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答诸友五层楼之什用韵 其二

再答诸友五层楼之什用韵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每于闻见忆登楼,满目清溟失众丘。学溯程朱元是派,运逢唐宋已成秋。

禅关了悟悲三昧,儒业词章自九流。却喜离明当午会,迩来文献属南州。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初访中洞山八咏 其五

明代 王渐逵

可怜孤岛绝尘寰,索隐探奇快一攀。自有灵岩开此日,信知中洞是名山。

层峦合拥神仙窟,上界多留虎豹关。愧却廿年贪远胜,空歆图像向人间。

送李三洲之湖广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黄鹊恣轻举,乃在楚云间。孤踪杳弗及,此去何时还。

霏霏汉阳树,矗矗江夏山。相望不相即,我心郁以烦。

小楼成与诸戚友宴饮用杜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少学张衡赋两都,满蓬风雪泛江湖。倦游蓬日怜閒散,豪气于今更有无。

漫把行藏归短榻,欲将传述附前儒。云山水月无人领,尽向楼头属病夫。

王岱麓李三洲携酒过访诗以谢之三首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芳荔荫石桥,丛篁翳高旻。徜徉豁幽况,不辨主与宾。

骈榭临曲池,文槛连幽山。时运苦乖蹇,浊世难与言。

共得醉中乐,讵为醒者陈。避諠寡所谐,谢俗常闭门。

安得来二仲,解我心烦愠。

赠别陈明水三谢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世人好指天,岂识天之体。遥望苍霭间,极之混茫里。

讵知大化下,咫尺皆玄轨。精粗本无间,远近自一理。

清虚老氏兴,顿悟禅宗起。平地说相轮,悬想非所拟。

知崇而礼卑,圣人有明旨。

雨中有怀白斋古林

明代 王渐逵

停午海云起,淋浪竟夕连。水添惊宿鹭,风急乱鸣蝉。

舟楫忆昨日,阴晴异一天。支颐撩尔思,剪烛不成眠。

又倒和前韵赠一瓢道人

明代 王渐逵

姑射真人簪玉莲,不知瀛海几桑田。乾坤铅汞元非药,帝霸皇王别有天。

长叹瞿坛皆玉眼,相传桂父是毛仙。坡山洞口休移杖,咫尺藤萝混瘴烟。

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七

明代 王渐逵

牛李维州议更纷,西洋羌僰亦吾人。遥知干羽敷王化,应有相如谕蜀文。

七日饮伦右溪宅用社韵一首

明代 王渐逵

忽闻七日坐来经,草树萧森散一庭。天上月华初朗耀,人间秋色半凋零。

悟回诠疏空馀象,凉入郊原独倚棂。堪叹古今迷不醒,浪传牛女是人星。

伦何二君访予于双峰山庄用前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万丈疑看玉井莲,旋栽兰杜种蘅荃。南华栽用袈裟乞,岳麓应期待圣传。

暂为幽栖成小筑,远从开辟觅前缘。罗浮东去遥相望,合作人间八洞天。

同陈明水三谢何古林苒五层楼次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自从踪迹落人间,荏苒韶光迟尔还。此日苒临同驻足,百年天地几开颜。

半空筋斗何妨打,上界仙人一任闲。独向程门怜上蔡,祇能攻出利名关。

别胡青岩督学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忆昔在燕京,贤哲翕然至。矩步遵洙沂,言论窥姚姒。

求友得大洲,与君同契谊。朝夕承眷嘉,煦润喜深媚。

获罪归田园,旅寓失所寄。乡朋绝通问,知交动骇异。

二君忘形迹,温慰益已继。令我激素衷,终夜不张寐,

登越王台怀古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高台千尺俯崚嶒,伯业王图万里仍。钱俶早闻归职贡,窦融先已识符徵。

澄江落雁迷寒浦,绝壑深林堕石藤。感慨日新形胜旧,露丛风径夜篝灯。

山中寄李三洲

明代 王渐逵

西蜀方回舟,八蛮随安㘘。两晤樾森楼,一对珠海寺。

如何廿年交,匆匆复相离。惠我书数箧,玄文更深秘。

山中诵且绎,念子不能寐。何时预扫云,共语观水记。

山中苦雨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厌扶蓑笠傍山台,石溜飞泉转涧雷。嬴得一番春意好,蕨薇深长丽花开。

山中秋夜感兴 其七

明代 王渐逵

考亭一脉本轲丘,著作遥知为世谋。却怪虚谈狂谬者,摘从枝叶倍寻搜。

送龚佥宪归吴

明代 王渐逵

杖履溪头一拜公,孤心谁与献重瞳。看来世事浑如逆,只有归帆是顺风。

送黄泰泉之江西

明代 王渐逵

短篷疏雨共船窗,水为离人夜送淙。白日浮云连北阙,清秋晴黛过西江。

文章王勃虚前阁,风土扬州亦故邦。此后应怜重回首,洛澄孤影对银缸。

访詹少华

明代 王渐逵

火金之岁辰之月,青萝出山寻少华。闲向北窗寻靖节,醉来东岳咏梅花。

千峰寒雨夜促席,七椀清风春试茶。别后杳然嗟与处,江天回首隔尘沙。

山中秋夜感兴 其九

明代 王渐逵

万派源头一贯之,入门朱陆未应岐。鸣冤定论浑多事,只向人间管是非。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