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真上人竹茶炉

题真上人竹茶炉

明代 王绂

僧馆高闲事事幽,竹编茶灶瀹清流。
气蒸阳羡三春雨,声带湘江两岸秋。
玉臼夜敲苍雪冷,翠瓯晴引碧云稠。
禅翁托此重开社,若个知心是赵州。

诗人王绂的古诗

写竹赠廖纪善

明代 王绂

霜风动高秋,草木抱悽恻。唯此幽篁枝,含翠终自得。

虚心养直气,劲节凌寒色。持以赠君子,愿言崇令德。

过淮安送周文威归吴

明代 王绂

我昔送君君挈家,君今回棹我天涯。萍踪又向几时会,蒲质共惊双鬓华。

淮海雨晴潮涌日,边城春暮雪漫沙。江南最是关情处,茅屋暖风开杏花。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四

明代 王绂

八蜡闻古礼,腊日在兹旦。迎祭思报劳,猫虎禦田患。

銮舆幸郊原,校猎旌旗灿。获禽足练武,震荡妖氛散。

上以共乾豆,下以具宾馔。时雍年谷丰,河海永清宴。

潼川驿宰潘君复任持卷求诗

明代 王绂

三年传舍官如旧,来往追随不厌频。扫径惯迎天上客,折梅长寄陇头人。

驿楼树暗淮烟晓,官棹花明楚水春。待我南归重经过,索茶呼酒莫相嗔。

题友竹轩

明代 王绂

梅易飘零松已老,此君交久更多情。晚凉移榻就林影,秋夜读书来雨声。

劲节岂随时俗态,虚心常结岁寒盟。王猷未必非知己,直造敲门肯见迎。

挽廖检讨先生 其二

明代 王绂

玉署编书未及完,佩声无复上金銮。可怜残藁留遗箧,掩卷令人不忍看。

题卞长史山水图

明代 王绂

踪迹年来逐转篷,宦情乡思与君同。至今尚忆閒边趣,十里溪山一短筇。

赠陈司仓廷玉

明代 王绂

司仓虽小职,京国掌军储。天近屡朝见,官閒如隐居。

秋风三亩宅,春雨一园蔬。咫尺频相过,毋烦重致书。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四

明代 王绂

望近仙家十二城,君王元夜宴瑶京。月华且让灯毬起,春色先从火树生。

平地蓬瀛开胜槩,半天歌管奏新声。小臣愿献升平颂,万岁千秋仰圣明。

寄徐九鼎

明代 王绂

氏族南州派,遗风亦好潜。幽居邻陆羽,清艺祖蒙恬。

地近傍城角,花深露屋尖。年来怕徵起,踪迹隐鱼盐。

挽盛进士衍

明代 王绂

姓字登科病已缠,忽闻长逝益增怜。恩荣才制新袍笏,志业空遗旧简编。

丹旐西风秋色里,白杨孤冢暮云边。为言堂上休悲戚,恐逐修文在九泉。

和曾侍讲古意

明代 王绂

靡靡风外花,濯濯路傍柳。盈盈马上姝,皎皎出素手。

挥鞭度南陌,行人尽回首。芳香袭和风,皓綵夺目久。

转盻睹他人,百媚自成丑。孰云君子配,终恐匪佳偶。

会合宁不欢,别离恐难守。怀哉罗敷言,使君妇自有。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 其三

明代 王绂

寒旭上东观,残雪明石渠。嘉平锡华宴,晓入承明庐。

佩珂肃西清,韶音闻笙竽。自顾草木同,泽被仁风嘘。

孰知四序周,正兹万物初。报国乏经济,白首徒嗟吁。

聚玉堂为吴主簿赋

明代 王绂

君家子弟追王谢,玉树森森满庭下。器美难容韫椟藏,才高应得连城价。

堂前见客温相和,德业尤宜更琢磨。迟看怀宝联班出,南陌珊珊响佩珂。

送吕永明复任饶州司税

明代 王绂

与君同里闬,游宦异西东。饶郡久司税,天官初考功。

估平常课集,货聚远人通。自此应超擢,休言秩未崇。

寄钱汝容

明代 王绂

衣冠楚楚整容仪,吴越云仍第几支。应役最勤官府事,逢人多诵鬼仙诗。

秫收南亩时供酒,烛剪西窗夜奕棋。愧我尘途归未得,衡门何日共栖迟。

送大学士黄静庵先生拜封归永嘉 其二

明代 王绂

纶音褒美拜恩归,父子同荣世所稀。不但到家人共喜,旧时泉石总生辉。

送怀益州长老之四明

明代 王绂

怀公方外士,去住两翛然。有相皆成幻,无心即是禅。

钟声山寺月,杯影海门烟。为续祖灯去,能忘应世缘。

送周经历之广东神电卫

明代 王绂

落落襟怀自不羁,客边相见即相知。几番官舍同谈笑,千里云帆远别离。

拜命正当初夏日,到官应值早秋时。年来戎幕应无事,对酒投壶日咏诗。

重过虎丘马天雨上人写画

明代 王绂

世味年来冷似冰,名山犹喜得重登。百年心事谁知己,半日閒情独访僧。

木叶下时风淅沥,莓苔扫处石崚嶒。写成一片秋林意,应对清吟雨夜灯。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