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峡中杂咏 其八

峡中杂咏 其八

明代 王绂

石转狂湍吼怒声,客怀清夜梦魂惊。篙师著力挽舟上,挟向湍流平处行。

诗人王绂的古诗

为项御史题张真人所画章台春晓图

明代 王绂

柏府沈沈春漏长,封章书罢动晨光。吏听章鸟知朝候,人避青骢在道傍。

花外烟开金殿迥,柳边风暖绣衣香。宦情喜托仙家笔,虎踞龙蟠识帝乡。

新居

明代 王绂

近搆行窝殊可爱,短篱蓬屋小窗纱。休言暂住非真宅,偶得安居即是家。

雨过近移官寺竹,春来唯欠故园花。落成不待宾朋贺,新水铜瓶自煮茶。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四

明代 王绂

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迎祭思报劳,猫虎禦田患。

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

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时雍年谷丰,河海永清宴。

寄题清目楼

明代 王绂

双眸久厌黄尘眯,遥想斯楼便豁然。叠嶂四围横槛外,飞泉一道落帘前。

人来晚棹归村市,鹤带晴云度海天。闻说主翁能绘事,好传风景客窗悬。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三 催菊

明代 王绂

种尔酬佳节,节过开尚迟。纵令迟更好,争似莫愆期。

挽廖检讨先生 其三

明代 王绂

丹旐翩翩引夕晖,楚江西上片帆飞。赐金未及娱亲旧,不料家山殁后归。

题真上人竹茶炉

明代 王绂

僧馆高闲事事幽,竹编茶灶瀹清流。
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
玉臼夜敲苍雪冷,翠瓯晴引碧云稠。
禅翁托此重开社,若个知心是赵州。

沧浪濯足图

明代 王绂

入郭归来欲暮天,数峰残照半溪烟。悠然濯足沧浪上,怕带黄尘上钓船。

写竹 其二

明代 王绂

霓旌翠葆瑞烟浮,禁籞深严近素秋。如此一枝何处见,月明凉影凤池头。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三

明代 王绂

萧萧华发被恩荣,圣主于今重老成。只恐东山眠未得,蒲轮非久又相迎。

送张邦达之四会

明代 王绂

送君之四会,接境近番禺。夷獠居相杂,炎凉候颇殊。

时清销瘴疠,地广辟膏腴。政绩三年后,应知德化孚。

德州早行遇雨

明代 王绂

陆路南来第一程,晓烟寒树广川城。仆夫烟烟随车远,官骑萧萧冒雨行。

野店杯盘多旅况,客途风物总诗情。驰驱不觉天将晚,喜见殷勤驿吏迎。

题荆州刘给事子伟赠行卷 其二

明代 王绂

荆州雄据大江滨,不到于今二十春。邂逅看君赠行卷,眼中无几昔年人。

题自怡轩

明代 王绂

才非世所宜,敛迹且栖迟。口独与心语,人皆莫已知。

落花啼鸟处,临水看云时。此趣古今在,谁云不自怡。

题孝子曹镛卷

明代 王绂

曹君本右族,乃是武惠孙。孝义出天性,辞貌恭而温。

念昔父早没,而独母氏存。母子守清素,终鲜弟与昆。

穷居力弗赡,藜藿供盘飧。时有好善者,有女愿与婚。

既以承祭祀,复兹奉晨昏。奈何颇成立,母老病且殙。

迎医及祷祈,徒然自趋奔。母病日已剧,恻恻心忧烦。

于焉割其股,调和煮成䭈。一啜病即愈,依然对庭萱。

后来病屡作,夫妇相与言。再三至刲肝,闻者惊心魂。

老天念其诚,遂使母子完。曾从视其伤,肌肤尚留痕。

母寿尽天年,此心可无冤。至今问其故,对客声犹吞。

嗟哉孝子心,勇为过孟贲。杀身以成仁,况兹罔极恩。

唯知母所重,此身何暇论。世多不情子,贬议争嚣喧。

圣朝崇孝治,特为旌其门。岂徒事奖劝,要使薄俗敦。

吾知孝义名,千古留乾坤。

五老云屏

明代 王绂

匡庐削芙蓉,九叠云屏翠。五老惜离人,目送斜阳外。

送杨昂从戍

明代 王绂

溪口停桡别故人,临行不觉泪沾巾。一身囊橐亲同旅,满眼松楸托近邻。

蛮洞晓云晴复雨,瘴乡冬日暖如春。于今圣主多恩泽,久屈应知渐可伸。

月篷轩

明代 王绂

轩居窄窄小于舟,窗户虚明瞰碧流。月色正圆思载酒,波光难定懒垂钩。

不忧平地风波起,最喜近人星汉浮。无限沧洲烟水趣,谪仙何必跨鲸游。

中秋对月追忆去年诸公遂有存没升沉之感因成近体一首

明代 王绂

中秋已过半,芳樽谁共亲。可怜今夜月,空忆去年人。

得失蕉间鹿,存亡草上尘。挥杯劝孤影,只合伴閒身。

送陈尚宾还靖州

明代 王绂

嗟余湖海度年华,尔复飘零更可嗟。旧业复归翻是客,异乡重到即为家。

江连云梦孤帆远,日落衡湘断雁斜。后夜月明何处泊,相思回首各天涯。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