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月夜过瞿塘

月夜过瞿塘

明代 王绂

瞿塘滟滪足风波,一叶官航抵暮过。峡尽顿看江路阔,山开尤喜月明多。

图分八阵石犹在,柱锁重关铁未磨。惆怅英雄俱已矣,令人千古独悲歌。

诗人王绂的古诗

寄蔡景颢

明代 王绂

始因从宦出,先世福州人。踪迹久居楚,语音犹带闽。

田庐依妇族,图绘赠交亲。千里聊相问,身安莫厌贫。

新居

明代 王绂

近搆行窝殊可爱,短篱蓬屋小窗纱。休言暂住非真宅,偶得安居即是家。

雨过近移官寺竹,春来唯欠故园花。落成不待宾朋贺,新水铜瓶自煮茶。

和董校书秋香十咏 其九 餐菊

明代 王绂

秋菊可餐服,落英多晚香。不知骚赋后,才思有谁强。

北京八咏 其一 居庸叠翠

明代 王绂

峰峦叠叠树冥冥,黛翠浮光向日横。高耸青霄临北极,遥连紫塞到东瀛。

路通绝域来番使,天设重关壮帝京。四海车书今混一,好磨崖石颂皇明。

和钱博士先生除夕感怀韵

明代 王绂

京华住久客囊殚,对影萧然守岁阑。酒浸屠苏怜独饮,盘堆苜蓿共谁飧。

家山梦在相思切,心事逢人欲说难。年复一年多白发,驻颜何处觅金丹。

中秋对月追忆去年诸公遂有存没升沉之感因成近体一首

明代 王绂

中秋已过半,芳樽谁共亲。可怜今夜月,空忆去年人。

得失蕉间鹿,存亡草上尘。挥杯劝孤影,只合伴閒身。

晓发通州望京阙作

明代 王绂

小雨初晴晓雪开,五云深处见楼台。山连辽海金城固,春满关河玉辇回。

星汉共瞻天渐近,衣冠重整客初来。欲凭子墨誇雄览,愧乏扬雄献赋才。

作平湖秋色图题赠陆彦玘考功

明代 王绂

近自吴门别,而今已半年。交游心固切,霄壤迹难缘。

宦况青云表,閒身白鸟边。漫图秋色去,还肯忆林泉。

题桂花士女

明代 王绂

沈沈凉夜玉阶空,独立含情小苑东。明月未来人已倦,薄罗香透木樨风。

相如驷马桥

明代 王绂

相如辞赋拟风骚,浪迹临邛逸气飘。犊鼻岂应亲涤器,驷车直欲预题桥。

才名当世黄金重,志愿凌云碧汉遥。富贵如何才满意,白头吟里恨偏饶。

中秋宴集分韵得青字

明代 王绂

秋半露初白,月高天更青。相逢如此夜,不饮若为醒。

急管奏清响,长筵列广庭。百年能几会,杯到莫留停。

送郑州同知

明代 王绂

考绩上铨衡,三年喜政成。郡人多颂德,朝士半知名。

落日孤城远,秋风上马行。遥知溱洧上,父老久相迎。

閒居与沈修撰小酌写枯木竹石遂题

明代 王绂

我本山泽臞,栖身伴樵渔。谬承翰墨选,布衣登石渠。

朝野孰云异,依然乐閒居。地位近清禁,事罕人迹疏。

遂令公宇中,乃若幽人庐。苔藓上阶砌,竹树罗前除。

匪惟宜壶觞,况兹有琴书。文会不待速,朝夕与之俱。

俯仰皆自适,此乐将焉如。

分翠轩为弘道赋

明代 王绂

邻舍屋头多种竹,知君庭下不须移。月斜君影来虚牖,雨后行鞭过短篱。

一榻清风难独赏,两家幽致共相宜。余今亦有王猷癖,直造宁论主者谁。

题徐训导廷献魁山旧隐

明代 王绂

人品如瞻斗,山名合应魁。地灵知孕秀,天赋肯淹才。

笔阵惊同列,文光烛上台。高攀蟾窟桂,勇跃禹门雷。

已作鹍鹏化,空令猿鹤猜。经横芹泮静,琴弄杏花开。

宦志云霄待,乡心岁月催。黄残松径菊,绿遍石田苔。

若便寻归驾,移文恐劝回。

题看山楼

明代 王绂

忆别林泉惜未还,故人邀坐小楼间。抗尘走俗愁无那,一见青山亦解颜。

元夕赐宴观灯应制 其三

明代 王绂

翠耸鳌山对阙开,万灯森列映楼台。初疑星宿薇垣聚,又见神仙阆苑来。

火线走空飞夜电,香车填道动春雷。臣民共乐恩光里,愿献吾皇万寿杯。

酬朱逢吉先生见寄韵

明代 王绂

圣主銮舆事北巡,山川皆被宠光新。荣当扈跸叨清职,忝预丝纶愧昔人。

丰采未瞻闻誉久,缄题先寄见情真。近知松桂凌寒好,毕竟均沾雨露春。

题邹园十咏 其九 木香架

明代 王绂

柔条架低屋,紫心开玉团。摘花酿芳醑,清香入肺肝。

楮巢为王可贞先生赋

明代 王绂

林下萧然人似鹤,剡藤蒙密作幽栖。高眠可当梅花帐,深掩难容燕子泥。

窗牖透明云影薄,屋梁生白月痕低。新诗不用裁成卷,客到时教就壁题。

王绂

王绂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3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