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蒋御医用文

赠蒋御医用文

明代 王绂

医名追扁鹊,传派自长康。叠见回生效,多藏经进方。

竹深通药径,花外掩丹房。修合常供御,衣衫袭异香。

诗人王绂的古诗

四时绝句寄题皆山轩 其三

明代 王绂

屋外青山画不如,屋头高树影扶疏。晚来宾退轩窗静,一榻秋声夜读书。

写竹寄俞朝宗先生

明代 王绂

与君一别十年馀,每见人来问起居。尽说丰神清似竹,霜明须发影疏疏。

寄赠任给事中

明代 王绂

君本霄汉客,降谪留人间。人间不可住,又复游名山。

彩霞绚春衣,瑶草腴朝餐。高风邈难及,悢悢心所攀。

送廖教谕再任松溪县庠

明代 王绂

匆匆相送出都城,回首松溪两月程。行藁近添新著述,到官仍复旧师生。

坛开红杏微风暖,池长青芹细雨晴。今岁秋闱攀桂客,多应讲下占魁名。

写画题赠苏性初归吴

明代 王绂

我家住锡麓,君家住吴城。相去百里近,一日孤帆程。

君才日方茂,我鬓日已白。相逢一笑间,共作京华客。

君今忽归去,别我将晨征。怀哉旧猿鹤,写此丘壑情。

丘壑不可恋,宜奋青云志。长安三月春,沽酒待君至。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三

明代 王绂

翠耸鳌山对阙开,万灯森列映楼台。初疑星宿薇垣聚,又见神仙阆苑来。

火线走空飞夜电,香车填道动春雷。臣民共乐恩光里,愿献吾皇万寿杯。

瑞应狮子诗

明代 王绂

西戎狮子进神京,粲粲金毛映日明。幸际盛时亲睹此,绝胜前史但闻名。

万方顿使群妖息,一吼能令百兽惊。不是吾皇珍远物,远人深意慕朝廷。

对雪再用韵

明代 王绂

一天风雪又深冬,添得诗人兴趣重。压树只疑花扑地,看山无复翠为峰。

管弦沸沸青楼酒,台殿盈盈古寺钟。忽听阳春歌绝调,令人不和若为容。

寄题住长老万竹深处

明代 王绂

万竿森立翠交加,苍雪纷如天雨花。风度微凉侵贝叶,月明清影覆袈裟。

林深灯暝时闻磬,径里烟生自煮茶。何日相过参玉版,禅关尤恐碧云遮。

题雁 其二

明代 王绂

声满衡阳月正明,相呼相唤总关情。人当客夜孤眠处,听此能无忆弟兄。

和吴中书阁老韵

明代 王绂

班列鹓鸾肃羽仪,恩颁新扇晓光熹。才临北阙瞻天拜,便觉南薰遍地吹。

在手敢忘君父德,省心常佩圣贤辞。凤池阁老能诗客,有倡佳章纪盛时。

九日诸友宴集分韵得将字

明代 王绂

塞北秋高思转伤,孤城风雨又重阳。杯盘强欲酬佳节,踪迹还惊老异乡。

白发几人存故旧,黄花何处觅清香。烽尘那忍登高望,南国音书绝寄将。

赋椰瓢

明代 王绂

炎方充贡物,颁赐出金门。外表匏瓜质,中涵雨露恩。

香甘宜作果,坚确可刳尊。铭刻须珍袭,留荣及子孙。

相如驷马桥

明代 王绂

相如辞赋拟风骚,浪迹临邛逸气飘。犊鼻岂应亲涤器,驷车直欲预题桥。

才名当世黄金重,志愿凌云碧汉遥。富贵如何才满意,白头吟里恨偏饶。

题真上人竹茶炉

明代 王绂

僧馆高闲事事幽,竹编茶灶瀹清流。
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
玉臼夜敲苍雪冷,翠瓯晴引碧云稠。
禅翁托此重开社,若个知心是赵州。

味易斋为周叔训赋

明代 王绂

厚味人所嗜,子独味于道。味道夫如何,羲经日穷讨。

大而天地外,细则秋毫杪。所遇各有味,咀嚼期了了。

至味不可言,惟应自知好。非苦亦非甘,忘饥复忘饱。

澹泊养吾神,泰和沃吾抱。长年味斯味,兀兀不知老。

掩卷坐忘言,见此庭前草。晴光宿雨收,远色连天杳。

咄彼刍豢徒,胡为养其小。

题荆州刘给事子伟赠行卷 其三

明代 王绂

君本荆南阀阅家,偶同游宦客京华。公馀莫厌频相过,小阁焚香自煮茶。

酬承天寺幻师病中见寄

明代 王绂

语话相投意便亲,底须交久往来频。半生须得吾忘我,一默方知妙入神。

大患有身身是患,至真无迹迹非真。是非形迹俱忘却,可拟当年问病人。

为项御史题张真人所画章台春晓图

明代 王绂

柏府沈沈春漏长,封章书罢动晨光。吏听章鸟知朝候,人避青骢在道傍。

花外烟开金殿迥,柳边风暖绣衣香。宦情喜托仙家笔,虎踞龙蟠识帝乡。

题杜工部浣花草堂

明代 王绂

浣花溪上草堂前,想像当时思惘然。鬓老风尘多自感,身经丧乱复谁怜。

懒从江夏誇鹦鹉,独向西川拜杜鹃。知己惟应有严武,醉言何事又招愆。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