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紫禁春回景物饶,千官陪宴赏元宵。楼台和影来三岛,灯月交辉彻九霄。
锦队喧时呈角抵,翠华临处奏箫韶。太平气象年年好,万国讴歌仰圣朝。
黄广文席上咏白瓷杯
愁把相逢一笑开,广文今夕试新杯。浅深自是甄陶出,制作应从模范来。
清夜举时宜问月,初春携处好寻梅。摩挲醉眼灯前看,玉质娟娟绝点埃。
戏贺俞行之纳宠兼简同舍谢郭二秀才发一笑粲 其二
金猊香冷酒微醒,银烛光残月正明。今夜情怀非别夜,有人低语唤卿卿。
题医训张良用全安堂卷
医名犹得动侯王,为写全安墨有光。种德岂惟烧药劵,传家都是活人方。
阶庭雨后添生意,箧笼风前散异香。共喜拜官沾宠渥,圣心端欲万民康。
中秋宴集分韵得青字
秋半露初白,月高天更青。相逢如此夜,不饮若为醒。
急管奏清响,长筵列广庭。百年能几会,杯到莫留停。
送殷叙宾
闻说黄岩近赤城,怜君作宰送君行。檄先君县吏民喜,道便过家闾里荣。
晓日花明山郭静,秋来禾熟海畬平。郎官百里应星象,好察居民疾苦情。
送□秀才归江右
京国久为客,怅然怀故山。孰云乏知己,念亲已颓颜。
穷居耻明时,旷怀良独难。因思衣锦荣,何如綵衣斑。
空江一鸟度,远道孤舟还。分手复延伫,极目苍茫间。
题邹园十咏 其三 涵翠亭
亭前竹色好,亭下池水宽。平波浸寒影,古镜飞青鸾。
题杜工部浣花草堂
浣花溪上草堂前,想像当时思惘然。鬓老风尘多自感,身经丧乱复谁怜。
懒从江夏誇鹦鹉,独向西川拜杜鹃。知己惟应有严武,醉言何事又招愆。
作平湖秋色图题赠陆彦玘考功
近自吴门别,而今已半年。交游心固切,霄壤迹难缘。
宦况青云表,閒身白鸟边。漫图秋色去,还肯忆林泉。
题荆州刘给事子伟赠行卷 其二
荆州雄据大江滨,不到于今二十春。邂逅看君赠行卷,眼中无几昔年人。
送章秀才归松江
挟策来京国,经年未一官。籍名通秘阁,僦屋住长安。
身病怜亲老,妻亡念子寒。恩教暂归去,不是学张翰。
赠余生同伦
忆我当时别故邱,若翁携汝送行舟。而今十载重相见,子正青年我白头。
题木香五色鸟
彩翮翩翩五色齐,惜春犹解惜毛衣。恐应花底藏金弹,款下枝头又欲飞。
挽菊庄金德厚先生
别去两经春,寄来书更频。只期重握手,宁料永伤神。
禄养悲贤子,情亲泣故人。遥怜篱下菊,今岁为谁新。
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五月塞边才见蝶,令人忽动故园情。牡丹亭馆微风暖,芳草池塘细雨晴。
花底扑来歌扇小,酒边飞逐舞裙轻。蘧蘧肯作江南梦,沙漠应知负此生。
再用韵留别
西风江上促归舟,落木啼猿总是秋。愧我半生多旅寓,怜君一见即绸缪。
宦情那肯轻同志,乡语偏饶访旧游。别后相思重回首,吴云迢递海东头。
赠陈司仓廷玉
司仓虽小职,京国掌军储。天近屡朝见,官閒如隐居。
秋风三亩宅,春雨一园蔬。咫尺频相过,毋烦重致书。
胡祭酒索写洪厓图依韵奉荅辞之
才过中年又晚年,筋骸疲惫眼茫然。久将骸事抛成懒,忽得佳章喜欲颠。
珠浦光寒秋见月,玉田膏润暖生烟。便当十袭藏书箧,留与儿孙作世传。
赠蒋御医用文
医名追扁鹊,传派自长康。叠见回生效,多藏经进方。
竹深通药径,花外掩丹房。修合常供御,衣衫袭异香。
题海榴靛瓮鸟
曾随阿母作青衣,人世于今几变移。仙驾不来云路杳,海榴枝上立多时。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题翎毛画 其一
夜发资县
雨夜宿实上人山房因题于竹石图
宿雨源上人山房写怀
写墨竹遗人
舟中晓望都城有怀诸公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一
出塞述怀
米家船
上邑宰韩相公三十韵
游神乐观期耦君武孟不至明日耦君有诗见寄遂用韵答之
梦两儿
为张生写竹
送郑尚书致仕
题竹寄浦懒翁 其二
晓发通州望京阙作
峡中杂咏 其一
挽彭秀才叙古
扈从出京
晓入清河舟中眺望
和赵彦如中秋对月韵
哭林侍讲
送郑州同知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九 餐菊
写竹寄匡世德先生
谢吴中寄惠佳茗
月篷轩
寄题清目楼
送子南归二首 其一
为徐学正曦叔寄题其尊翁晚香卷
送谢长司归山西守制
长占烟波卷 其二
五月一日钦蒙赐扇上有古人嘉言皆当今名翰伏读之馀喜而赋此
题雁 其三
送周经历之广东神电卫
寄赠任给事中
和钱博士先生除夕感怀韵
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
寄庞山人士南
送赵佥事之福建任
孙康映雪
送叶经历致仕归建宁
留别雪洲东屏
写竹于沈诚甫来青楼壁
盆里黄杨
写竹送张思安佥宪陕西
题梅花
送端木员外孝思养病归溧上
寄钱汝容
题卞长史山水图
挽筠涧解先生 其一
相如驷马桥
寄示大儿默
送陶给事德温福建阅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