,不逢蓑笠尽毡衣。
过盱眙旧县怀南涧公
旧县新城取次过,百年世事几风波。挂帆客过沽春酒,复业人归理钓蓑。
山水未生淮白少,暮云欲尽海青多。客怀不及南飞雁,也逐閒鸥到涧河。
堤上行
桃枝著叶杨枝软,芹芽出土蒲芽短。堤边人唱蹋春词,河豚吹雨晴江暖。
赋得乾坤一草亭
天地之间寄此身,九州随处结比邻。邓林东影扶桑国,弱水西沉析木津。
坐上竹书开宇宙,壁间藜火落星辰。不愁风捲三重破,惆怅谁为百岁人。
石门口
羽檄徵兵下朔方,三军已过古渔阳。天连沙草春无尽,雪点周庐夜有光。
后顾车箱疑甲第,前驱驰马若群羊。据鞍莫赋从军曲,留记成功轶汉唐。
梦北郭生
美人星冠云绮裳,自我不见今三霜。常时开口咏凤凰,律中角徵宫羽商。
江妃河伯权相将,山鬼木魅无精光。俄然一斥万里乡,十口奔驰饥无糠。
昆明池寒荷叶黄,椒花瘴重餐枫香。昨梦遇之天北方,手
燕山八景 其二 瑶岛春阴
王城古帝都,宫阙宏且丽。中有千仞峰,岧峣压幽蓟。
念昔椎凿初,本自人力致。烧蜃插文石,奇功夺天地。
蛟鸾失其仪,涛岳逊其势。况当灵雨馀,葱郁蔼生意。
深留云雾阴,润聚圭璧气。忽闻桑扈鸣,君王思秉耒。
寿昌驿
细雨止复落,远山看更无。树光连墅迥,人影共帆孤。
县远先逢驿,河穷欲问湖。不知齐鲁近,祇觉语音殊。
中秋夜燕集
白云破秋色,飞虫起商声。渔阳明月夜,钟鼓閟寒城。
城寒逼塞门,枥马萧萧鸣。及兹展良会,座客欣合并。
飞觞接软语,鹤发间华缨。明河西南泻,列宿正纵横。
虽非帝乡见,稍慰羁旅情。木落长白山,霜飘大宁营。
上公未旋旆,我辈当遐征。且尽今夕乐,戎车有严程。
重至邳州
寥落古邳州,州城乱后修。青徐开野色,沂泗入河流。
月冷孤桐夜,风高磬石秋。从来爱登览,况复是重游。
淮安月夜
处处南风藕自香,人烟多处是山阳。两城烟垒车轮小,一水中流衣带长。
哀怨昔曾歌布粟,盛衰元不问金汤。今宵偶作淮东梦,无柰月明思故乡。
十月十一日夜登天喜寺塔
九级门开八面风,莲灯点点夺星红。大千世界银河外,十万人家明月中。
自怪跻攀穷鸟道,人惊笑语落天宫。漏声暗与经声接,院院分明白昼同。
留别南涧公
几回投笔厌窗鸡,今日云边入马蹄。欲赴陈王燕平乐,还同李愬入淮西。
羽书烽火三方静,紫塞黄河一路题。喜得宠行诗句好,船头夜夜烛虹霓。
夜过泗州
明月长淮水,孤帆永夜船。缺云呈远汉,凉露落高天。
州近更声急,山微塔影偏。江湖多兴绪,吾亦信吾缘。
雨中遣兴二首 其一
举觞问酒亦何如,四月初连五月初。出水大鱼看处好,望晴乾鹊报来虚。
睡多梦熟还乡路,湿久蜗沿插架书。安得此身轻似鹤,云头松顶寄巢居。
奉和公相群斋夜话之韵二首 其二
节盖重临日,辕门号令新。将才原不忝,文字更无邻。
箭射张山雪,谈生羽帐春。自惭门下士,训倡敢辞频。
邳州八景 其五 鹿湖烟雨
雨稀烟暝水增波,鸥泛春声入棹歌。杨柳人家茅屋小,鳜鱼时节钓船多。
暗归浦溆锵环佩,密掩峰峦湿髻螺。定有仙人骑白鹿,夜阑来此奏云和。
暑坐喜雨
涷雨尘外飞,凉飙霎然至。远岫分夕阴,轻雷阁炎气。
云端去翼灭,石罅奔流驶。境胜神亦融,无言转多思。
唐之淳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265篇诗文
怀乡中马蔡三友生
元夕次孟熙韵
过张秋伤河决都水监
渡淮有感
赋崔彦晖雪林小隐
大宁杂诗 其三
奉和公相群斋夜话之韵二首 其一
登邳城楼
次孟熙韵
清流关晓望
怀乡中马蔡三友生 其二
常中过乡中二僧官
涂阳八咏 其六 土河夜雨
山居八事诗 其四 蓺药
大宁杂诗 其二
马上 其二
题衍斯道诗卷后 其二
滁山道中杂题 其五
雨窗睡起赋得浪字
对酒(亦曰《偶会行》)
五月望夜六王川对月
风雨叹
途中览古
燕山八景 其八 西山积雪
涂阳八咏 其五 温泉煖浪
秋日杂题 其二
自濠抵邳杂诗四首 其三
陌上暮春
送黄大舍回山东
奉怀北平庄上将出关者 其二
题桐庐孙盘谷中峰先生兄弟墓铭卷后
扬州竹枝词四首 其三
燕山八景 其一 蓟门飞雨
送陶宗亨回越
步出城南门
和徐公子怀公相两岁不得同赏端午韵
金龙祠曲
赋徐公子澄碧轩十二韵
马上 其一
送仲权百户之山东兼问薛正言
奉和南涧公送别之韵
望仙楼图
自京还越道中杂占六绝句 其四
四女树曲
吃秋桃有感
奉怀国公大公兼寄杨镇抚
和荅南涧公晚别后见寄之韵二首 其二
大宁杂诗 其一
秦梁洪
滁州逢王云庄谈蔡萝屋
重午日道中
望辽阳
自京还越道中杂占六绝句 其三
严子陵墓
泗州第一山追和米南宫韵
涂阳八咏 其一 金山积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