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拟古诗十九首 其五

拟古诗十九首 其五

明代 王夫之

客从淇水来,导我游朝歌。广陌聚高居,冠盖彯绮罗。

良夕奏哀弦,繁声惊素波。师延亡千载,遗怨何其多。

黄鹄感其音,群飞以阿傩。高楼离思女,长夜颦青蛾。

闻者无厌情,歌者益以和。清琴有希音,吾心将如何。

诗人王夫之的古诗

南岳摘茶词十首

明代 王夫之

深山三月雪花飞,折笋禁桃乳雀饥。昨日刚传过谷雨,紫茸的的赛春肥。

和梅花百咏诗 其四十二 疏梅

明代 王夫之

暮雨萧萧梦几忘,晨星落落意争狂。从教子结调羹用,不倚多金傲雒阳。

三门滩感兴三首 其三

明代 王夫之

鸣鸢为风徵,鸣鹳为雨徵。畏风或苦雨,勃然而怒兴。

天适欲风雨,吾力亦奚能。吾适患风雨,天心亦奚凭。

况彼区区者,俄然为化乘。不知方寸内,风雨皆渊冰。

恋响台

明代 王夫之

平接上峰去,忽从林莽颓。奇情供一径,并送此中来。

拟阮步兵咏怀二十四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阿环握灵符,翩然降桂宫。执戟侍清宴,佩桂相从容。

嘉会虽迢递,畜意无终穷。二八妙娥㜲,筝璈荡虚空。

穆耳注心感,歘焉返阆风。怀情不再觌,徒乃见狡童。

万年独离伤,精爽谁为通。

先秋闪日作

明代 王夫之

西峰半影逼天青,闪闪斜阳紫焰明。木末闪丝云影渡,稻畦千绿水痕平。

麟洲梦觉馀香雪,鹤发身轻忆凤笙。菡萏梧桐双在眼,他时摇落不须惊。

和梅花百咏诗 其六十五 清江梅

明代 王夫之

沙明难辨几枝生,浪碧微看浅色轻。一疋练飞花样细,还从豆蔻夜熏成。

暑过友人新斋六首 其三

明代 王夫之

古人不可知,今人我对君。有时发狂嗔,太和自氤氲。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 ...

明代 王夫之

寒月出东岭,流光入浅廊。万心函片晌,一缕未消香。

菩萨鬘 述怀

明代 王夫之

万心抛付孤心冷。镜花开落原无影。只有一丝牵。齐州万点烟。

苍烟飞不起。花落随流水。石烂海还枯。孤心一点孤。

敔筑土室授童子读题曰蕉畦口占示之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夫之

莫剪当檐叶,凭传萧瑟音。岳峰窗外雨,滴碎汝翁心。

满江红 藤蓑词

明代 王夫之

一幅藤蓑,遥领取、江门风月。钓竿把、孤舟独泛,沧波喷雪。

倚棹腾腾吹笛去,冲风直犯金鳌窟。有些些、閒事不关心,同谁说。

镫一点,渔歌歇。天一碧,归禽没。买村醪自酌,醉梳华发。

扑岸芦花飞已尽,雁声不咒西风劣。又何妨、拳足橛头中,霜衾铁。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二

明代 王夫之

月似芦花烟似水,似如不似劳形容。喷雪凝寒犹清适,涵晖冷燄飞轻松。

星汉相看交不昧,心魂欲之亦奚从。但觉晃煟透圆碧,不辨愁来忽已逢。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丘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 ...

明代 王夫之

西峰亘铜梁,北岭矗荆紫。百里见阴镫,遥知光发此。

感遇十一首 其十

明代 王夫之

阪月漾初暄,桃李耻未开。既欣新绪荣,亦畏霜雪摧。

迟疑志不决,东风徒增哀。两者谁为佳,旁人难与裁。

静女远逢迎,置彼良愿乖。巫咸已上天,鸩鸟非吾媒。

欢怨物自劳,于我何嫌猜。

感遇十一首 其十一

明代 王夫之

清风起蘋末,吹荡兰与芷。迨其明灭间,歘与迷端委。

相望不相见,幽动无能纪。万岁亦匪他,今者为我始。

条绪皆芬芳,勿为叹逝水。

广遣兴五十八首 其四十六

明代 王夫之

救日劳劳走啬夫,上天脉脉忆群巫。火城莫保裴中立,水阵长悲李左车。

高会不成诛宋义,贫交劣得失田苏。竹王一曲祠今古,山鬼旁招魂有无。

相思子

明代 王夫之

无识自有情,咫尺银河渡。不问许多时,渠还在何处。

浣溪沙 病起春日小步

明代 王夫之

水浅平田碧几丛。出胎初叶剪娇红。匀匀流柳半溪风。

小雪去年门外影,如今还落少阳中。春光不道不从容。

五日前一夕唐如心以近诗见问病废夜读久矣即夕口占寄意

明代 王夫之

榴花困雨不得红,溪荪浃露青烟丛。明朝荪续五丝缕,新月初弯一线弓。

楚国神弦惜往誓,山中桂树思悲翁。纸窗晴日能相借,锦字凭开雾眼空。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58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