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伦右溪五首 其五 飞来

送伦右溪五首 其五 飞来

明代 王渐逵

林泉藉幽胜,别思更绸缪。羡尔登三事,怜予得四休。

佛灯寒共照,壶马夜相筹。故国欢娱地,空嗟白发秋。

诗人王渐逵的古诗

赠别王肖溪户曹郎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人谋此云逐,相见动欢剧。星堂深燕歌,慰我好颜色。

值此三春候,天气亦朗适。遥堤缀缃枝,密叶栖绿翼。

为乐曾几何,离别复在即。骊驹鸣远道,使我心转恻。

转恻复何为,别取不可止。征人向江津,游子归故里。

怀贤弗能忘,伫立洲之沚。明时策殊勋,褒宠日伊迩。

令德崇以昭,芳馨冒神喜。眷恋儿女间,岂以望君子。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 其二 大江

明代 王渐逵

大冈遥合隐回溪,石磴参差紫翠迷。榕叶暗云归鹤误,梅花留月傍人低。

村居回集因山转,酒市沽来隔垄提。可是先生归去早,冠裾不点陌中泥。

寿九十翁梁云峰

明代 王渐逵

尘缨早谢重开径,穗老遥归共结庐。卫武精勤还作懿,伏生康健更传书。

清秋瑞霭浮觥兕,贺客文车拥闬闾。自愧峰头徒远祝,不趋堂榭整冠裾。

赠别王肖溪户曹郎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人生不相得,兄弟如寇仇。忽焉契谊孚,倾盖自欣投。

神交在千里,旷世或与求。而况形迹亲,然诺时交酬。

游衍越山台,三载为千秋。遗我双玉佩,因之结绸缪。

聚乐有天幸,重来岂人谋。

同王岱麓李三洲伦右溪泛舟越深楼歌一首

明代 王渐逵

樾深楼头风雨多,落花满径将奈何。有时飞入扁舟去,粘尊泊棹香盈波。

不惜落花起,但惜芳春回。丰隆阿香亦知意,霁色似为山人开。

汀蒲渚荇增光洁,曲池文榭生佳气。送酒遥停竹外舟,闻钟始觉山间寺。

夜深萧鼓乐未央,堂前灯烛相辉煌。骊驹在道已促驾,主人惜别还称觞。

君不见苏子与同舟歌赤壁,回首江山已难识。

八景诗为潮阳萧同年题 其七 茅阁

明代 王渐逵

葵荒还自理,酒熟不用沽。因窥瓮中牖,悟得先天图。

送王宇斋还安福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渐逵

引犬逐犬徒为扰,骑驴觅驴还更痴。饱食自能充养异,不须虚席说珍奇。

避暑山中十咏 其二 荔支

明代 王渐逵

五月荔枝熟,空山暑不欺。绿阴还隐颗,红处遂盈枝。

自足村居胜,能忘地主私。凉风和白酒,对尔自相宜。

曲肱吟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万古高怀此日开,隔江风雨送凉来。葛安江迹今如许,刘赵英雄何在哉。

白雪自能赓郢调,黄金何用筑燕台。酒豪欲挽沧溟水,尽洗人间历劫灰。

送李三洲之湖广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君慕秦人洞,遥在武陵溪。洄源翳重云,落花漏荒堤。

世远道已堙,何时共依栖。路若逢渔父,为我指其迷。

题钟少参借湖亭四首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山亭静倚湖之滨,晴光晦色俱相匀。闲从花下一岸帻,时有好风来趁人。

锦石岩有怀符颖江

明代 王渐逵

一见知符子,仙姿出世寰。论韶千载上,坐我万峰间。

月印曹溪水,花凝锦石山。相思不相对,清梦隔云关。

曲肱吟 其九

明代 王渐逵

风满晴林月满天,须知此乐属无边。梦中已涉华胥境,城里如观太极圈。

濂洛以来犹有作,江门之外更谁传。愁看汨汨江头水,日夜东流倍可怜。

避暑山中十咏 其九 柬黄伯才

明代 王渐逵

吾道多黄子,讲堂清昼阴。峨冠惊野鸟,丹荔杂青衿。

时有蓑笠伴,迥无车马音。忽思成过访,欣遇碧山岑。

送冼太仆之京 其四

明代 王渐逵

南北江天梦独殊,迩闻朋旧半华居。青萝潦倒堪谁问,岁晚穷愁只著书。

同区白斋梁毅所江虚谷伦右溪何古林宴饮席中限杜韵三首 其三

明代 王渐逵

绿荫青子叹盟寒,语到忘情漏欲残。孤镜到教双发改,一尊重作廿年看。

朱门滚滚论交早,白首纷纷阅世难。却怪尘机犹未息,顿将心境向谁安。

送冼太仆之京 其二

明代 王渐逵

广陌垂杨上苑花,依稀犹记旧韶华。相逢京洛多冠盖,谁是前时并辔家。

空山吟十咏有序 其十 东湖

明代 王渐逵

举杯邀月自开颜,烟水冥冥净四山。不着羊裘湖上去,恐将形迹落人间。

重九日是夜舟泊石门偶作呈三洲右溪

明代 王渐逵

野寺相逢九日期,石门霜叶乱参差。山魈门识贪泉水,地锦重封学士碑。

豪杰不垂今古泪,登临犹忆晋唐诗。凭君唤起通宵兴,明月芦花泛菊卮。

别周云厓远游十首 其七 终南山

明代 王渐逵

南山曾读退之诗,梦里依稀一见时。太白武功俱在望,欲乘黄鹄更相期。

王渐逵

王渐逵

(1498—1559)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61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