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追次三原王公谒陵之韵

追次三原王公谒陵之韵

明代 王鏊

居庸百二真形胜,只为看山也合来。牧地车行平似毯,渡河船动小于杯。

断碑卧雨无人打,小店侵星为客开。凉月昏昏还有意,照人西去照人回。

诗人王鏊的古诗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三 过扬子江

明代 王鏊

燕南倦客江东去,一见澄江眼为开。红日远疑从地起,青山近欲傍人来。

中流击楫空怀志,南国持衡独愧才。渐觉故乡风物近,十年一到思悠哉。

钱汝砺院使八十

明代 王鏊

当年医国更何人,阊阖传宣入对频。何事帝心多简在,家传佐使与君臣。

寄汀漳守备西指挥

明代 王鏊

几年作镇过龙溪,记得将军旧姓西。威洗沙尤烽尽灭,政平海国贡初齐。

金山别后多成望,玉洞閒来且自跻。缓带临戎无一事,花骢时向北风嘶。

燕巢叹

明代 王鏊

燕燕兮于飞,深深兮重闱。朝捲帘兮放燕重,暮捲帘兮待燕归。

朝朝暮暮兮燕无我违,胡然兮一旦燕惊飞而不下,怅巢是而人非。

万里兮乌衣,去此兮畴依。岂无连云画栋兮,诚不忍其故栖。

松楸郁郁兮京口之垄,逝将衔泥兮相孝子而营冢。

亲政篇

明代 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和林都宪见素侍用见寄之韵三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俯仰乾坤思有馀,民风渐降已非初。东都气节真堪重,西晋风流好是虚。

慷慨有怀公揽辔,残生无用我耽书。七闽风月谁收管,多在云庄一亩居。

十三绝句 其九

明代 王鏊

相国移家江水湄,金山望幸已多时。太平金镜无由进,愿得回銮一顾之。

石公山试剑石

明代 王鏊

悬崖峭壁立千尺,有洞虚明忽中坼。吴王宝剑乌能然,恐是巨灵神斧劈。

赠横山人王清

明代 王鏊

与子同家湖上山,烟波浩渺东西间。长江万里每独往,落日孤云时共还。

澧兰折得须我遗,湘竹种成谁与删。不须更作招隐赋,石上桂树丛生斑。

吊文山遗墨

明代 王鏊

柴市悲风昼作阴,遗言一字抵千金。青泥不化苌弘血,白日还昭豫让心。

千古乾坤留突兀,六丁雷电下搜寻。贻书好为参元贺,免使英雄泪满襟。

苦雨二首

明代 王鏊

南方春夏交,正是插秧候。望望惜雨乾,事秧胡大缪。

霖霪已弥旬,雨意犹未透。山头争出云,不断如饙馏。

滑滑深路泥,幢幢泻檐溜。只愁地将浮,又恐天果漏。

乖气乱暄寒,重阴错昏昼。灶硎产鲋鱼,庭树号饥鼬。

梁柱亦何为,尚可充燎槱。嗟嗟彼苍生,其命固难救。

洪范学不传,将谁执其咎。

己卯开岁九日弟镠宅观灯次秉之韵

明代 王鏊

灿灿红莲映绿池,看灯又是去年时。银毬灯色悬珠箔,画带波文绾铁丝。

闪铄最宜初月映,飘䬙无藉好风吹。因思二十年前会,凤阁传宣趋进词。

邵二泉点易亭右得泉有诗次其韵

明代 王鏊

酷怜螭吻泻寒泉,百里曾烦乞剩涓。绕舍双鱼惊岸跃,调符单马罢邮传。

不愁海若卑秋水,会见宣尼叹逝川。大易无言原有象,定应天一在亭前。

吴文定公挽词

明代 王鏊

四海文章伯,三朝侍从臣。世方迟至理,天遽夺斯人。

冲漠高难问,烦冤臆少伸。道从元末敝,文向国初纯。

东里渊源近,天全授受真。正音惊鸑鷟,恢网漏麒麟。

累踬名逾起,先登气益振。声华当翰苑,德义重儒绅。

格律唯冲澹,言词自雅驯。时流皆自邶,古制或先秦。

书法颜公逼,诗篇杜老邻。纶音腾涣汗,碑板照嶙峋。

讲向东朝切,规从后殿谆。从容天仄听,仁义日前陈。

内外同瞻岳,贤愚但饮醇。汪洋从挠浊,坚白谢缁磷。

自不惊荣辱,何缘睹喜嗔。吴山从此重,燕谷镇常春。

在古无苏子,于今有伯淳。閒情多落寞,要路每逡巡。

见说年频引,俄嗟岁在辰。九重恩绝等,八座望殊伦。

尚未酬公议,宁须秉国均。公身今可赎,我分昔尤亲。

先后官曹接,卑高契谊匀。上陵行并马,待漏坐联茵。

倡和辞盈帙,招邀醉洽旬。看花常入夜,玩月或侵晨。

送我清风埭,期公震泽滨。疏闻心独苦,书至泽犹新。

岂谓终天别,空含两地辛。玉亭盟已散,板屋迹俱尘。

盛德难为绘,高风不可泯。儒林谁作传,谁刻垄头珉。

延哲使归自福建得衢州锦川石立于庭前戏作

明代 王鏊

锦川束锦化为石,道远悬知不易来。千岁远松鳞驳落,一株寒玉骨崔嵬。

庭除有地烦相伴,梁柱无能莫见猜。赖是前人清节在,镇船元藉郁林材。

故顺庵骆先生挽词

明代 王鏊

泮水从游处,重来尚宛然。古台犹有柏,坏沼已无莲。

讲授春风地,弦歌夜雨天。四方多弟子,深愧表新阡。

忆秉之 其七

明代 王鏊

每到塘桥月色昏,两灯扶幼自应门。如今怕向西州路,舟过杨林泪暗吞。

内阁赏芍药二首 其二

明代 王鏊

张席阶前对凤池,天香还发去年枝。春归香地偏应早,花到今年分外奇。

锦幔不收风力软,玉盘频昃露华滋。扬州胜事何须说,黄阁今成几卷诗。

雨中对梨花四首 其三

明代 王鏊

空庭香雪夜生辉,除却梅花见总非。一种风情还自别,始知西子胜杨妃。

送韩亚卿谒陵

明代 王鏊

短日寒无辉,阴云黯将雪。夫君欲何之,燕山路超忽。

至日诏分官,禋祀缀前列。亦知非远行,始作三日别。

三日岂云多,我心如惨戚。北风振高冈,仆子肤欲裂。

狐帽紫貂裘,檐肩鸣轧轧。薄暮始下车,野寺投暂歇。

村肴与市沽,亦足慰疲薾。归途雪正晴,峰峦互明灭。

琼林玉树枝,乃若为诗设。山行亦诚劳,高兴滋逸发。

到家解行装,赠我有长札。

王鏊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5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