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王立道
知君闭关久,一径落花深。书癖年长在,诗盟春更寻。
空山几两屐,远道四愁吟。北望休相笑,平生魏阙心。
拟驱车上东门
驱车出北邙,高坟何累累。狐狸昼踯躅,丰碑隐蒿莱。
人云汉将相,奕奕多贤才。一朝随物化,千秋委寒灰。
流光歘飞电,东月忽西颓。黄泉如尾闾,去者不一回。
我欲志竹帛,虚名安在哉。不如且行乐,旨酒盈我杯。
万梅庵诗
结庐不托桃李场,罗浮村畔孤山阳。疏窗影落一枝瘦,虚室风吹千斛香。
烟壑霏霏来暝色,湖波渺渺动晴光。江南应得春意早,折寄无妨驿路长。
问故园
倦游无素业,溪上聊避喧。因兹役风尘,转复思丘樊。
兰径日以合,桂枝秋正繁。斜景度书幌,鸟鸣窥前轩。
谷口迹已芜,北山意弥敦。华组不足羁,允怀明主恩。
秋居用唐人韵得五首 其五
木落随寒雨,林开际远天。水纹摇簟竹,秋气入琴弦。
倚树禽相语,班荆鹿共眠。机心日以尽,自讶骨如仙。
张映山书屋卷
君家碧山后,旧业五车书。欲就张衡赋,先营诸葛庐。
下帷山桂发,隐几岭云嘘。勤苦无须问,行看上石渠。
挽汤母
令子弹冠日,慈亲属纩时。荻灰寻旧画,机石讶新支。
上国人留挽,空庭鸟助悲。秋风不相惜,偏向楚帆吹。
咏菊十首 其一 梅花菊
彭泽高人里,孤山处士家。清明迥相映,草树亦交花。
闻朱从龙下第诗以慰之
为尔临风一怆神,与谁同赏洛阳春。千金曾学屠龙技,五上犹为点额鳞。
结绶远怜青琐客,书空长念白头亲。会稽邑子应相荐,莫厌穷途久负薪。
送沈夷斋 其二
飞来云中雁,什伍自成行。如何同心友,各成天一方。
忆与君相见,桃李熙春阳。共感时华盛,交励茂名扬。
胡然忽离迹,飞藿卷寒霜。天时有代谢,人事安可常。
不见参与辰,出没遥相望。虽有盈樽酒,何能解中肠。
题阳峰一首
楚山奇胜处,共说绣林亭。今古留天柱,东南发地灵。
沱江深映碧,巫峡远分青。云气时时合,为霖遍四溟。
读李忠定靖康传信录二首 其一
国势已纷如,忠贤久见疏。天心未悔祸,兵事竟成虚。
玉府非金穴,鱼符是蜡书。空闻求内禅,犹自昧前车。
题顾与新清溪庄和唐应德韵四首 其三
林卧堪遗俗,村居复近湖。应门时见鹤,鼓棹不惊凫。
树与人俱散,溪因主亦愚。翻嫌太寥僻,庄外有桑榆。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一
中天星斗净瑶坛,夹陛旌旗四月寒。百辟自随千仗下,六龙犹在五云端。
春尽怀故园
青春初动忆乡园,春尽那堪思更繁。新竹从看侵薜荔,落花不分掩兰荪。
林閒鹿豕常求伴,溪晚渔樵数过门。莫怪曼容犹徇禄,十年簪绂恋君恩。
南湖耕雨 其六 金霞夕照
千峰如散绮,夕阳在山半。山中人欲归,适意忘景晏。
送吴王二太史陪祀诸陵
流水因山积翠分,衣冠人泣鼎湖濆。暂携剑佩辞青琐,同向松楸拜白云。
雪霁千峰明象卫,星垂五夜见龙文。子长禹穴重探后,好藉雄才纪圣勋。
王母歌 其四
云母屏前吹玉笙,侍儿犹识董双成。笑余学隐金门客,太似当年方朔生。
送篆文生
吴客偏多艺,君能解古文。鸿都初待诏,燕市忽离群。
科斗舟迎字,凫鹥沙漾纹。相看俱得意,宁惜去来勤。
贺王允宁移居二首 其一
仄径不容车,迢迢奉板舆。思玄隐几处,入直倚门初。
夜户蛩螀满,秋墙薜荔疏。自怜趋禄养,时复忆吾庐。
陈封君六十双寿
六十鬓如丝,林泉久避时。性唯便野鹿,手自蓺园葵。
爱客常青眼,传家有白眉。醉看章服贵,莱妇笑相宜。
王立道
(1510—1547)明常州府无锡人,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 356篇诗文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五 千年运
临江仙 寿姚申甫父
送刘志忠司定海训
寄寿沈毅庵七十
送卢子才
走笔柬数畴
三月晦日出郊游衍偶诵唐人诗三月正当三十日因用为起 其一
老将行赠孙伯泉都督 其四
赠朱从龙外兄二首 其一
石屋辞三章为彭通府作 其三
观出军十首 其二
为王允宁赠妇四首 其二
秋日溪上偶成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六
七夕雨二首 其一
寄赵孟静
初入都寄亲知
送南丰尹高文明
咏污渠鹤
咏园中杂草八首 其四 绣墩
送周进士使淮便省 其一
左顺门问安同郭允新作
砺峰上元燕会卷和韵 其一
咏菊十首 其六 鹅毛菊
南巡歌八首次韵 其八
题顾与新清溪庄和唐应德韵四首 其一
咏淮南八公
题刘氏雪竹图
和唐应德红梅诗五首 其五
挽张封君
送俞汝承行二首 其二
挽卢湲江父
贺王允宁移居二首 其二
送骆两溪谢病还武康
夏夜崇雩坛陪祀 其四
南湖耕雨 其四 桃溪晴月
采莲曲 其七
和陈平冈七夕韵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四 蝴蝶
咏菊十首 其四 金盏银台
咏园中杂花十三首 其七 剪春罗
卜居后东吴曰静欧学章
送李威甫掌长兴教
石屋辞三章为彭通府作 其一
怀朱数畴
云龙山寺独眺次壁间韵
题扫雪煎茶图 其二
彰义关候驾十首 其八
介翁见示诞孙志喜之作次韵三首 其一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二
寄高大用 其一
送周颙分教严州
为王允宁赠妇四首 其三
送杨都谏谪贵洲
途中怀所知
送陈沂赴南京卫幕 其六
夏夜同唐应德王道思寻顾与新清溪别业主人追至设燕
采莲曲 其六
送邹均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