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绂
若翁仙去竟如何,手植琅玕已满坡。门口直开三径入,楼中应待七贤过。
昼长苍雪飘帘幕,夜静清风响佩珂。最好年年雷雨后,阶庭添得锦绷多。
送祖人韶石住惠山
故乡人到喜,况是故乡僧。寓馆才相见,归途又欲登。
杯浮辞建业,钟动下兰陵。新领禅宫席,单传祖派灯。
性圆沧海月,行洁玉壶冰。旧社高风振,名泉胜槩增。
别情江渺渺,乡思树层层。凭语烟霞侣,尘缘税未能。
丰城剑气
牛斗有佳气,分明见龙光。张华固能识,神物终难藏。
写竹题寄华叔端
我昔寻君扣竹扉,醉中曾写竹间诗。别来几度空相忆,多在青灯听雨时。
再用韵留别
西风江上促归舟,落木啼猿总是秋。愧我半生多旅寓,怜君一见即绸缪。
宦情那肯轻同志,乡语偏饶访旧游。别后相思重回首,吴云迢递海东头。
题蔡教谕先生鹤冢卷
琴罢杏坛长自舞,蹁跹何遽永相违。漫追坡老舟中梦,谁复丁仙海上归。
声断夜窗松月在,迹存春径雨苔微。空留泮水萧萧冢,落日凄风鸟雀飞。
题画赠李医士士文
养痾坐虚馆,何繇制颓龄。药物固所赖,奈此白发生。
据梧聊自适,褰幔当前楹。凉风飒已至,庭柯落秋声。
天空暮云远,日落遥山横。摅怀托豪素,悠悠尘外情。
卷之聊遗君,非敢侔报琼。
耳聩自嘲
自喜从今不畏雷,是非无较转痴呆。心情要与分明解,指掌须教点画来。
每事应酬将意测,卒时呼唤肯头回。偶逢生客初相访,未及交谈便指腮。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二
纶音褒美拜恩归,父子同荣世所稀。不但到家人共喜,旧时泉石总生辉。
松溪书屋
一榻半书卷,主翁如此清。松风与溪水,夜夜作秋声。
北京八咏 其一 居庸叠翠
峰峦叠叠树冥冥,黛翠浮光向日横。高耸青霄临北极,遥连紫塞到东瀛。
路通绝域来番使,天设重关壮帝京。四海车书今混一,好磨崖石颂皇明。
五月蒙赐衣五端
自知素蹇劣,谬忝列近侍。孰云载笔勤,清近日无事。
圣心念长夏,恩以絺绤赐。感激既盈襟,持归复满笥。
光荣动邻曲,喜色见僮婢。服之固难忘,无补独深愧。
寄钱汝容
衣冠楚楚整容仪,吴越云仍第几支。应役最勤官府事,逢人多诵鬼仙诗。
秫收南亩时供酒,烛剪西窗夜奕棋。愧我尘途归未得,衡门何日共栖迟。
送刘秀才日升归江西挈家
通籍金闺步玉堂,喜同三载近清光。每惊得句近陶谢,复见挥毫逼晋唐。
公宴屡分光禄酒,客庖长饫大官羊。到官好慰妻孥意,早谢家山入帝乡。
赠孙碧云还武当
才朝金阙便言还,自是高风动圣颜。身作地仙逢盛世,面承天语住名山。
重重台殿空青上,六六峰峦紫翠间。料得尘缘无一点,此心应只伴云閒。
峡中杂咏 其八
石转狂湍吼怒声,客怀清夜梦魂惊。篙师著力挽舟上,挟向湍流平处行。
题雁 其一
才见南飞又北飞,飞来飞去不相违。惭余壮岁游江海,头白而今未得归。
送周经历之广东神电卫
落落襟怀自不羁,客边相见即相知。几番官舍同谈笑,千里云帆远别离。
拜命正当初夏日,到官应值早秋时。年来戎幕应无事,对酒投壶日咏诗。
赠陈景中昆仲题所画竹上
到京今六载,衰病独茕茕。在客谁知己,惟君弟与兄。
经过常馈药,慰问每留情。持此岂云报,相期岁晚盟。
病中雨夜(二首)
写竹送张思安佥宪陕西
雪满关山路不分,绣衣骢马出都门。此君岂独风霜操,到处应推雨露恩。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哭亡兄
送郑州同知
寄邓舜英
梦两儿
送杨得昂
题梅花
送郑御史致仕归义门
写竹 其一
过梅花堂
送陶给事之福建佥事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六 折菊
游神乐观期耦君武孟不至明日耦君有诗见寄遂用韵答之
送杨昂从戍
送张副使赴四川宪司
送朱叔服还江西写送别图并诗于上
题看山楼
写竹寄匡世德先生
二月九日瞻望大驾渡江作
暇日读楞严经偶成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三 催菊
用韵元日早朝和邹先生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五
送子南归二首 其一
洗心池
为夏叔度写葡萄于雪洲之上因赋叙别
题静照轩 其四
偶成题画
送石宪使中美之四川
黄广文席上咏白瓷杯
长占烟波卷 其二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九 餐菊
题邹园十咏 其三 涵翠亭
和曾侍讲古意
送叶经历致仕归建宁
寄徐九鼎
写竹 其二
写竹送张文惠归梁溪
题静庵卷为黄学士乃尊作
写家山图赠松江陆宗善
湘潭晓云 其一
玉笋晴云
送赵佥事之福建任
寄蔡景颢
题雁 其四
题静乐轩 其四
为黄侍读赋瑞菊
送端木员外孝思养病归溧上
送章秀才归松江
送殷叙宾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一
塞上五月见蝶感怀
寄题住长老万竹深处
写墨竹与蜀府明长史赠别
送金先生归金华
用韩先生看梅韵述怀
写竹送袁文理之官湘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