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玉署编书未及完,佩声无复上金銮。可怜残藁留遗箧,掩卷令人不忍看。
仍翠楼为金溪赵公理赋
若翁仙去竟如何,手植琅玕已满坡。门口直开三径入,楼中应待七贤过。
昼长苍雪飘帘幕,夜静清风响佩珂。最好年年雷雨后,阶庭添得锦绷多。
送吴太仆还京
岁莫金台雨雪飞,匆匆相见即相违。年来每忆交游少,别后休令信息稀。
马渡淮船春意早,人还京阙晓光微。亲朋见问无多及,况味依然老布衣。
题明皇听贵妃弄笛图
笛弄霓裳月正秋,三郎侧耳复凝眸。当年听谏如听曲,车驾应无幸蜀忧。
种竹 其一
喜得栽时及早春,宿泥独带藓痕新。担头挑取来城市,一路清风扫俗尘。
送周编修复任还南京
十载词林来考绩,两京佳丽遍游观。纪行随处添新藁,拜命归时复旧官。
雨过秣陵山色好,潮生杨子水容宽。悬知别后重回首,寒树江云路渺漫。
种竹 其六
密叶初抽凤尾齐,纷纷苍雪点春泥。遥知客到应非俗,好句无妨节上题。
雪夜凯师留宿戏赠
自笑年将老,无繇断爱憎。闭门辞俗客,下榻待吟僧。
茶煮春冰溜,梅横雪夜灯。要能同此趣,京国许谁曾。
寿雪洲
半百才过一载馀,鬓须如漆美簪裾。富将诗礼传先业,老向田园乐隐居。
椿桂阴森环第宅,芝兰萌茁满阶除。况闻贤母冰霜操,千古名传太史书。
送鲁府黄谦纪善归莆田
饯别秦淮上,春潮没浅沙。寸心应恋阙,千里暂还家。
客路多芳草,都门正落花。徵书看又起,未必久烟霞。
峡中杂咏 其八
石转狂湍吼怒声,客怀清夜梦魂惊。篙师著力挽舟上,挟向湍流平处行。
题枯木修篁图
老干昂霄几千丈,天籁时闻夜声响。一竿修竹共萧森,复托丝萝半空上。
寒姿久抱幽人贞,良材孰肯摧为薪。总令匠氏未相遇,故山风雨年年春。
晓过双溪道中
残月欲低溪水明,林香拂拂晓风清。鸟从万木阴中响,人在乱山深处行。
境异自令心独赏,趣幽翻觉句难成。不知蜀道几千里,一路吟哦到锦城。
送张副使赴四川宪司
宪节遥临白帝城,圣心欲慰远民情。豺狼退伏霜威劲,雕鹗高抟海宇清。
剑阁日斜骢马骤,锦江春好绣衣明。遥知到日循行处,父老欢呼夹道迎。
题雁 其四
虞人何用网罗谋,万里高飞且自由。肯学鸡凫饱禾黍,一汀菰米楚天秋。
清风林
种竹风满林,风清尘自远。芳樽聊独持,非敢慕嵇阮。
和祭酒胡先生题种菊韵
佳菊移从何处来,鬓丝相对共毰毸。閒情未得篱边种,老眼长看客里开。
花吐清香飘满径,根培宿土砌成台。高风远慕陶彭泽,诗句应须著酒催。
南归沁州道中晓行
冒晓促归程,岚霏是沁城。路随流水去,人入乱山行。
涧底春冰滑,厓阴冻雪明。莺花南国近,深慰客途情。
月篷轩
轩居窄窄小于舟,窗户虚明瞰碧流。月色正圆思载酒,波光难定懒垂钩。
不忧平地风波起,最喜近人星汉浮。无限沧洲烟水趣,谪仙何必跨鲸游。
寄一瓢余君
闻君哀毁若为情,骨立萧然鬓雪明。井臼秪应劳阃政,箪瓢犹且托门生。
慈帷惨淡秋灯影,破屋凄凉夜雨声。如此孤贫良不恶,轻肥那得免忧惊。
题枯木竹石寄马桓仲
每忆君家溪水边,排檐竹树翠生烟。好教预扫林间石,待我重来一醉眠。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澹云巢
题竹寄浦懒翁 其一
作平湖秋色图题赠陆彦玘考功
送祖人韶石住惠山
藏晖阁
过淮安送周文威归吴
暇曰萧楞严经偶成
送陶给事之福建佥事
题邹园十咏 其二 水石轩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四
上邑宰韩相公三十韵
送松溪宰周景辰调连城
瑞应狮子诗
哭林侍讲
谢吕先生惠幅巾
王止中先生来视其甥庶子黄君既而还永嘉因送之 其二
端午赐观骑射击毬侍宴
题海榴靛瓮鸟
病中述怀二首 其二
别蓬庵
题何雅言古柿山房卷
挽徐母
赠陈司仓廷玉
重过小姑山
送郑尚书致仕
玉笋晴云
病中雨夜二首 其二
晓发通州望京阙作
送殷叙宾
琴室为林典乐赋
题凝碧书房为江阴徐孟熙赋
聚玉堂为吴主簿赋
黄广文席上咏白瓷杯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 其三
宿雨源上人山房写怀
夜宿丹阳道中
北京八咏 其四 太液晴波
寿王吉士双亲
送刘秀才日升归江西挈家
峡中杂咏 其九
为夏叔度写葡萄于雪洲之上因赋叙别
忆故妻
奉和少师端午日赐宴诗韵时同纂修群书于文渊阁下 其二
题华节妇卷
写竹 其一
送许可久归钱塘
赠潘晦初
耳聩自嘲
为楮府高先生赋牧云歌
题胡学士从叔祖母曹氏死节卷
暇日读楞严经偶成
塞上杂咏用耦武孟韵 其一
访陈羽士道宁因赠
送谢长司归山西守制
种竹月馀稍觉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韵慰之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