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二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二

明代 王绂

岚光飞翠入帘楹,枕簟生凉暑气清。公退日斜新浴罢,坐看峰影过州城。

诗人王绂的古诗

赠蒋御医用文

明代 王绂

医名追扁鹊,传派自长康。叠见回生效,多藏经进方。

竹深通药径,花外掩丹房。修合常供御,衣衫袭异香。

题静乐轩 其四

明代 王绂

斗帐藏春日醉眠,静中唯与懒相便。寻常甲子无心记,看到梅花又一年。

送朱生回

明代 王绂

雁落烟汀远树微,扁舟江上送君归。到家正好新醪熟,应向堂前戏綵衣。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一

明代 王绂

紫禁春回景物饶,千官陪宴赏元宵。楼台和影来三岛,灯月交辉彻九霄。

锦队喧时呈角抵,翠华临处奏箫韶。太平气象年年好,万国讴歌仰圣朝。

题邹园十咏 其三 涵翠亭

明代 王绂

亭前竹色好,亭下池水宽。平波浸寒影,古镜飞青鸾。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明代 王绂

别去两经春,寄来书更频。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

题荆州刘给事子伟赠行卷 其一

明代 王绂

客里逢君话旧游,醉中曾上仲宣楼。君家正近楼前住,风送江声日夜流。

为项御史题张真人所画章台春晓图

明代 王绂

柏府沈沈春漏长,封章书罢动晨光。吏听章鸟知朝候,人避青骢在道傍。

花外烟开金殿迥,柳边风暖绣衣香。宦情喜托仙家笔,虎踞龙蟠识帝乡。

咏独鹤

明代 王绂

仙骨昂藏难偶俗,肯随鸡鹜共纷纭。云霄路杳非无侣,泉石情高自不群。

月下一声来静夜,池边孤影立斜曛。有时还向空庭舞,满地书成铁爪文。

洗心池

明代 王绂

寓目寻尺小,适意湖海深。岂唯适我意,将以涤我心。

写墨葡萄

明代 王绂

香墨浓翻研池汁,眼前零落秋云湿。曾看月上海天高,水冷骊龙抱珠蛰。

何当酿得酒如川,日醉北窗高枕眠。底羡凉州二千石,题诗日寄瀛洲仙。

峡中杂咏 其五

明代 王绂

崦里山高多昼阴,未昏烟景暗秋林。停舟晚饭舵楼底,犹有夕阳明远岑。

写竹赠廖纪善

明代 王绂

霜风动高秋,草木抱悽恻。唯此幽篁枝,含翠终自得。

虚心养直气,劲节凌寒色。持以赠君子,愿言崇令德。

读齐威王烹阿大夫事有感

明代 王绂

齐国能强理若何,因封即墨与烹阿。唐虞举措无过此,天下那消赏罚多。

送许可久归钱塘

明代 王绂

桑梓旧居存浙水,庭闱新构住京华。百年寄寓谁非客,两地往还俱是家。

回首白云离思杳,随人芳草去程赊。料应不久重来此,分手暂时休叹嗟。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明代 王绂

我生乐夷旷,幽抱常冲虚。偶客京华尘,不异林泉居。

时来访仙侣,相与论道书。凝神入无象,妙观天地初。

物我既莫立,孰谓形迹拘。吹笙碧桃春,天风动霞裾。

孤云度碧落,六合乃吾庐。出门感群动,役役将何如。

送端木员外孝思养病归溧上

明代 王绂

都门已设祖,冠盖聚朋俦。宴别未云已,驺从罗道周。

大夫何贤哉,宠被君恩优。为郎列仙署,弄翰登瀛洲。

内帑出赐衣,大官具时羞。虚怀恋阙心,补报嗟无由。

奈兹抱病质,霜鬓飒已秋。上疏得优许,养痾还旧丘。

旧丘况京甸,咫尺溧水陬。依依农圃邻,蔼蔼桑柘稠。

颓龄尚可驻,馀生得安休。悠然遂高志,那复生离忧。

于时正阳月,霜寒水痕收。飘飖远空云,浩荡沧波鸥。

私怀徒叹羡,逸驾安可留。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其一

明代 王绂

楚人献奇璞,号泣足见伤。宋愚得燕石,什袭固以藏。

至宝终自白,瓦砾归粪墙。遭时自重轻,没世谁短长。

仪秦乃赫赫,孔孟徒遑遑。仁义信迂阔,功利足富彊。

举世已如此,念之热中肠。

为张生写竹

明代 王绂

生也才弱龄,骨气已拔俗。青衿三尺强,对客莹如玉。

颇亦好清事,揖我求写竹。我方困尘途,怀抱苦烦燠。

翰墨交久违,砚破笔已秃。怜渠意甚勤,聊为扫新绿。

生能会我心,进益必宜笃。切磋与琢磨,更请歌淇澳。

寄题清目楼

明代 王绂

双眸久厌黄尘眯,遥想斯楼便豁然。叠嶂四围横槛外,飞泉一道落帘前。

人来晚棹归村市,鹤带晴云度海天。闻说主翁能绘事,好传风景客窗悬。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